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土山灣印書館

鎖定
土山灣印書館即土山灣工藝場裏的印刷工場。1859年由法國天主教傳教士愛桑在上海創辦。是上海較早使用石印技術的印刷機構。
中文名
土山灣印書館
別    名
土山灣工藝場裏的印刷工場
建立時間
1859年
地    點
上海

土山灣印書館簡介

1864年遷徐家彙。土山灣印書館,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印刷的重要機構,是由上海徐家彙天主教堂於1874年設立的。設石印印刷等部,主要印製教會宣傳品。1874年,教區盤入上海一家印刷廠,買進一些印刷機和中外文字模,開始使用鉛印,同年還設立了石印部,先後出版《益聞錄》、《格致益聞彙報》、《聖心錄》、《聖教雜誌》 等刊物。1875年引進珂羅版,印刷聖母像等圖片。1894年,成立照相製版部,最先把石印術、珂羅版印刷和照相銅鋅版設備和技術引入上海。1930年還進口西文澆鑄排字機1台。印書館規模進一步擴大,工人多至130 人,每年出版中西文書刊百餘種, 是中國天主教最早、最大的出版機構,也是上海當時 少有的幾個大印刷廠之一。
創館初始,神父嚴思愠聘請在美華書館做過工的寧波人徐氏,專門佈置鉛字架子等,併為他配備了印手三人。1876年秋,神父嚴思愠調任張涇本堂,翁壽祺接任該館,主要人員有陳克昌、邱子昂等。經過十多年的運作,出版了大量的中西宗教、文學、社會等書籍,並且散佈四方,從而使該館聞名天下。

土山灣印書館早期沿革

19世紀下半葉,鉛字印刷與排版同時傳入上海。同治四年(1865),江南育嬰堂由青浦蔡家灣搬入土山灣。同治十三年(1874),法國嚴思愠神父(Stanislaus Bernier,1839-1903,字慎齋,1866年來華)首任土山灣管賬,監管鉛版和印書事務。其時,鉛字和印書架裝在南樓堂前西夾壁兩間,開印第一部書即為《週年佔禮經》。同治十三年(1874),法國翁壽祺修士(Casimirus Hersant,1830-1895,字錫眉,1859來華,精於修理鐘錶,兼曉醫理)從徐匯堂調至土山灣,幫助嚴思愠神父司職印書館事務。之前孤兒院已經安排徐匯公學學生陳克昌和錢斐利至虹口益紙館印書房學習排鉛字。印書館創建初始,嚴思愠神父請曾於美華書館做過工的徐氏寧波人幫助佈置鉛字架子,並配備印手三人。
嚴思愠神父專管排字印書時,翁壽祺修士除了自學排鉛字還兼管石印。其印石與石印架子為徐匯堂比利時婁良材修士(Leopaoldus Deleuze,1818-1865,字葆德,1846年來華)所辦。婁良材死後,石印架子因無人使用遂搬入土山灣。初起,印書館只有兩間,故將石印架子裝於印書館西面司務房,由幾名法國神父先後寫石印小抄。所抄內容即江南傳教事務、新聞等,以滿足江南傳教之需。
其時,除了徐匯公學肄業生顧朗如、錢斐利、陳鹿門、陸重生供職印書館排字外,修道院生離校後大都進入土山灣印書館供職,亦學習西文旨在排印西書。光緒二年(1876)秋,嚴思愠神父調任張涇本堂,翁壽祺接手印書館,吩咐陳克昌檢視印書館所缺印用設備,開列清單至法國添辦,印書館的印務設備因此漸臻完善。又有一位幹練的邱子昂先生幫助翁壽祺司職印書館十餘年,所出版的中西宗教、文學等書籍,散佈各地,四海聞名。 [1] 
1958年公私合營併入上海中華印刷廠。

土山灣印書館主要出版

該館主要出版宗教書刊、經本、圖像、年曆、教科 書以及中、英、法、拉丁文書籍。此外,還承印法租 界工部局的文件、報表、通告等,印製一些附有地圖和照片的有關中國氣象、地質、水文、風俗民情的著作、資料。出版的第一本西文書是《1874年日曆》。 較有學術價值的西文著作是意大利傳教士晁德蒞 (Zoffoli) 的拉丁文著作《中國文學課程》, 5 冊。第一 本用鉛字排印的中文書是《彌撒規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