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土壤類別

鎖定
土壤類別指根據地域環境和土壤性質對土壤進行的分類。在我國根據地域環境不同,土壤一般分為磚紅壤、赤紅壤紅壤黃壤黃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鈣土、慄鈣土、棕鈣土、黑壚土、荒漠土、草甸土及漠土。
中文名
土壤類別
外文名
soil class
分    類
磚紅壤、赤紅壤、紅壤和黃壤等
釋    義
根據地域和性質對土壤的分類

土壤類別釋義

土壤類別指根據地域環境和土壤性質對土壤進行的分類。在我國根據地域環境不同,土壤一般分為磚紅壤、赤紅壤、紅壤和黃壤、黃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鈣土、慄鈣土、棕鈣土、黑壚土、荒漠土、草甸土及漠土。 [1] 

土壤類別磚紅壤

海南島、雷州半島、西雙版納和台灣島南部,大致位於北緯22°以南地區。 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為23~26℃,年平均降水量為1600~2000毫米。植被為熱帶季雨林。 風化淋溶作用強烈,易溶性無機養分大量流失,鐵、鋁殘留在土中,顏色發紅。土層深厚,質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強酸性。

土壤類別赤紅壤

滇南的大部,廣西、廣東的南部,福建的東南部,以及台灣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緯22°至25°之間。為磚紅壤與紅壤之間的過渡類型。 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温較磚紅壤地區略低,年平均氣温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間,植被為常綠闊葉林。 風化淋溶作用略弱於磚紅壤,顏色紅。土層較厚,質地較粘重,肥力較差,呈酸性。

土壤類別紅壤和黃壤

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四川盆地周圍的山地。 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黃壤形成的熱量條件比紅壤略差,而水濕條件較好。 有機質來源豐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質少,土性較粘,因淋溶作用較強,故鉀、鈉、鈣、鎂積存少,而含鐵鋁多,土呈均勻的紅色。因黃壤中的氧化鐵水化,土層呈黃色。

土壤類別黃棕壤

北起秦嶺、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長江,西自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東至長江下游地帶。是黃紅壤與棕壤之間過渡型土類。 亞熱帶季風區北緣。夏季高温,冬季較冷,年平均氣温為15~18℃,年降水量為750~1000毫米。植被是落葉闊葉林,但雜生有常綠闊葉樹種。 既具有黃壤與紅壤富鋁化作用的特點,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點。呈弱酸性反應,自然肥力比較高。 [2] 

土壤類別棕壤

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 暖温帶半濕潤氣候。夏季暖熱多雨,冬季寒冷乾旱,年平均氣温為5~14℃,年降水量約為500~1000釐米。植被為暖温帶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 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強烈,還產生較明顯的淋溶作用,使鉀、鈉、鈣、鎂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澱積。土層較厚,質地比較粘重,表層有機質含量較高,呈微酸性反應。

土壤類別暗棕壤

東北地區大興安嶺東坡、小興安嶺、張廣才嶺和長白山等地。 中温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温-1~5℃,冬季寒冷而漫長,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是温帶針闊葉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土壤呈酸性反應,它與棕壤比較,表層有較豐富的有機質,腐殖質的積累量多,是比較肥沃的森林土壤,

土壤類別寒棕壤

大興安嶺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寬南面窄。 寒温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温為-5℃,年降水量450~550毫米。植被為亞寒帶針葉林。 土壤經漂灰作用(氧化鐵被還原隨水流失的漂洗作用和鐵、鋁氧化物與腐殖酸形成螯合物向下淋溶並澱積的灰化作用)。土壤酸性大,土層薄,有機質分解慢,有效養分少。

土壤類別褐土

山西、河北、遼寧三省連接的丘陵低山地區,陝西關中平原。 暖温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11~14℃,年降水量500~700毫米,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夏季,冬季乾旱。植被以中生和旱生森林灌木為主。 淋溶程度不很強烈,有少量碳酸鈣澱積。土壤呈中性、微鹼性反應,礦物質、有機質積累較多,腐殖質層較厚,肥力較高。 [2] 

土壤類別黑鈣土

大興安嶺中南段山地的東西兩側,東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遼河的分水嶺地區。 温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温-3~3℃,年降水量350~500毫米。植被為產草量最高的温帶草原和草甸草原。 腐殖質含量最為豐富,腐殖質層厚度大,土壤顏色以黑色為主,呈中性至微鹼性反應,鈣、鎂、鉀、鈉等無機養分也較多,土壤肥力高。

土壤類別慄鈣土

內蒙古高原東部和中部的廣大草原地區,是鈣層土中分佈最廣,面積最大的土類。 温帶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温-2~6℃,年降水量250~350毫米。草場為典型的乾草原,生長不如黑鈣土區茂密。 腐殖質積累程度比黑鈣土弱些,但也相當豐富,厚度也較大,土壤顏色為栗色。土層呈弱鹼性反應,局部地區有鹼化現象。土壤質地以細沙和粉沙為主,區內沙化現象比較嚴重。

土壤類別棕鈣土

內蒙古高原的中西部,鄂爾多斯高原,新疆準噶爾盆地的北部,塔里木盆地的外緣,是鈣層土中最乾旱並向荒漠地帶過渡的一種土壤。 氣候比慄鈣土地區更幹,大陸性更強。年平均氣温2~7℃,年降水量150~250毫米,沒有灌溉就不能種植莊稼。植被為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 腐殖質的積累和腐殖質層厚度是鈣層土中最少的,土壤顏色以棕色為主,土壤呈鹼性反應,地面普遍多礫石和沙,並逐漸向荒漠土過渡。

土壤類別黑壚土

陝西北部、寧夏南部、甘肅東部等黃土高原上土壤侵蝕較輕,地形較平坦的黃土源區。 暖温帶半乾旱、半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温8~10℃,年降水量300~500毫米,與黑鈣土地區差不多,但由於氣温較高,相對濕度較小。由黃土母質形成。植被與慄鈣土地區相似。 絕大部分都已被開墾為農田。腐殖質的積累和有機質含量不高,腐殖質層的顏色上下差別比較大,上半段為黃棕灰色,下半段為灰帶褐色,好像黑壚土是被埋在下邊的古土壤。 [1] 

土壤類別荒漠土

內蒙古、甘肅的西部,新疆的大部,青海的柴達木盆地等地區,面積很大,差不多要佔全國總面積的1/5。 温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區不到100毫米。植被稀少,以非常耐旱的肉汁半灌木為主。 土壤基本上沒有明顯的腐殖質層,土質疏鬆,缺少水分,土壤剖面幾乎全是砂礫,碳酸鈣表聚、石膏和鹽分聚積多,土壤發育程度差。

土壤類別草甸土

青藏高原東部和東南部,在阿爾泰山、準噶爾盆地以西山地和天山山脈。 氣候温涼而較濕潤,年平均氣温在-2~1℃左右,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高山草甸植被。 剖面由草皮層、腐殖質層、過渡層和母質層組成。土層薄,土壤凍結期長,通氣不良,土壤呈中性反應。

土壤類別漠土

藏北高原的西北部,崑崙山脈和帕米爾高原。 氣候乾燥而寒冷,年平均氣温-10℃左右,冬季最低氣温可達-40℃,年降水低於100毫米。植被的覆蓋度不足10%。 土層薄,石礫多,細土少,有機質含量很低,土壤發育程度差,鹼性反應。 [1] 
參考資料
  • 1.    王果主編.土壤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 2.    張乃明主編;田光明,呂貽忠,史靜副主編.環境土壤學: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