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土橋

(北京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土橋,北京文物保護單位。元代水利學家郭守敬主持開挖的通惠河,是南糧北運的主要通道。
中文名
土橋
年    代
元代
當通惠河水量不足之時,南方漕米和北方貢物多在大運河北端的碼頭張家灣下船,然後再陸路運至大都(北京)和通州。為了便於車馬通行,就在通惠河咽喉必經之地,修建了一座木橋,因臨近廣利閘,初名“廣利橋”。該橋的橋面為灰土填墊夯實,因車馬人流不停,橋面旱時為土,雨時為泥,俗稱“土橋”。明朝萬曆年間,改建成平面石橋,清代乾隆年間又進行了重建。200多年過去了,石橋至今保存完好,仍被稱為土橋。特別是土橋鎮水獸,造型優美,雕工精巧,被列為區級保護文物。早年間土橋只是通縣縣城東南部的一個小村落,人口不到1000人,以純農業生產為主。隨着地鐵八通線在此設始發站,縮短了城鄉的距離,並使土橋一帶得到迅速開發,逐漸呈現出一派新景象。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