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圍腰

鎖定
裙和褲的補充物或者説保護物、裝飾物,是圍在腹部、腹部的布塊,根據大小和形制的不同可以稱呼為圍腰、圍裙、肚圍或兜肚等等。
中文名
圍腰
外文名
loincloth
類    型
裙和褲的補充物

目錄

圍腰概念

裙和褲的補充物或者説保護物、裝飾物,是圍在腹部、腹部的布塊,根據大小和形制的不同可以稱呼為圍腰、圍裙、肚圍或兜肚等等。中國少數民族這一類服飾十分豐富,絕大多數的南方民族都系圍腰、圍裙、兜肚之類的飾物,並以此構成自己服飾的組成部分。
世界各地的腰圍單位不同,腰圍換算公式:
英寸換釐米:1英寸=2.54釐米;
市寸換釐米:1市寸=3.3釐米。

圍腰簡介

羌族刺繡圍腰 羌族刺繡圍腰
藏、門巴、納西、彝、白、傣、基諾、哈尼、羌、布依、水、壯、珞巴等族的圍腰、圍裙、兜肚都很有名。現僅就藏、白、哈尼、壯、彝等族的情況略作介紹。 藏族婦女服飾中,最有特色的要數腰下繫着的花圍裙。只要一看到那特殊的圖案和色彩組成的花圍裙,人們便可以指認出是藏族婦女。花圍裙藏語叫“邦單”,一般用氆氌製成,因而也有人稱氆氌圍腰。氆氌厚重,色彩鮮豔。藏族圍裙以紅、藍色橫條為主調,加上其它色條,交錯組合成十分美麗的圖案,特點十分突出。 白族婦女的圍腰(又叫圍裙)是白族服飾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不但非常美觀大方,而且因地區的不同而多種多樣。大理地區白族婦女的圍腰多用黑色、紅色、藍色、白色絲絨縫製,系在腰間,長達膝蓋上面,其下襬邊緣多繡有幾何圖案。保山阿石寨白族婦女的對襟衣前短後長,並套以彩色袖簡,前面系大圍腰。這一地區白族圍腹的特點是長及地面。碧江一帶的白族婦女所繫的繡花圍腰,裝飾着十餘串彩色珠子,閃閃發光。 雲南墨江哈尼族豪尼人婦女打破哈尼族服飾的黑.藍色調,系花圍腰。圍腰較短,鑲有彩色花邊。有意思的是圍腰的顏色是女子結婚與否的標記:少女系白色或粉紅色圍腰,婚後系藍色圍腰。同時,系圍腰的位置也頗有考究:未婚女子系得高,已婚婦人系得低. 壯族人數眾多,不穿裙子的壯族婦女有相當一部分系花圍腰。雲南省文山州廣南一帶的壯族婦女的圍腰,連“胸”也一起圍了。圍腰帶以上有一個上窄下寬的梯形圍腰頭,用銀鏈吊在頸上,整個圍腰頭多用白布為底,用紅綠絲線繡有折枝花及其他紋樣,鮮豔美觀。圍腰頭下才是圍腰,多用黑布藍布縫製,下襬鑲邊,用白色或藍色圍腰帶系在腰上。 在我國少數民族為數很多的圍腰、圍裙之中,也許滇中滇南彝族姑娘的圍腰是最漂亮,也是最有特色的了.圍腰對於滇中滇南的彝族婦女,既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穿戴,也是自己心靈手巧的最好展示。因此,彝族姑娘出嫁前所做的嫁妝,功夫花得最深的就是圍腰。最後,不但每個彝族女子都有圍腰,有的還有數塊圍腰。彝族圍腰呈“凸”字形,用八根細銀練吊在脖上.圍腹中間鑲着四方形圍腰芯,周圍用彩色絲線刺繡着各種彝家喜愛的花草。圍腰帶多為淺色,長長地可以在身後打一個蝴蝶結,還垂下一尺來長,帶子上也繡有美麗的圖案和留有纓穗。整個圍腰鮮豔奪目,美觀大方。其中,又以臘魯姑娘的銀泡圍腰最有特色。臘魯人是居住在滇中新平的彝族支系。臘魯姑娘從七、八歲開始就係圍腰,臘魯圍腰由若干種色彩鮮豔的有拼縫而成,底板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用一顆顆銀泡排成六路鑲成六邊形,中間鑲成兩個套在一起的四邊形,銀泡周圍又緩上花邊相配。每塊圍腰上鑲嵌銀泡最少200多,多的達684顆。圍腰下部用花邊花線鑲制而成,再配上銀掛鏈八股,從頸上掛到胸前。每逢節日,姑娘婦女繫上銀泡圍腰跳舞賽歌。銀光閃爍,耀眼奪目,別有一番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