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土生土語話劇

鎖定
土生土語話劇,澳門特別行政區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土生土語話劇是一種以幽默、嬉笑怒罵方式諷刺時弊的喜劇,其靈魂就在於土生土語。藉着話劇創作,將這種原為口述的語言轉化為寫作語言,不僅把一種消失中的語言重現,也呈現土生葡人的社會視角和思維內涵,更是澳門多元文化中不可或缺一部分 [4] 
2012年,被列為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 [8]  。2017年,被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 [4]  。2021年5月24日,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非遺編號Ⅳ-171 [1] 
中文名
土生土語話劇
批准時間
2021年5月24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非遺編號
Ⅳ-171
申報地區
澳門特別行政區
非遺類型
傳統戲劇

土生土語話劇歷史淵源

土生土語話劇
土生土語話劇(5張)
澳門的土生葡語,是定居澳門的土生葡人在澳門四百多年間形成的一個語言體系,葡萄人自歐洲出發探險,探索海上貿易之路, 歷經非洲、印度、馬六甲到澳門,沿途與當地女子通婚,帶來不同地方族羣的血統,逐漸形成澳門的土生葡人社羣,他們日常用作溝通的語言謂之土生土語,其基本詞彙以葡萄牙語為基礎,夾雜着馬來語、粵語、英語及西班牙語,可説是語言的一個大薈萃 [2] 
20世紀20年代,土生土語話劇在崗頂劇院演出,但由於土生土語有別於葡語,是一種以葡萄牙語為基礎,夾雜着馬來語、粵語、英語及西班牙語的一種家庭式口述語言,可謂真正的“土語”,社會發展下來已沒有太多人會講土語,甚至新一代的土生葡人都不懂這種語言,另一方面亦甚少人熱衷於舞台表演,成為演員,令土生土語話劇的發展暫緩。
1993年,葡國總統蘇亞雷斯訪澳、首屆土生葡人大會在澳舉行,澳門土生葡人階層積極籌備演出土生土語話劇 [7]  。同年,飛文基與一羣志同道合的土生族羣朋友成立話劇團,再次將土生土語話劇這種傳統藝術搬上舞台,慢慢發展成每一年澳門藝術節的重頭戲 [4] 
1997年第八屆國際藝術節開始,土生土語話劇成為每屆節慶的必備節目 [7] 

土生土語話劇文化特徵

土生土語話劇主要內容

土生土語話劇十分緊貼社會事時和潮流事物,劇本會結合葡國文化和廣東文化中的幽默,以幽默喜劇的形式諷刺時弊;其中的精粹更是在於土生土語,因為正如中文話劇都會用“白話”演繹,語言越地道出來的效果越好,每每能引起觀眾發笑或反思 [4] 

土生土語話劇語言演員

土生土語話劇中使用土生土語作為表演語言,不單加入華人演員,更會於演出時配上中文、葡文和英文字幕,方便觀眾觀賞 [4]  [9] 

土生土語話劇代表劇目

土生土語話劇的代表劇目有《見總統》《畢先生往西洋》《西洋怪地方》《外母駕到》《符碌神探》《澳門滑頭》《美人魚俱樂部》《桃源之村》《無敵醫師》《護爸使者》《當家一天》等 [3]  [6-7] 

土生土語話劇傳承保護

土生土語話劇傳承價值

土生土語話劇是研究人類學和澳門土生葡人文化現象的一個重要依據,是最能體現這種方言特色的獨特藝術,通過舞台藝術的表達方式,將這種多語言混雜、 多語言結構的特點,利用文化差異、語調、不同用詞及腔調的變化,以喜劇的形式進行調侃和諷刺,針砭時弊,不正統但不失地道。深受眾多土生葡人和本地華人的喜愛和追捧,並維繫土生葡人的澳門情懷 [2] 
土生土語雖然在日常生活中已沒人應用,但能將這種語言應用於話劇表演中,不單能保育和傳承一種代表身份、文化的語言,更可以成為土生族羣的一種集體回憶,認為十分有意義 [4] 
土生土語話劇中使用土生土語作為表演語言,充分反映澳門東西方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並存的城市特質 [9] 

土生土語話劇傳承狀況

澳門土生土語逐漸淡出了歷史舞台,新生一代的土生葡籍人士,大多已不懂這種昔日土生葡人社羣作為日常溝通的語言,成為瀕危的語言之一 [2] 

土生土語話劇傳承人物

飛文基,土生土語話劇團團長,編導多個土生土語話劇劇目,題材基本取自澳門,內容則反映了土生葡人的思想和對事物的看法 [3]  [7] 

土生土語話劇保護措施

2021年9月18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公佈,澳門土生土語話劇社獲得土生土語話劇的保護資格 [5]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土生土語話劇項目保護單位澳門土生土語話劇社評估合格。 [10] 

土生土語話劇社會影響

重要演出
2019年5月18-19日,第三十屆澳門藝術節舉行,在澳門文化中心上演了土生土語話劇團年度佳作《護爸使者》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