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圓犁頭鰩

鎖定
圓犁頭鰩(學名:Rhina ancylostoma)是圓犁頭鰩科、圓犁頭鰩屬的一種魚類。頭部前圓而寬闊,頭與胸鰭非常容易區別。身體中央非常厚實;吻短(胸鰭長約為眼睛直徑的4倍)。出水口非常大,邊緣無皺褶。下顎呈波浪狀,上顎有三個凹陷處,上嘴唇前少有皺紋。眼睛一般大,鼻孔傾斜方向朝嘴巴靠近,但幾乎呈橫向延長,長度不超過兩鼻孔之間的距離,皺褶發達,前側皺褶縫隙呈橢圓形,內緣後面的瓣發達。背部表面有不規則的顆粒及微小的刺,刺延伸長,且基部寬廣像稍微被壓縮的棘,外觀近似三角形且尖鋭。背部的中線及眼睛附近有突出的刺。尾部長於體盤,基部寬闊。背鰭高,後緣較軟且稍微凹陷。第一背鰭長度高於第二背鰭長度,且第一背鰭的起點超過腹鰭點。胸鰭的後緣稍大於前緣長度。尾鰭下葉約為上葉的一半。 [1] 
圓犁頭鰩為獨居的暖水沿岸海水魚類,於沿岸淺海域至陸棚內約五十米淺水生活,偶入沙泥底潮間帶、河口鹹淡水及瀉湖。性格温順,行動滯緩,晝間多匍匐於水底,多在入夜才開始活躍,肉食性,主要攝食底棲甲殼及軟體動物。廣泛分佈太平洋西岸至印度洋西岸的南北半球(即除了南北美洲)熱帶、亞熱帶至温帶沿岸淺海,東北至台灣、日本與朝鮮,東南至澳洲,西至於非洲東岸至南岸,較集中於赤道區。
(概述圖參考來源: [2] 
拉丁學名
Rhina ancylostoma
別    名
鱟頭鰩
波口魟
彎口圓銼鰩
外文名
Bowmouth Guitarfish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軟骨魚綱
鰩形目
圓犁頭鰩科
圓犁頭鰩屬
圓犁頭鰩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板鰓亞綱
亞    科
圓犁頭鰩亞科
亞    種
[3] 
命名者及年代
Bloch & Schneider,1801
保護級別
(IUCN 2018年 ver 3.1)——極危(CR) [4] 
中文學名
圓犁頭鰩

圓犁頭鰩形態特徵

圓犁頭鰩
圓犁頭鰩(7張)
體平扁延長。體盤長約為全長的1/3,寬比長為大。吻短寬,背視呈半圓形。眼卵圓形,瞬褶不發達,眼間隔約與吻長相等或稍大。噴水孔大,橢圓形,與眼徑大小約相同。鼻孔狹長,幾橫列,寬約等於鼻間隔的4/5或幾等長,前鼻瓣中部具一圓形突出,後鼻瓣外側具一扁狹薄膜,內側具一襪狀突出,轉入於鼻腔中。口中大,比鼻間隔為寬,前部稍呈弧形;齒細小,鋪石狀排列,齒面波曲,上下凹凸相承,在凸出處的齒較大。鰓孔狹小,斜列於胸鰭基底裏方。體盤具粗大結刺多行,每側在眼的上方至頭後1縱行;眼的前方1短行,體盤正中脊椎線上1縱行;肩區裏外2縱行,裏行有時與眼上的縱行連接。 [7] 
胸鰭中大,基底前延,幾伸達下頜角隅的水平線;前緣和後緣都斜直,外角和裏角都圓鈍。腹鰭頗小,距胸鰭比距第二背鰭為近,後緣凹入,外角鈍尖,裏角鈍圓。背鰭2個,中大,上下角鈍尖,後緣凹入;第一背鰭起點前於腹鰭起點;第二背鰭稍小,與第一背鰭的距離比其基底長約大1.7-2倍。尾平扁,漸狹小,每側具一皮褶。尾鰭短寬,略呈叉形。尾椎軸稍上翹;上葉延長,比下葉大,下葉前部三角形突出,後緣寬而凹入。 [7] 
體褐色,體上鰭上散佈着白色斑點;頭和背上常具暗色橫紋;胸鰭基底上常有1-2行條紋;長大者一般灰褐色。體長達2米餘。 [7] 

