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土地肥力遞減規律

鎖定
是一種經濟學理論。其基本觀點是:如果在同一塊土地上追加投資,超過一定限度以後,增加的收益就會依次遞減,並指出土地肥力日益衰竭是一條規律。
中文名
土地肥力遞減規律
屬    性
是一種經濟學理論
規    律
土地肥力日益衰竭
觀    點
增加的收益就會依次遞減

目錄

土地肥力遞減規律簡介

作為農業生產基本生產資料的土地(耕地)是具有肥力的土壤。耕地的肥力有由自然形成的自然肥力,有由人們以自然肥力為基礎,通過生產活動創造出的人工肥力。具有自然肥力的土壤,由於人工肥力的滲入溶合成一種新的經濟肥力。人們只要正確地掌握人工肥力和經濟肥力形成和發展的規律,就可以在人的能動作用下,進行人工肥力的創造而培育成具有經濟肥力的耕地,並把經濟肥力較差的耕地,定向改造成經濟肥力較好的肥壤沃土。
資本主義農業生產關係中,土地所有權與土地使用權往往是分離的。土地所有者不直接過問土壤肥力的培育。租地經營農業的資本家租地農場主),因土地租約期間有限,非但迴避一切非租期以內能取回收益的土壤改良投資,而且為了儘可能攫取較多的農業經營利潤,在肆意掠奪勞動者的同時,並以科學技術的最新成就為手段拚命掠奪土地肥力,從而造成土地肥力日益衰竭。這正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帶來的惡果。

土地肥力遞減規律專家説法

社會主義經濟學家指出:這是不符合農業發展規律的。列寧曾經批判土地肥力遞減規律,指出:“它拋開了技術水平和生產力狀況這些最重要的東西。事實上,‘追加的(或連續投入的)勞動和資本’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以生產方式的改變和技術的革新為前提的”。只有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連續投入追加勞動和追加資本,才會出現收益相對減少的現象,但決不能據此説明這是普遍的規律。列寧指出:“‘土地肥力遞減規律’完全不適用於技術正在進步和生產方式正在變革的情況” [1]  。事實有力地否定了土地肥力遞減規律。從農業生產的發展歷史看,只要耕種得當,增加投資,把科學技術成果應用於農業,土地肥力不但不會衰竭,反而愈用愈肥,收穫量也可以大幅度地提高 [2] 
參考資料
  • 1.    《列寧選集》第五卷第87—88頁
  • 2.    許滌新主編,簡明政治經濟學辭典,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