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圓筒吻鮈

鎖定
魚類,屬鯉形目,鯉科,吻鮈屬。分佈於長江水系。為底棲性魚類,生長速度較慢,主要食物是底棲無脊椎動物,如搖蚊幼蟲等水生昆蟲或藻類。體長。頭長於體高。吻突出。口呈深弧形。眼稍小,須1對。鰓耙8~9。棲息於江河的底層。主食底棲無脊椎動物。個體不大,一般在半斤以下。
別    名
尖腦殼
中文學名
圓筒吻鮈
拉丁學名
Rhinogobio cylindricusGunther,1888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硬骨魚綱
鯉形目
鯉科
吻鮈屬
分佈區域
長江水系

圓筒吻鮈識別特徵

圓筒吻鮈 圓筒吻鮈
體細長,呈筒形,腹部稍平,尾柄長,稍側扁。頭較長,呈錐形,其長度較體高為大。吻長而尖,向前突出。口下位,略呈馬蹄形。唇較厚,無乳突,上唇厚,下唇再口角處稍寬厚,唇後溝中斷,其間相距較寬。口角須1對,較粗壯,其長度超過眼徑。眼小,位於頭側上方,眼前緣距吻端較距鰓蓋後緣稍小,眼間寬平。鼻孔比眼小,離眼前緣較近。鰓膜連於鰓峽,其間距離較狹小,鰓耙短小,排列較稀。下嚥齒較弱,主行齒側扁,末端硝呈鈎狀。背鰭無硬刺,外緣凹形,其起點距吻端較距尾鰭基為近。胸鰭末端稍尖,後伸不達腹鰭起點。腹鱔起點在背鰭起點之後,約與背鰭第一、二根分枝鰭條基部相對,其末端不達臀鰭起點。臀鰭稍短,其起點距腹鰭基較至尾鰭基部為近。尾鰭分叉深,上、下葉末端尖。尾柄較細長。肛門位於腹鰭基部後端至臀鰭起點的中點。鱗片細小,稍呈橢圓形,胸部鱗片變小,埋於皮下。側線完全,平直。體背部棕黑色,腹部灰色,背鰭和尾鰭灰黑色,其餘各鰭灰白色。幼魚體色淺,體側上部有5個較大的灰黑色斑塊,吻背部為黑色,吻側有一黑色條紋。 [1] 

圓筒吻鮈生活習性

棲息於江河的底層。主食底棲無脊椎動物。個體不大,一般在半斤以下。 [1] 

圓筒吻鮈生長特徵

研究人員2008—2010年在長江上游四川合江和重慶木洞江段共採集圓筒吻鮈樣本511尾,研究了其年齡與生長特徵,並提出了合理的魚類資源保護對策。結果表明,所採集的圓筒吻鮈分6個年齡組,2—4齡居多,佔95.7%;體長與鱗徑為直線正相關,雌雄羣體間無顯著差異,表達式為L=51.28 R+37.45(r=0.85,n=397);各齡組、雌雄羣體的實測體長均值和退算體長均值無明顯差異(t=0.751,P>0.05);體長與體重呈冪函數關係,雌雄羣體間無顯著差異,表達式為W=8×10 6L3.099(r=0.97,n=397),其生長屬等速增長類型;生長規律可以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表示,分別為:Lt=348.78[1 e 0.18(t+1.15)],Wt=603.17[1 e 0.18(t+1.15)]3.099;生長拐點處的年齡為5.12,此時的體長和體重分別為236.23 mm和180.33 g;圓筒吻鮈個體出現小型化現象;根據研究,長江上游圓筒吻鮈處於不合理的開發狀態,應限制捕撈、加強保護。 [2] 
參考資料
  • 1.    物種信息 - 圓筒吻鮈  .重慶市物種資源基礎數據庫[引用日期2012-07-24]
  • 2.    長江上游圓筒吻鮈年齡與生長的研究 王美榮; 楊少榮; 劉飛; 黎明政; 但勝國; 劉煥章 水生生物學報 201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