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礦山土地復墾

鎖定
礦山土地復墾,又稱土地復墾,是採礦權人按照礦產資源和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對在礦山建設和生產過程中,因挖損、塌陷等造成破壞的土地,採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復到可供利用狀態的活動。礦山土地復墾是對因採礦棄置的土地進行勘測規劃、填平整治和開發利用的方法和過程。採礦作業造成土地破壞和荒蕪,是世界各國普遍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
中文名
礦山土地復墾
外文名
mine-land re-reclamation
別    名
土地復墾
學    科
礦產資源經濟與管理
範    圍
礦山
領    域
能源、冶煉

礦山土地復墾簡介

礦山土地復墾是指對因採礦棄置的土地進行勘測規劃、填平整治和開發利用的方法和過程。採礦作業造成土地破壞和荒蕪,是世界各國普遍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據20世紀80年代末統計,美國礦山佔地面積已達23000km2,且每年以600km2的速度增加,中國礦山佔地面積達20000km2,每年以270km2的速度增加。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繁衍的場所,對人口眾多,耕地少的國家來説,其意義尤為重要。無論是採礦場、廢石場、尾礦場還是地表沉陷區,都屬於破壞性佔地,它嚴重破壞生態平衡和自然景觀,造成環境污染的擴大,其影響是深遠的,因此。必須正確處理發展礦業與保護環境的矛盾,將採礦作業破壞了的土地及時復墾,予以充分利用。礦山土地復墾是一個綜合性的多學科課題,涉及面廣。但從礦山環境工程的角度來看,其基本內容應包括勘測與規劃、重整土地、開發與利用和經濟評價 [1] 

礦山土地復墾勘測與規劃

編制礦山土地復墾規劃時。應詳細掌握礦山場地和生產的實際情況:礦山土地復墾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採後復墾,一是交替復墾,二者的勘測和規劃略有區別。
(1)採後復墾
內容包括對礦區界線,地表和地下水文資料,廢石堆和其他外露物質的理化性質,廢石堆和採空區的體積和位置,礦井、斷層和不穩定的尾礦場等危險地段的位置進行勘測,並對礦區自然和社會環境狀況進行調查。根據以上資料,初步確定復墾後的土地用途和復墾方案。
(2)交替復墾
礦山土地復墾規劃應與礦山開採規劃同時考慮。除開採規劃中需要的資料外,要求對土地資源的現狀、礦區周圍環境素質和社會環境狀況進行調查,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進行可行性研究,制定最佳開採、復墾的可行方案,評價土地資源恢復和再利用的途徑。
礦牀開採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有重疊法、矩陣法和環境評價系統法三種。這些方法都是將礦區環境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進行綜合分析,重疊法是將礦區的地形、地質、生物、景觀等調查資料和開採、復墾工程分別標註和繪製在有網格的地圖上,這類地圖互相重疊,可以瞭解環境變化狀況,從而確定開採復墾的最佳方案 [2] 

礦山土地復墾重整土地

根據規劃方案和礦山具體情況,確定重整土地的內容和方法。重整土地作業一般有:
(1)保存表土
在礦山進行基建時,剷出厚0.3-0.5m的表土,儲存備用。這項作業往往由鏟運機來完成,也有使用推土機或其他設備的。
(2)回填
採空區或廢石場的回填作業可由採礦設備來完成,同填表土的厚度,根據用途確定,當採用交替法復墾時,廢石直接排放到採空區充填。屬於這種方法的有:索鬥挖掘機開採復土法,汽車回運復土法,沿等高線分區段剝離開採復土法等。
(3)平地
為了便於種植農作物,防止水土流失。坡度一般不超過10%,坡度再大就必須修台階。通常可採用推土機、索鬥挖掘機等設備進行平地。
(4)修整邊坡
為了防止滑坡、應將原採區和廢石堆的邊坡進行修整和加固處理 [2] 

礦山土地復墾開發與利用

土地的用途和功能,應根據礦區開採後的破壞程度和範圍,以及當地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等因素來確定,開發利用的一般原則是:人多耕地少的地區,可種植農作物;靠近城市的地區,可修建公園、娛樂場所,靠近風景區的地區,可營建體養旅遊設施;與地表或地下水連通的露天採空區,可闢為水庫、魚塘、人工湖泊或水上娛樂場所,有的礦井可作為倉庫等。總之,無論作何種用途,即使是暫時未利用的邊遠地區,為了保護環境,也應在重整土地的基礎上種草植樹,促使生態演替。在條件成熟後,可開闢為牧場。開發和利用的技術內容有:
(1)改善岩土性狀
通常廢石尾礦中存在着一系列不利植物生長的因素,這些因素包括重金屬污染、pH值小於5或大於8.5、含水量不平衡、顆粒尺寸的級配不穩定、缺乏養分、表土不穩定等。因此。即使是種草植樹,也需要對其進行必要的處理,最有效的處理方法是回填一定厚度的表土。廢石中如果不添加表土,則除硫化氧化菌外,其土壤植物區系和動物區系通常是不存在的。培養一種能進行必要的養分循環的土壤有機體,對於培植一種自身延續的植物是十分重要的。
(2)種植方法
通常,很難在光禿的岩石或礦山邊坡上進行種植。可行的種植方法有兩種:一是尋找小石穴、山麓碎石和裂隙,將植物種植其中,二是人工穴種,用少量炸藥控制爆破,形成植坑,填入表土後再種植在一般情況下。種植方法取決於植物的種類:草本植物用種打播種、木本植物用植株栽種。
(3)植物的選擇
在廢石上種植有兩種可能生長的植物:一是按貧瘠土壤的現狀,選擇有耐力的植物,這一方法叫做“生態法”,即選擇在自然環境下,可以忍受嚴酷環境的浸入樹種(或稱“先鋒樹種”)在裸地上定植,這類植物的種植和成長,可改變或改善環境,使其他植物得以生長,二是改變土壤條件,使其適於所選擇的特定植物的生長,這是通常採用的方法。當然,這兩種方法也可以結合使用,通常稱為“合成生態系統法”。總之,在礦山土地復墾工作中,必須根據當地具體條件來選擇植物品種 [1] 

礦山土地復墾展望

礦山土地復墾的發展方向是:推廣交替復墾工藝和廢石尾礦充填採礦法,做到礦山無廢石排放,完善和推廣廢石周緣堆置法,及時控制環境污染和破壞,研製高效整地設備。加快復墾速度,因地制宜種植耐性大的優良植物。加速綠化進程,以礦山土地復墾為中心。統籌規劃,擴大周國劣質土地的改造,增加耕地和林木覆蓋面積,提高土地的使用價值,促進生態環境的自然良性演變 [3] 
參考資料
  • 1.    閻敬, 楊福海, 李富平. 冶金礦山土地復墾綜述[J]. 河北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9(S1):43-49.
  • 2.    胡少偉, 周躍. 鐵礦山土地復墾研究初探[J]. 礦業安全與環保, 2004, 31(1):34-37.
  • 3.    馬彥卿. 礦山土地復墾與生態恢復[J]. 有色金屬工程, 1999(3):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