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土壤黏度

鎖定
土壤黏度是指阻礙泥架狀土壤相對流動的特性。影響土壤黏度的基本因素有黏粒含量和形狀、分散度、聚結的穩定狀況或絮凝強度(由黏土顆粒的電動電位、水化膜厚度等決定),因而土壤膠體表面吸附的陽離子種類和溶液中的電解質濃度對其有影響。 [1] 
中文名稱
土壤黏度
英文名稱
soil viscosity
定  義
阻礙泥漿狀土壤相對流動的特性。
應用學科
土壤學(一級學科),土壤物理(二級學科)
中文名
土壤黏度
定    義
阻礙泥架狀土壤相對流動的特性
在生產實踐中,增加泥漿的固相含量和分散度,並適當增加電解質(增大黏粒間的絮凝強度)可以提高泥漿狀土壤的黏度。而降低固相含量和分散度、加入稀釋劑及消弱或折散網格狀結構,則可降低泥漿黏度。
參考資料
  • 1.    周健民.土壤學大辭典:科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