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土爾扈特部

鎖定
土爾扈特部,明清時期衞拉特蒙古四部之一,是12世紀末克烈部翁罕後裔。原遊牧於塔爾巴哈台附近的雅爾地區,17世紀30年代,其部首領和鄂爾勒克因與準噶爾部首領巴圖爾渾台吉不合,遂率其所部及部分杜爾伯特部、和碩特部牧民西遷至伏爾加河下游地區,曾遣使向清朝政府進表貢。
康熙年間,曾有土爾扈特部貴族阿喇布珠爾東返,其部眾被安置於額濟納旗,是為額濟納土爾扈特部。康熙五十一年(1712),康熙帝派出圖理琛使團,途經西伯利亞,兩年後至伏爾加河下游,訪察土爾扈特部。乾隆二十一年(1756),土爾扈特汗敦羅布喇什遣使吹扎布,假道俄羅斯,歷時三載,到達北京,向乾隆帝呈獻貢品、方物、弓箭袋等。 [6] 
乾隆三十六年(1771),因不堪沙俄的苛刻要求,土爾扈特汗渥巴錫率領17萬族人東歸(土爾扈特部東歸),最後約6萬6千餘人成功到達伊犁。 [5]  東歸後的土爾扈特部一部分安置在新疆地區,一部分安置在外蒙古科布多地區,其中安置在新疆的部分主要分佈於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地區
中文名
土爾扈特部
年    代
清代
類    別
厄魯特蒙古四部之一

土爾扈特部部落源流

土爾扈特自古就生息在中國北部和西部的森林和草原,是一個勤勞、勇敢,有着光榮歷史的部落。土爾扈特部源出歷史上的克烈(克列特)部,其早期歷史可上溯到八九世紀的九姓韃靼,土爾扈特部始稱為翁罕,亦稱王罕。據波斯歷史學家拉施特史集》記載,翁罕所率的是克列特部落。“克列特”一詞,蒙古族古老的形式是Kearlier(客列亦惕),21世紀初的發音為Kerred。土爾扈特一詞與克列特有着密切的聯繫,“克列特”有“包圍”、“警衞”的意思,因為翁汗家族中的克列特人確曾充任過成吉思汗的護衞。而土爾扈特方言中的“護衞軍”亦稱土爾扈特(tongued),因此克列特便稱為土爾扈特。從古老的族源學考證,“克列特”原是土爾扈特的一個姓氏,翁罕的姓就為“克列特”,以後發展成為一個氏族。 [7] 
歐洲人描繪的土爾扈特騎手 歐洲人描繪的土爾扈特騎手 [4]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清廷設立的烏納恩素珠克圖舊土爾扈特南路盟,其中最大的一個旗就是“克列特”旗,也就是罕旗,各代汗王均屬此旗。在西蒙古專門使用的一種蒙古文字託忒文中,“土爾扈特”一詞的詞根中還有“強大”、“強盛”的意思,在蒙古族普遍使用的胡都木文中,客列亦惕一詞的詞根中也有“強大”、“強盛”之意,所以土爾扈特一詞從客列亦惕一詞演變而來。其實,土爾扈特無論從哪一種蒙古文字中,都能找到“強大”、“強盛”之意的詞根。還有的史學家認為,土爾扈特人善於騎馬作戰,繳獲俘虜較多,並融合於自己的部落,逐步形成一個強大的部落,因而有了“強大”、“強盛”的名稱。漢文原來翻譯“土爾扈特”一詞還有“剩人”、“餘人”或“剩下的部落”、“餘下的部落”的意思,意為剩餘在俄國的最後一批人、一個部落。對“土爾扈特”一詞還有一些其他的解釋,但學術界認為第一種説法有一定的理由,更接近事實。

土爾扈特部發展歷史

土爾扈特部西遷伏爾加河

從17世紀初起,因人口和畜羣在不斷增長,而領地發展又受到了周邊的喀爾喀蒙古等勢力的限制,加之四衞拉特聯盟中各部首領為了擴大牧地而彼此爭奪,土爾扈特部為了避開衞拉特內部的紛爭和尋找新的牧場,1628年土爾扈特部首領在徵求四衞拉特部首領巴圖爾洪太古同意後,和鄂爾勒克的率領本部落及和碩特、杜爾伯特輝特等部分屬民下向西北遷徙 [10]  ,約在1630年左右經過哈薩克草原,越過烏拉爾河,來到伏爾加河下游地區放牧。事實上,16世紀末和17世紀初,衞拉特蒙古各部已經開始向西伯利亞遷徙,這一時期的土爾扈特部是與杜爾伯特部達賴台什以及綽羅斯的楚琥爾共同遊牧的,因為這一此時他們的實力還比較強大,因此並不急於向伏爾加河遷移,而是在額爾齊斯河中、上游一帶,沿着伊希姆河鄂畢河進行遊牧。後來由於來自俄國當局派使團勸説衞拉特執政者加入俄國國籍、衞拉特與喀爾喀的兩次戰爭失利所帶來的外部壓力,以及衞拉特聯盟內部的動亂,促使和鄂爾勒克率領其部族以及部分杜爾伯特、和碩特牧民約五萬帳急速向西挺進,奔向伏爾加河下游。 [8] 
此外,有少數土爾扈特部並未西遷,隨和碩特部遷往青海,是為青海土爾扈特部。康熙後期,西遷的土爾扈特部中的一個貴族阿喇布珠爾率部東歸,雍正年間遷居額濟納旗,是為額濟納土爾扈特部

