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土常山

(中藥)

鎖定
土常山,中藥名。為虎耳草科繡球屬植物蠟蓮繡球Hydrangea strigosa Rehd.及傘形繡球Hydrangea chinensis Maxim.的根。蠟蓮繡球,分佈於我國陝西(洋縣)、四川、雲南、貴州、湖北和湖南。傘形繡球,分佈於我國台灣(台北、宜蘭)、福建西北部、浙江東北部至西北部、安徽(黃山、金寨),江西大部分地區、湖南西北部至西南部、廣西東南部、東北部至北部和西北部。具有截瘧,消食,清熱解毒,祛痰散結之功效。主治瘧疾,食積腹脹,咽喉腫痛,皮膚癬癩,瘡癤腫毒,癭瘤。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薔薇目
虎耳草科
繡球屬
蠟蓮繡球及傘形繡球
中文學名
土常山
採收時間
立冬至次年立春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外用:適量
毒    性
小毒《中華藥海》
貯    藏
曬乾置於乾燥通風處

土常山別名

大葉土常山、大葉老鼠竹《天目山藥用植物誌》,硬毛繡球、癩癘樹《四川中藥志》,白常山、白花常山《湖南藥物志》,雞跨褲《貴州中草藥名錄》。

土常山入藥部位

植物蠟蓮繡球及傘形繡球的根。

土常山性味

味辛、酸,性涼。

土常山歸經

入脾經。

土常山功效

截瘧,消食,清熱解毒,祛痰散結。

土常山主治

瘧疾,食積腹脹,咽喉腫痛,皮膚癬癩,瘡癤腫毒,癭瘤。

土常山相關配伍

1、 治跌傷腫痛,瘡癤腫毒,(土常山)鮮根搗爛敷。(《湖南藥物志》)
2、 治咽喉腫痛,臘蓮繡球10g,水煎,含咽。(《四川中藥志》1979年)
3、 治癬癩,臘蓮繡球、千里光各適量。水濃煎,洗。(《四川中藥志》1979年)

土常山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
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擦;或煎水洗。

土常山藥理作用

抗癌作用。

土常山炮製

採集加工:立冬至次年立春間,採挖其根,除去莖葉、細根,洗淨鮮用,或擦去栓皮,切段,曬乾。

土常山鑑別

藥材性狀:1、蠟蓮繡球,根圓柱形,常彎曲,有分枝,長約20㎝,直徑0.5~2㎝。表面淡黃色或黃白色。外皮極薄,易脱落,脱落處露出黃色木部。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纖維性。氣微。味辛、酸,有小毒。
2、傘形繡球,根不規則圓柱形,長短不一,多分枝,長7~20㎝,直徑0.7~2.3㎝,表面淡黃色或棕褐色,具細縱皺紋及支根痕,有時栓皮脱落而露出淡黃色木部。質堅硬,折斷面黃白色,有菊花狀紋理,粉性。氣微。味微苦。

土常山形態特性

土常山 土常山
1、 蠟蓮繡球,為灌木,高1~3米;小枝圓柱形或微具四鈍稜,灰褐色,密被糙伏毛,無皮孔,老後色較淡,樹皮常呈薄片狀剝落。葉紙質,長圓形、卵狀披針形或倒卵狀倒披針形,長8~28釐米,寬2~10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鈍或圓形,邊緣有具硬尖頭的小齒或小鋸齒,幹後上面黑褐色,被稀疏糙伏毛或近無毛,下面灰棕色,新鮮時有時呈淡紫紅色或淡紅色,密被灰棕色顆粒狀腺體和灰白色糙伏毛,脈上的毛更密;中脈粗壯,上面平坦,下面隆起,側脈7~10對,彎拱,沿邊緣長延伸,上面平坦,下面凸起,小脈網狀,下面微凸;葉柄長1~7釐米,被糙伏毛。傘房狀聚傘花序大,直徑達28釐米,頂端稍拱,分枝擴展,密被灰白色糙伏毛;不育花萼片4~5,闊卵形、闊橢圓形或近圓形,結果時長1.3~2.7釐米,寬1.1~2.5釐米,先端鈍頭漸尖或近截平,基部具爪,邊全緣或具數齒,白色或淡紫紅色;孕性花淡紫紅色,萼筒鍾狀,長約2毫米,萼齒三角形,長約0.5毫米;花瓣長卵形,長2~2.5毫米,初時頂端稍連合,後分離,早落;雄蕊不等長,較長的長約6毫米,較短的長約3毫米,花葯長圓形,長約0.5毫米;子房下位,花柱2,結果時長約2毫米,近棒狀,直立或外彎。蒴果壇狀,不連花柱長和寬3~3.5毫米,頂端截平,基部圓;種子褐色,闊橢圓形,翅長0.35~0.5毫米,具縱脈紋,兩端各具長0.2~0.25毫米的翅,先端的翅寬而扁平,基部的收狹呈短柄狀。花期7~8月,果期11~12月。
土常山 土常山
2、 傘形繡球,別名中國繡球,為灌木,高0.5~2米;一年生或二年生小枝紅褐色或褐色,初時被短柔毛,後漸變無毛,老後樹皮呈薄片狀剝落。葉薄紙質至紙質,長圓形或狹橢圓形,有時近倒披針形,長6~12釐米,寬2~4釐米,先端漸尖或短漸尖,具尾狀尖頭或短尖頭,基部楔形,邊緣近中部以上具疏鈍齒或小齒,兩面被疏短柔毛或僅脈上被毛,下面脈腋間常有髯毛;側脈6~7對,纖細,彎拱,下面稍凸起,小脈稀疏網狀,下面較明顯;葉柄長0.5~2釐米,被短柔毛。傘形狀或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長和寬3~7釐米,結果時直徑10~14釐米,頂端截平或微拱;分枝5或3,如分枝5,其長短,粗細相若,被短柔毛;不育花萼片3~4,橢圓形、卵圓形、倒卵形或扁圓形,結果時長1.1~3釐米,寬1~3釐米,全緣或具數小齒;孕性花萼筒杯狀,長約1毫米,寬約1.5毫米,萼齒披針形或三角狀卵形,長0.5~2毫米;花瓣黃色,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3~3.5毫米,先端略尖,基部具短爪;雄蕊10~11枚,近等長,盛開時長3~4.5毫米,花蕾時不內折;子房近半下位,花柱3~4,結果時長1~2毫米,直立或稍擴展,柱頭通常增大呈半環狀。蒴果卵球形,不連花柱長3.5~5毫米,寬3~3.5毫米,頂端突出部分長2~2.5毫米,稍長於萼筒;種子淡褐色,橢圓形、卵形或近圓形,長0.5~1毫米,寬0.4~0.5毫米,略扁,無翅,具網狀脈紋。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土常山生長環境

1、蠟蓮繡球,生於山谷密林或山坡路旁疏林或灌叢中,海拔500~1800米。
2、傘形繡球,生於山谷溪邊疏林或密林,或山坡、山頂灌叢或草叢中,海拔360~2000米。

土常山相關論述

1、《全國中草藥彙編》:“截瘧退熱,消積和中。主治瘧疾,食積不化,胸腹脹滿。”
2、《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湧吐痰涎。用於咽喉腫痛。”
3、《浙江藥用植物志》:“祛痰。治頸項癭瘤。”
[1-5] 
參考資料
  • 1.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
  •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3.    冉先德.《中華藥海》: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
  • 4.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5.    章永紅.《抗癌中藥大全》: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