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團花龍船花

(中藥)

鎖定
團花龍船花,中藥名。為茜草科龍船花屬植物團花龍船花Ixora cephalophora Merr.的全株。植物團花龍船花,分佈於我國海南、廣西(十萬大山)、雲南等省區,中南半島和菲律賓也有。具有涼血止血之功效。主治產後惡露不淨,崩漏。
中文學名
團花龍船花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茜草目
茜草科
龍船花屬
團花龍船花
分佈區域
我國海南、廣西(十萬大山)、雲南等省區,中南半島和菲律賓也有
採收時間
夏、秋季
用    量
內服:煎湯,15~30g
貯    藏
曬乾置於乾燥通風處

團花龍船花入藥部位

植物團花龍船花的全株。

團花龍船花性味

味甘,性涼。

團花龍船花歸經

入肝經。

團花龍船花功效

涼血止血。

團花龍船花主治

產後惡露不淨,崩漏。

團花龍船花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團花龍船花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切碎曬乾。

團花龍船花形態特徵

灌木,高1~2米,全部無毛。葉對生,紙質,長圓形、長圓狀披針形,長10~25(~30)釐米,寬4~6(~8)釐米,頂端漸尖而鈍,基部楔形,上面欖綠色,下面稍帶蒼白;側脈每邊9~10條,纖細而疏離,在上面微凸,橫脈微明顯;葉柄長1~2釐米,有纖細縱條紋;托葉近闊卵形,頂端芒尖,長3~5毫米。聚傘花序密集,排成三歧傘房花序式,無總花梗或具極短總梗,第一次分枝長1~1.2釐米;花具香氣,側生的有短花梗,中央的無花梗,具近膜質、披針形、長2.5~4毫米、寬1.5毫米、頂端漸尖的小苞片;萼管長1.5~2毫米,萼檐裂片比萼管長,近膜質,長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4~5毫米,寬1.5~2毫米,頂端漸尖;花冠白色,冠管纖細,盛開時長2~2.5釐米,喉部無毛,頂部4裂,裂片橢圓形或長圓形,長5~6毫米,寬2.5~4毫米,頂端鈍;花絲極短(約1毫米),花葯突出,狹長圓形,長3毫米,頂端漸尖,基部戟形;花柱微伸出冠管外,長約3釐米,柱頭2,初時靠合,盛開時叉開。果近橢圓形,微壓扁,長11毫米,直徑9毫米,頂部冠以宿存萼檐,成熟時紅黃色至紅色。花期5月,果期9月。

團花龍船花生長環境

生於低海拔叢林或廕庇雜木林內,有時亦生於曠地砂土上。

團花龍船花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用治產後出血過多。”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年
  • 2.    冉先德 .《中華藥海》 :哈爾濱出版社 ,1993年
  • 3.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誌》 :科學出版社 ,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