圓犁頭鰩生活習性

圓犁頭鰩為獨居的暖水沿岸海水魚類,於沿岸淺海域至陸棚內約五十米淺水生活,偶入沙泥底潮間帶、河口鹹淡水及瀉湖。性格温順,行動滯緩,晝間多匍匐於水底,多在入夜才開始活躍,肉食性,主要攝食底棲甲殼及軟體動物。 [5]  [7] 

圓犁頭鰩分佈範圍

圓犁頭鰩海域範圍

廣泛分佈太平洋西岸至印度洋西岸的南北半球(即除了南北美洲)熱帶、亞熱帶至温帶沿岸淺海,東北至中國台灣、日本與朝鮮,東南至澳洲,西至於非洲東岸至南岸,較集中於赤道區。在中國分佈於渤海、黃海、東海、台灣沿岸海域和南海。 [4-5]  [7] 

圓犁頭鰩國家地區

澳大利亞(昆士蘭州、西澳大利亞州、北領地、新南威爾士州)、巴林、孟加拉國、文萊、柬埔寨、中國、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亞、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拉克、以色列、日本、肯尼亞、韓國、朝鮮、科威特、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馬爾代夫、毛里求斯、莫桑比克、緬甸、新喀里多尼亞、阿曼、巴基斯坦、巴布亞新幾內亞、菲律賓、卡塔爾、留尼汪島、沙特阿拉伯、塞舌爾、新加坡、索馬里、南非(誇祖魯-納塔爾省)、斯里蘭卡、蘇丹、坦桑尼亞、泰國、東帝汶、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越南、也門。 [4] 

圓犁頭鰩繁殖方式

卵胎生,受精卵於雌體內孵化,胚胎最初以卵黃為食,然後通過特殊結構間接吸收富含粘液、脂肪或蛋白質的子宮液,從而從母親那裏獲得額外的營養,每胎產約,4尾,長約45釐米,幼魚於淺海成長。 [5]  [8] 

圓犁頭鰩動物學史

圓犁頭鰩(Rhina ancylostoma)是由德國博物學家布洛赫(Marcus Elieser Bloch,1723-1799)與德國博物學家施耐德(Johann Gottlob Schneider,1750-1822)在1801年的著作《系統魚類學(Systema Ichthyologiae)》裏,根據採自印度科羅曼德爾(Coromandel)的標本,以Rhina ancylostoma之學名發表的,為首次描述。 [5] 
圓犁頭鰩學名的由源,屬名Rhina是希臘語“rhinē”的拉丁語“rhin”,意思是“銼”;而種名ancylostoma是希臘語“ankylos”的拉丁語“ancyl”及希臘語“stoma”的併合,意思分別是“彎”或“曲”的“口”。 [5] 
該種的先定同物異名為Rhina ancylostomaRhina cyclostomusSquatina ancyclostoma,次定同物異名有Rhina cyclostomus [5] 
中國國內早期文獻,如《中國軟骨魚綱》(1960)、《南海魚類志》(1962)、《南海諸島海域魚類志》(1979)和《福建魚類志》(上卷)(1984)將圓犁頭鰩歸入鰩目中的犁頭鰩科《中國魚類系統檢索》(上冊)(1987)和《中國動物志——圓口綱、軟骨魚綱》(2001)已將圓犁頭鰩歸入鰩目中的圓犁頭鰩科。 [6] 

圓犁頭鰩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極危(CR)。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