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圓圓舞

鎖定
奪補河孕育了聰明、堅強的白馬人,賦予白馬人太多的靈氣。在白馬藏鄉,歌舞無處不在,走進任何一個山寨,熱情好客的白馬人都會為尊敬的客人獻他們多情的歌聲和優美的舞蹈。圓圓舞,是白馬人最具代表性的一種舞蹈,它以其獨特的服飾、舞蹈、曲調,展示着白馬舞蹈獨特的藝術魅力。
中文名
圓圓舞
節日時間
9月20
節日類型
古老文化
流行地區
西藏
節日起源
相傳三國時期
節日意義
堆堆篝火歡樂

圓圓舞由來

“一箭之地”引出傳世舞蹈。
白馬藏族有着太多的傳説,走進白馬山寨,就像走進一個古老民族的古老文化。
在白馬藏族人中,一直流傳着這樣一個傳説:相傳三國時期,白馬人生活在綿陽、江油一帶的平壩地區,與漢族百姓和睦相處。諸葛亮六出祁山時,要白馬人讓出一縣之地,白馬人回答説:“讓出一個縣,我們白馬人就沒有站腳的地方了。”諸葛亮便説:“不讓一個縣,那就讓出一箭之地吧。”白馬人認為一箭沒有多遠,就答應了。沒想到的是,箭射出去後,白馬人翻過了一座大山也沒有找到。諸葛亮就讓再往前找。就這樣,白馬人翻過了很多座大山,一直找到深山老林,才找到諸葛亮射的箭。原來,諸葛亮早就安排人把射出去的的箭取出來偷偷插到深山老林。守信用的白馬人只好遷進了深山。
生活在高山峽谷之中,生活單調,交通閉塞,幾乎與外界沒有交流。在艱苦的生活環境中,唱歌跳舞便是白馬人最為歡快的娛樂。為了打發閒暇的日子和漫長的夜晚,寨子裏的人們便相約,在壩子裏燃燒起熊熊的篝火,手拉手的跳起來。之後,在勞作累了,閒暇之時,大家都要聚在一起跳舞。再後來,每逢節日、兒女婚嫁、朋友聚會、家庭聚會、春播秋收、修房造屋等,白馬人都會聚集在一起,在空曠的院壩裏、土坪上、草地中,點燃一堆堆篝火,跳起歡樂的圓圓舞。這一舞蹈一直流傳到今天。

圓圓舞歡快舞姿跳動淳樸愛情

扒夕家的旭仕修説,白馬藏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走進白馬藏鄉,你隨處都可以看到他們在盡情地歌舞。白馬人的舞蹈種類很多,家裏來了客人,婦女身穿百褶裙,雙手舉杯翩翩起舞高唱敬酒歌。當夜幕降臨,在那些空曠的院壩裏、土坪上,燃起熊熊的篝火,身着鮮豔服裝的白馬人與客人一道,手拉手,肩並肩,圍着篝火歡快地跳起“圓圓舞”。
圓圓舞不限人數,形式因人數多少而不同。幾個人表演則圍成一個小圈,隨跳舞人的心情自由發揮,忘情忘懷,隆重的圓圓舞場面宏大。記者此前曾多次到白馬,領略圓圓舞的獨特魅力:夜幕降臨時,白馬人、外地遊客幾十上百人圍成一個圓圈,在領舞者的帶領下,邊唱邊跳,隨着不同曲調變換舞步。男子舞步剛健有力,舒展自如,女子舞步敏捷、飄然、輕鬆,豔麗的圍裙隨着舞姿翻飛,形成一副副美麗醉人的畫卷。身處其間,感受到的不僅是淳樸的民族風情,更多的是為這一獨特民族舞蹈藝術魅力而陶醉。
祥述家一位老人介紹説,圓圓舞在一度時期還是白馬年輕人尋找意中人的聚會。當舞蹈進行到高潮的時候,就有白馬姑娘走出舞圈,眼含秋波,羞答答地摘下頭上的氈帽,頂在右手的食指上,不停地轉動,向自己的意中人走去。而小夥子則羞得紅了臉,勇敢地迎上去,待走近時,一把搶過姑娘手張的氈帽。隨後,兩人親密的離開。她説,姑娘和小夥子早已悄悄戀愛,他們通過搶氈帽這一形式,將婚事定下來,等到親屬上門提親。
如今,“搶氈帽定親”這一習俗早已不再流行,很多白馬人對這一習俗都顯得陌生。但是,圓圓舞卻一直傳承跳了下來,成為藏鄉人們生活中一種必不可少的舞蹈。

圓圓舞圓圓舞跳熱藏鄉旅遊

一位專事白馬文化研究的學者曾著文分析説,也許正是靠這些獨特的歌舞,白馬人才得以在那艱苦、閉塞的環境中熬過了悠遠漫長的歲月,迎來了新世紀的曙光。
9月20日下午,白馬藏鄉又是一個豔陽天。在祥述家,記者見到了先後幾次從成都來白馬旅遊的劉照良先生。在他的印象中,白馬人不僅熱情好客,歡快的圓圓舞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由於熱衷於民族文化旅遊,他曾經去過很多少數民族地區。2004年經朋友介紹,第一次深入白馬藏鄉,那天晚上,他與很多遊客一道,與當地的白馬人一起跳起了圓圓舞:在院壩裏,白馬寨的婦女們身穿豔麗的褶裙,男子則穿長袍着彩皮靴,人人頭戴白氈帽,與前來旅遊的遊客們一起,在醉人的歌聲中和聲而舞。他説,獨特的白馬風情讓他迷戀,以後每年都要和家人前往白馬採風。

圓圓舞關於白馬民族

平武縣文化旅遊局一位同志介紹,白馬民族文化資源不僅是平武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同,也是平武民族地區重要的物資文化旅遊資源。白馬民族風情旅遊開始成為四川旅遊的一個品牌,吸引了很多海內外遊客前來觀光。圓圓舞,已成為白馬人向四海來賓展示白馬民族風情文化一個必不可少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