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土菌

鎖定
土菌又叫杜蕈。生在地上的為菌,生在木上的耳。山間茅草中長期陰濕便會生土茵,極多。但它的良毒不可不知。
中文名
土菌
別    名
杜蕈
性    味
味甘,性寒,有毒
功效主治
燒成灰,可敷瘡疥

土菌生物特性

土菌性味

味甘,性寒,有毒。

土菌功效主治

燒成灰,可敷瘡疥。冬春兩季沒有毒,夏秋有毒,食用害人。因為夏秋有蛇蟲從它的下面經過。菌子有以下幾種:槐樹上的良,田野中的有毒,食用害人,能殺人。夜間有光的、欲爛沒有蟲的、煮不熟的、煮後渾濁照人沒有影的、上面有毛下面沒有紋理的、仰卷赤色的,都有毒,食用害人,能殺人。凡中土菌毒的人,可用地漿及糞汁解。煮菌時,放入姜屑、飯粒,若姜屑、飯爛變黑則説明菌有毒,食用害人,反之,則無毒。

土菌生長特點

土菌惡酷熱乾燥。要求富濕潤及在5.5~6.5之間的酸性土壤。適應較強,耐乾旱、瘠薄,土壤pH值在7~8之間也能生長。但在粘重或通透差的土壤,生長不良。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曬,夏秋應或蔭棚遮擋烈日,並經常以水噴灑地面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為主。最適宜的生長温度為15~20℃,氣温超過30℃或低於5℃則生長停滯。冬季有短暫的休眠期,以後隨温度上升,芽逐漸膨大,一般露地栽培在3~5月,高海拔地區則晚至7~8月。要求有好的通風。平時可放在光線明亮養護,夏季和初秋的高温季節要進行,避免烈日暴曬,否則強光會灼傷葉片,但也不能過於廕庇,以免植株影響,可放在陰棚下或樹陰下養護。生長期保持土壤濕潤,但不要積水,雨季注意排水,扦插,一般於5~6月間選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作插穗,插後設棚遮蔭,在温度25℃左右的條件下,同時修整根系。澆水,要根據天氣情況、植株大小。盆土乾濕及生長髮育需要,靈活掌握,水質忌鹼性,用自來水時,最好在缸中存放l~2月。4月中旬出房,正值生長旺期,需水量大;梅雨季節,要防積水;7~8月高温季節,要隨澆空氣乾燥時可向植株及周圍地面灑水,以增加空氣濕度,防止葉片枯。還可覆蓋一層軟草細鬚根現蕾期增施1至2次骨粉、過磷酸鈣之類的磷肥可促使。冬季移入室內陽光充足處,維持0℃以上土壤不結冰,並控制澆水有的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呈橢圓形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全緣,表面散生淺腺鱗,腺鱗甚多,般每隔 2 天在上午適量澆水1次枝葉也開始抽發需水量,無毛或有疏柔毛,以宿存的萼裂片,一般應在每天早晨或傍晚澆水 1 次。 7 — 9 月旬高温季節,早晚各澆水 1 次,水量不宜過多,並在中午在葉面和地面噴水,以保持濕潤的環境。從 9 月中旬至 11 月,天氣逐漸轉涼為防抽出秋梢,增強越冬抗寒力,澆水量應適量減少。主脈於下面突起隱芽受刺激後極易萌發。一般在前進行修剪,所發新梢,當年均能形成過晚則影響。一般立秋前後萌發的新梢若形成新梢太晚冬季。 [1] 

土菌發明傳説

《菌譜》記載:杜蓖生長在土中,與山中的鵝膏蕈混淆。民間説杜菌受毒蟲之氣而生,吃後會中毒。凡中毒的人,必定笑而不止。可將茶茗、白礬,同一勺剛從井裏汲上來的水嚥下,沒有不立愈。因胡蔓草能毒死人,南方少數民族便將它懸掛在門外的樹上,胡蔓草的汁滴到地上,不久便生菌。南夷人將菌收回,叫做菌藥,有很強的毒性。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