土爾扈特部土爾扈特迴歸

土爾扈特東歸的紀念碑 土爾扈特東歸的紀念碑
當俄國政府擴大領土到伏爾加河沿岸後,開始壓迫土爾扈特,部眾就曾幾次想重返祖國。1712年土爾扈特汗阿玉奇遣使假道西伯利亞,到北京貢方物於清朝。1771年1月5日,土爾扈特人啓程回國,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歷程。俄國女皇葉卡特琳娜二世立即派出軍隊追襲。土爾扈特經過了多次戰鬥,忍受了飢餓疾病,終於在6月底7月初進入中國新疆境內。土爾扈特起程回國時,有3萬多户17萬餘人,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竟有一半人死於歸途。乾隆帝得到奏報後,立即發佈諭旨安插土爾扈特部於新疆。 [3] 
清廷對土爾扈特部返歸祖國的愛國正義行動十分重視。乾隆帝在熱河木蘭圍場伊綿峪避暑山莊多次接見、宴請渥巴錫等首領,對其部眾也給以牛羊糧食、衣裘廬帳。並親撰《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碑文兩篇,立碑於承德普陀宗乘之廟內。同時封渥巴錫為卓哩克圖汗,其餘大小首領也分別給予封爵。分土爾扈特為新、舊兩部,舊土爾扈特(烏訥恩素珠克圖盟)由渥巴錫統領,分東西南北四路,共十旗;新土爾扈特(青色特啓勒圖盟)由另一首領舍楞統領,分二旗。東歸後的土爾扈特部一部分安置在新疆地區,一部分安置在外蒙古科布多地區,其中安置在新疆的部分主要分佈於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地區
由於伏爾加河一直沒有封凍,無法把迴歸祖國的消息及時傳給西岸的卡爾梅克人,這些卡爾梅克人就留居在俄國。當時在西岸沒有東歸祖國的卡爾梅克人有4700帳,其中有杜爾伯特部落10000多人,綽羅斯(準噶爾)部落8000多人,和碩特部落3000多人。 [1]  為了防止他們東歸祖國,沙俄軍隊一直包圍了他們十幾年,不准他們離開伏爾加河沿岸。自1771年至1775年有2000多人小規模的、分散的,巧妙利用遊牧的方式回到祖國,清朝政府都很好地給予了安置。1775年以後,俄國政府對留居的人嚴禁四處遊牧,使這批衞拉特人留居俄國卡爾梅克共和國 [2] 

土爾扈特部現代情況

1911年12月,外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乘辛亥革命之,宣佈外蒙古獨立,即派人到科布多和阿爾泰遊説,均被當地衞拉特蒙古人扭送中國官府查處斬首示眾。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派兵進攻科布多,脅迫衞拉特蒙古人1萬多人被外蒙統治,其中土爾扈特人達4000多人。新土爾扈特的親王密什克棟固魯布堅決反對哲布尊丹巴分裂祖國的行為,於1913年5月16日毅然舉行起義,要求南遷吉木薩爾縣,中國北洋政府即予支持慰勉。1913年8月20日,密親王只帶回了土爾扈特部2000多人回來,以後又陸續通過各種渠道逃回2000多人。
辛亥革命後,楊增新統治新疆,維持土爾扈特部的札薩克制度。1928年,楊增新遇刺,金樹仁上台,於1930年廢除包括土爾扈特部在內的新疆少數民族的札薩克制度,並殺害土爾扈特的生欽五世活佛。金樹仁下台後,盛世才繼續對新疆推行改土歸流,於1937年10月逮捕了土爾扈特部滿楚克扎布王等少數民族上層人士,在舊土爾扈特南路盟設置和通縣(後改稱和靖縣,今新疆和靜),其他盟也都撤銷,各歸縣管轄。盛世才下台後,國民黨政府釋放了這些民族上層人士。三區革命時,土爾扈特部不少人響應,併成立了尤勒都斯革命政權。國民政府為籠絡土爾扈特部眾,在1947年在保留和靖縣的前提下恢復了舊土爾扈特南路盟,並讓滿楚克扎布之子滿光強(恭本德吉特)承襲盟長和王位。1949年9月26日,新疆宣佈和平解放,滿光強成為勞動人民的一員,土爾扈特部開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9] 
參考資料
  • 1.    蘇聯科學院編.《卡爾梅克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史綱》.莫斯科:蘇聯科學院出版,1967年版:第221頁
  • 2.    土爾扈特蒙古東返入户數考析  .學術論文[引用日期2017-01-07]
  • 3.    中國社會科學院編譯.滿文土爾扈特檔案譯編[M].:民族出版社,1988.
  • 4.    鷹揚.在大漠那邊——近世的外蒙古與戰爭(完全版):戰爭史研究,2006
  • 5.    [1]馬大正.土爾扈特蒙古東返入户數考析[J].歷史檔案,1983(01):84-87.
  • 6.    [1]趙令志.乾隆二十一年土爾扈特赴藏熬茶使團探析[J].民族研究,2021(03):99-108+142.
  • 7.    馬汝珩、馬大正.《漂落異域的民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第32-34頁
  • 8.    馬汝珩、馬大正.《漂落異域的民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第38—43頁
  • 9.    張體先.《土爾扈特部落史》:當代中國出版社,1999年:第188—204頁
  • 10.    舒泥.《中國國家地理》2013年第10期《巴音布魯克草原——騎馬才能到的家園》:中國國家地理,2013:p21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