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團村戰鬥

鎖定
團村戰鬥發生於1933年12月12日—14日,舊址位於黎川縣潭溪鄉團村村。團村戰鬥是國共內戰前期主要戰鬥之一,交戰一方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另一方則為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初期,國民黨軍隊發現紅軍主力在黎川一帶,陳誠、吳奇偉、周渾元率三個師十五個團進行“圍剿”,我軍由彭德懷率紅三軍團在此與之交戰,彭德懷帶病指揮,我軍以一萬二千人擊潰敵軍三萬餘人,俘敵近千人。當時,紅三軍團司令彭德懷的指揮所設在黎川縣城通往德勝關大路之間團村的一座高山—撮鬥寨山頭上。 [1] 
名    稱
團村戰鬥
發生時間
1933年12月12日
地    點
黎川縣潭溪鄉團村村
參戰方
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與中國工農紅軍
主要指揮官
彭德懷

團村戰鬥戰鬥簡介

1933年11月24日,蔣介石為保障其十九路軍的側翼安全,截斷紅軍退回福建泰寧、建寧之歸路,決定以北路軍第三路軍主力向江西黎川地區集結,向德勝關、泰寧方向推進。12月12日至14日在黎川縣譚溪鄉團村與中國工農紅軍發生了著名的團村戰役。最終紅軍獲勝。 [2] 

團村戰鬥戰鬥經過

敵人第三路軍主力向指定地區集結,其中,第八縱隊周渾元部下屬第九十六、六、五師集中在黎川地區,11日向團村、東山、德勝關推進。與此同時,第五縱隊羅卓英部下屬第九十四、六十七、十四、十一師集中在三都、橫店和黎川附近地區,以策應周渾元部的行動。
12月12日晨,敵兩個師行進至團村以東10餘里,離德勝關僅10餘里。其中敵第六師經餘慶亭、謝家排、五都向李家排逼近;敵第九十六師經鯉潭橋、大芸塅、新嶂、三都向團村靠攏,這兩個師為第一梯隊;另外,第五師尾隨第六和九十六師之後,行進至團村以東三五里處,為第二梯隊。快到中午時,敵人的這三個師擺成倒品字形,開始修工事。
以周恩來、朱德為首的紅軍總部下達了阻擊敵人向南推進的作戰計劃:對周渾元部實施突擊,消滅周敵一部,但不與其全部決戰;紅五軍團實施斷敵交通、擾亂築堡壘等行動。
紅軍預先佈置了一個師在敵正面牽制,分多組向敵人佯攻,引敵人注意;另以三個師,即紅三軍團四師(師長張錫龍、政委黃克誠)、五師(師長李天佑、政委鍾赤兵),紅五軍團十五師(師長吳高羣、政委蕭華),共1.2萬餘名指戰員,隱蔽在遠近各個山頭陣地,嚴陣以待。近午,敵軍4萬餘人,陸續進入了紅軍隱蔽在敵之第二梯隊左側五六里路處。
彭德懷抓住敵人第一梯隊只展開一半兵力、第二梯隊還在忙着築堡壘的戰機,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一聲令下,正面佯攻改為正面強攻,埋伏之主力(三個師)同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擊敵人第二梯隊。
戰鬥打響於12月12日中午時分,埋伏已久的紅軍指戰員撲向敵第二梯隊,如猛虎撲入羊羣。陣地上紅軍戰士的“衝啊!殺啊!”的吶喊聲、響亮的軍號聲和槍彈聲相交織,威震敵膽。被嚇破膽的敵人,連滾帶爬,爭相逃命。敵第二梯隊大亂,波及第一梯隊兩個師,他們也驚慌失措棄陣逃命。
敵軍總指揮陳誠見敗兵像決堤的洪水般後退,又看到抬傷員的擔架隊排成長龍向後撤,頓時惱羞成怒,接連開槍擊斃多名逃兵和下屬軍官,傳令向紅軍陣地衝鋒;同時急調空軍和炮兵增援,可是,兩軍攪在一起,飛機大炮無法展開火力。
當時彭德懷正發瘧疾,看到戰場上硝煙四起,敵軍人仰馬翻,紅軍戰士英勇殺敵,病頓時好了很多。戰後他對這次戰役進行了描繪:猛虎撲羣羊,硝煙瀰漫;人海翻騰,殺聲沖霄漢。地動山搖天亦驚,瘧疾立消遁。狼奔豕突,塵埃沖天,大哥未到,讓爾逃生。
敵人不甘心失敗,很快重新集結,和增援部隊一道開始分三路向團村反撲。他們用飛機、大炮對紅軍陣地輪番轟炸,又在輕重機槍的掩護下,憑藉着人多槍多武器先進,氣勢洶洶地發起了集團衝鋒。紅軍戰士個個是鋼鐵硬漢,他們在槍林彈雨中抗擊着敵人的進攻,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衝鋒,子彈打光了,就用石頭、樹木,工事炸燬了,就躲進彈坑。他們誓言:“人在陣地在!”一些負輕傷的戰士不下火線。各級指揮員更是身先士卒,哪裏戰鬥激烈,他們就出現在哪裏。
夜幕降臨,敵人已潰不成軍,無心戀戰,只得狼狽逃竄,往北撤回黎川縣城。紅軍以1.2萬人擊潰3萬餘敵人,擊斃敵軍千餘人,俘敵300餘名,繳獲槍支300多支。敵軍一名旅長重傷,兩名團長喪命。在名垂紅軍光榮戰史的團村戰鬥中,紅三軍團四師師長張錫龍壯烈犧牲,紅五軍團十五師(少共國際師)師長吳高羣身負重傷,於12月24日在福建建寧紅軍醫院去世。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