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圖騰與禁忌

(弗洛伊德著人類學著作)

鎖定
《圖騰與禁忌》是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創作的人類學著作,於1913年首次出版發行。 [5] 
《圖騰與禁忌》是弗洛伊德論述圖騰制度與禁忌關係的著作。弗洛伊德認為,圖騰禁忌反映了人類對亂倫的恐懼;塔布(即禁忌)是矛盾情感的產物。它構成了原始人的道德觀。圖騰崇拜中的圖騰是“先父”的早期替代物。 [1]  在對泛靈論的施術方式(巫術與魔法)進行研究分析後,弗洛伊德發現原始民族在施術的操作過程中,嘗試利用控制心理作用的規律來操縱真實事物。他提出,人類對自然的第一種解釋(泛靈論)是由心理作用所造成的。進而在其他學者研究圖騰崇拜起源的基礎上,利用精神分析學的方法逐漸解開了圖騰之謎。 [6] 
《圖騰與禁忌》是弗洛伊德應用精神分析學方法來研究社會心理學的首次嘗試,也是弗洛伊德第一次集中闡述原始部族的禁忌和圖騰崇拜起源的重要著作。 [1] 
作品名稱
圖騰與禁忌
外文名
Totem and Taboo
作    者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類    別
人類學
首版時間
1913年
字    數
160000

圖騰與禁忌內容簡介

《圖騰與禁忌》全書由四篇論文組成,共分為四章。
第一章《亂倫畏懼》,通過對大洋洲土著居民圖騰觀的剖析,指出由於對圖騰的崇拜,這些原始民族心中產生了精神、心理的壓力,嚴厲地防止部族內的亂倫行為。
第二章《塔布與矛盾情感》,分析了禁忌和感情之間的關係,認為禁忌來源於土著人認為人或鬼身上附有一種特殊的神秘力量,所以禁忌和感情是一對互為對立的矛盾,情感決定於禁忌的行為,同時禁忌又遏制了情感的發展,兩者互為補充。
第三章《泛靈論、巫術和思想全能》,對泛靈論、巫術、魔法的成因作了解釋。弗洛伊德認為,原始部族在實施巫術或魔法時,反映了他們企圖利用控制心理作用的定律來操縱存在的事物,即利用心理想象來滿足征服自然物的慾望,所以原始部族的泛靈論是由心理作用造成的,這是一種精神自戀的心理現象。宗教則是突破了自戀障礙,步入了目標選擇的階段。
第四章《圖騰崇拜在童年期的再現》,通過小孩和強迫性心理病症與原始民族心態間相似的跡象,提出了圖騰是父親影像替代物的結論,把宗教、倫理、社會等起源都歸宗於“俄狄浦斯情結”(戀母情結)。 [4] 

圖騰與禁忌作品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亂倫畏懼
第二章 塔布與矛盾情感
第三章 泛靈論、巫術和思想全能
第四章 圖騰崇拜在童年期的再現 [2] 

圖騰與禁忌創作背景

一直以來,關於原始民族部落中的各種禁忌、圖騰崇拜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圖騰社會都是吸引專家學者的研究課題。1912年初,弗洛伊德創辦了《意象》雜誌,目的是想開闢一個非醫學性的心理研究陣地。弗洛伊德打算用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去探索與人類精神生活相關的問題,如文學、藝術和宗教等領域。1911年,弗洛伊德開始集中思考宗教的心理根源問題,故《意象》雜誌創辦後,他便將研究原始宗教文化的成功發表在上面,首先刊載的就是《圖騰與禁忌》。 [8] 

