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土壤有機質含量

鎖定
單位體積土壤中含有的各種動植物殘體與微生物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機物質的數量。一般以有機質佔乾土重的百分數表示。
氣候直接影響土壤的水熱狀況和物理、化學過程的性質和強度。如中等水熱條件下,土壤有機質積累最多(温帶半濕潤環境下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通過影響岩石的風化過程、地貌形態及生物的活動,間接影響土壤的形成和發育。如:濕熱條件下風化殼最厚,土壤層厚度大。乾旱或者寒冷條件下,風化殼薄,土壤層也薄。
生物是土壤有機物質的來源,土壤形成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決於有機質含量的多少。沒有生物的參與(生物循環),就不會有土壤的形成。
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機質含量要低於草地土壤。
中文名
土壤有機質含量
外文名
organic substances content in soil
表    示
以有機質佔乾土重的百分數
影響因素
氣候
提高途徑
土壤有機質泛指土壤中以各種形式存在的含碳有機化合物。對低產田來説,通過下列途徑可以增加有機質含量,以培肥地力。對高產田來説,由於有機質不斷分解,也需要不斷補充有機質。
增施有機糞肥。堆肥漚肥、餅肥、人畜糞肥、河湖泥等都是良好的有機肥。
提倡秸稈還田。研究表明,秸稈直接還田比施用等量的漚肥效果更好。大力提倡以小麥高茬為主要措施的秸稈還田技術,小麥收割時,留20—30釐米高麥稈,經一個雨季的風吹日曬雨淋,到小麥再播種時,已變成半分解狀態,成為上好的有機肥料。秸稈還田簡單易行,省力省工,但在還田時,就應加施化學氮肥,避免微生物與作物爭氮。
糧肥輪作、間作,用地養地相結合。隨着農業生產的發展,複種指數越來越高,致使許多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肥力下降。實行糧肥輪作、間作制度,不僅可以保持和提高有機質含量,還可以改善土壤有機質的品質,活化已經老化了的腐殖質。
栽培綠肥。栽培綠肥可為土壤提供豐富的有機質氮素,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及土壤的理化性狀。主要品種有苜蓿綠豆田菁等。苜蓿可在春、夏、秋三季播種,一般每畝用種1—1.5公斤,在盛花期壓青。綠豆、田菁3—6月均可播種,一般每畝用種3—5公斤,在初花期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