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土壤有機質平衡

鎖定
土壤有機質平衡是指土壤有機質在定環境條件下,積累與分解之間的變化過程。土壤有機質含量決定於平衡作用。在一-定條件下,土壤有機質的年分解量與年積累量大致相等,則有機質含量相對穩定,基本不變。假如每年分解量與積累量不平衡,則有機質含量將有增減。 [1] 
中文名稱
土壤有機質平衡
英文名稱
soil organic matter balance
定  義
在農作制長期穩定不變的後期,土壤有機質的年積累量和年分解量相當,有機質含量保持的動平衡狀態。
應用學科
土壤學(一級學科),土壤生物與土壤生物化學(二級學科)
中文名
土壤有機質平衡
釋    義
土壤有機質在定環境條件下積累與分解之間的變化過程
中國東北的黑土,表土層中有機質含量為6.0%~11.8%,耕基後因年輸人的植物殘體減少而分解卻較強,有機質含量減為2.3%~7.5%;中國南方紅壤在嚴重侵蝕後有機質含量常在0.5%以下,但在耕作、灌溉、施肥以後,含量常很快升至1%~2%,尤其灌溉能提高濕度、提高厭氣細菌作用,有利於有機質積累。影響有機質平衡的因素很多,如植物殘體的加入量、殘體的物質組成、水分與温度條件土壤的酸鹼度與質地、土地利用方式(水旱與耕墾)等。
參考資料
  • 1.    黃宗理.地球科學大辭典:地質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