圖騰與禁忌作品思想

1、觸犯圖騰禁忌在原始民族裏被視為最大的罪惡
弗洛伊德通過考察澳洲土著人的圖騰崇拜,認為對圖騰禁制的破壞,如屠殺圖騰動物或同圖騰信仰的人相互通婚,在原始民族裏被視為最大的罪惡。全族的人都將激烈地參與報復,有如在處置一件對公眾的危險或威脅。
2、圖騰代代相傳不因婚姻而轉變
弗洛伊德認為,圖騰代代相傳不因婚姻而轉變。例如,在母系傳襲的情形下,一個屬於袋鼠圖騰的男人與一個屬於火雞圖騰的女子結婚,其所生的子女,不論男女一律屬於火雞圖騰。在圖騰禁忌中,弗洛伊德還分析了羣體婚和外婚制,他發現了一個極具研究價值和有趣的現象――他們都嚴厲防止亂倫存在。例如,在美拉尼西亞,一個男孩和他母親、姐妹間的交往,有着種種限制。在裏皮斯島的新海布里地族,男孩達到某一年齡後便不可再居住於家中,而必須遷入營舍內生活。在野外兄妹不期而遇時,他必須跑開或躲起來。男孩若在路上認出其姐妹的足跡,他便不再順着那條路走,女孩亦然。這種迴避始自成年儀式後,而持續終生。從而,弗洛伊德認為原始民族對亂倫關係極度恐懼,因此,他們對亂倫的禁制也特別嚴厲。
3、禁忌不過是人類心理的創造物
弗洛伊德發現,強迫性心理症同原始民族禁忌有着相同的特性――矛盾情感。弗洛伊德指出,雖然有禁忌的約束,但原始的、想從事禁忌事物的慾望依然存在。結果,原始民族對禁忌事物必然採取一種矛盾的態度。在潛意識中,他們極力想去觸犯它,卻又怕這樣做;他們恐懼,正是因為他們想這樣做,之所以沒有這樣做,只是由於恐懼戰勝了慾望罷了。正如心理病人一樣,這些慾望潛藏在部落中每一個人的潛意識裏。可見,禁忌是針對人類某些強烈的慾望而由外力強迫介入的原始禁制。
4、靈魂的觀念是整個精靈説體系最原始的核心
弗洛伊德認為,在人類認知發展過程中產生了三種對自然的解釋:精靈説,宗教説,科學説。靈魂的觀念是整個精靈説體系最原始的核心,此説相信無生命等物皆有靈魂。由精靈説又產生了兩種控制他物的理論:巫術和魔法。巫術在本質上是以對待人的方式來影響靈魂,使他們息怒或服從命令。魔法則採取一種與日常生活心理不同的特殊方法影響靈魂,並不顧及靈魂的存在。
5、宗教起源從圖騰開始
弗洛伊德認為,在宗教中,人與神的關係本質上是兒子與父親的關係,是一個象徵性的體現。神是父親高大的形象,是楷模轉化而來的形象,是人在兒童時期甚至在整個人生的軟弱時期都要依靠的那個形象。神是父親人格的夢幻式象徵。兒子對父親是俄狄浦斯情結(兒子的仇父戀母情結),這種情結所帶來的罪惡感,導致宗教的產生。在宗教中,人對神的態度就是兒子對父親又恨又愛的轉化與昇華,敬畏與饒恕並存。而父母對兒子從小賞罰的遷移,就變為神的訓導。他認為,神是人類歷史上關於父親的晚期象徵,圖騰則是關於父親的早期替代物。 [3] 

圖騰與禁忌作品爭議

由於該書揭示了宗教的起源和本質,當時不僅引起歐洲各國宗教狂不滿,學術界對它也表示冷淡。 [8] 

圖騰與禁忌出版信息

《圖騰與崇拜》最初發表於弗洛伊德自創刊物《意象》上,1913年在奧地利出版。該書曾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中譯本最早由台灣大學楊庸一翻譯,台灣志文出版社1968年出版,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6年根據志文出版社翻印。 [5] 

圖騰與禁忌作者簡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奧地利猶太籍心理分析學家。他開創的精神分析方法不僅是心理學、精神病學研究的創新,在藝術、哲學、文化及社會科學等領域,都以無意識(或稱潛意識)為基礎,發展出各自領域的弗洛伊德主義思想學派。弗洛伊德主義倫理學,是現代西方倫理自然主義派別中的心理倫理學派。早年學術活動受冷落,直到1909年受美國克拉克大學之邀,並被授予名譽博士學位之後,才聲譽日隆。1910年創立國際精神分析學會,1920年被母校維也納大學聘為教授,是英國心理學會、荷蘭精神病學家和神經學家協會名譽會員,1936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通訊員。弗洛伊德一生著作頗豐,主要有《夢的釋義》《精神分析引論》《精神分析新論》、《圖騰與禁忌》《自我與本我》《超越快樂原則》《集體心理學與自我分析》等。 [7] 
參考資料
  • 1.    車文博主編.弗洛伊德文集 第5卷:長春出版社,1998.02:第2頁
  • 2.    (奧)弗洛伊德著;趙立瑋譯.圖騰與禁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05:目錄頁
  • 3.    孫志宜,肖瑋,徐宗品編.人文藝術名著導讀: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1.03:第52-53頁
  • 4.    陳遠,於首奎,梅良模等主編.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社會和人文科學: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962頁
  • 5.    楊鑫輝等主編.心理學歷史與理論研究回眸 上: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12:第369頁
  • 6.    西格蒙德·弗洛伊.圖騰與禁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8.12:1
  • 7.    石毓彬主編.中國倫理學百科全書·現代西方倫理學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第214頁
  • 8.    李朝龍編.深度心靈奧秘的探索 弗洛伊德的生平及其精神分析學述評:貴州大學出版社,2010.10:第1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