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土壤容重

鎖定
土壤容重應稱為幹容重,又稱土壤假比重,指一定容積的土壤(包括土粒及粒間的孔隙)烘乾後質量與烘乾前體積的比值。 [1] 
中文名
土壤容重
外文名
bulk density
別    名
土壤假比重
幹容重
釋    義
一定容積的土壤烘乾後質量與烘乾前體積的比值
表    示
ρb
決定因素
土壤孔隙和土壤固體的數量
公    式
土壤容重=烘乾土質量/體積

土壤容重簡介

田間自然壘結狀態下單位容積土體(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質量或重量(g/cm3或t/m3)與同容積水重比值(同容積水的質量與此時的土壤體積在數值上相同),稱為土壤容重。當土壤孔隙結構改變後,單位體積的烘乾土便不能被稱為土壤容重,應當稱為幹土壤密度,即土壤容重是單位體積烘乾土在土壤結構處於自然狀態下的特殊稱呼。
土壤三相物質比例示意圖 土壤三相物質比例示意圖 [1]
由於Vt大於Vs,故ρb小於ρs。若土壤孔隙Vf佔土壤總容積Vt的一半,則ρb為ρs的一半,約為1.30~1.35 g/立方厘米左右。土壤容重與土壤質地、壓實狀況、土壤顆粒密度、土壤有機質含量及各種土壤管理措施有關。土壤越疏鬆多孔,容重越小,土壤越緊實,容重越大。粘質土的容重(1.0~1.5 g/立方厘米)小於砂質土(1.2~1.8 g/立方厘米);有機質含量高、結構性好的土壤容重小;耕作可降低土壤容重。
亦稱“土壤假比重”。一定容積的土壤(包括土粒及粒間的孔隙)烘乾後的重量與同容積水重的比值。它與包括孔隙的1立方厘米烘乾土的重量用克來表示的土壤容重,在數值上是相同的。一般含礦物質多而結構差的土壤(如砂土),土壤容積比重在1.4-1.7之間;含有機質多而結構好的土壤(如農業土壤),在1.1-1.4之間。土壤容積比重可用來計算一定面積耕層土壤的重量和土壤孔隙度;也可作為土壤熟化程度指標之一,熟化程度較高的土壤,容積比重常較小。

土壤容重測定方法

測定土壤容重的方法有環刀法蠟封法水銀排開法、填砂法和γ射線法、挖坑法等。環刀法適用一般土壤,對堅硬和易碎土壤不適用,因為這些土壤最易於在環刀切樣時擾動土的原狀結構。為此提出一些補充測試方法,但也不都是令人滿意,如蠟封法、水銀排開法主要測定一些呈不規則形狀的堅硬和易碎土壤的容重,但工效甚低,測試結果也極不穩定;水銀排開法因水銀蒸氣有害人體健康較少採用。填砂法比較複雜費時,常用於石質土壤,大量測定一般不採用此法。γ射線法需要特殊儀器和防護設施,不易廣泛使用。挖坑法適用於根系或礫石含量較多、難以使用環刀取土的土壤。 [2] 

土壤容重環刀法

將一定容積(通常為100cm3) 的環刀(圓筒式金屬採土器)插入土壤中採集土樣,,經烘乾(105~110°C, 24h)後得到乾土重,進一步根據採土器的容積算出單位容積的乾土質量。計算公式如下:
取土環刀 取土環刀
土壤容重(ρb)=烘乾土樣質量/環刀容積 [2] 

土壤容重測定標準

《土壤檢測 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測定》(NY/T 1121.4-2006) [3] 
《新疆土壤分析方法 土壤容重的測定》(DB65/T 602.9-2001)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