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圍棋子

鎖定
圍棋子包含了很多種,可以根據不同材料製作的分為以下幾種:
圍棋子,有石頭磨製的,還有陶瓷製作的和木頭製作的,從唐朝開始的南詔時期雲南出現了用礦石粉末配比燒製的窯制圍棋子(《全唐文》卷九五八中晚唐傅夢求所寫《圍棋賦》中記載:“枰設文楸之木,子出滇南之爐”),另外還有玻璃製作的和塑料系列製作的棋子都稱為圍棋子。
其中陶瓷棋子出現得最早,也是運用最廣泛的一種圍棋子。陶瓷制圍棋子,見諸報道最早的是唐代白陶製品。2001年11月,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唐代遺址出土,只有一枚,直徑一釐米左右,兩面鼓。宋代已有流傳下來的整套圍棋子,共三百六十一枚,黑一百八十一子,白一百八十子,直徑1.5釐米,厚度0.6釐米。白色胎土做坯,一面凸一面平,上面施或黑或白釉,底部無釉。為定窯產品,宋代當陽峪窯產品,兩面有刻花。磁州窯也有生產。以後各代都有製作。
中文名
圍棋子
出    處
《全唐文》
【圍棋子】陶瓷制圍棋子,見諸報道最早的是唐代白陶製品。2001年11月,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唐代遺址出土,只有一枚,直徑一釐米左右,兩面鼓。宋代已有流傳下來的整套圍棋子,共三百六十一枚,黑一百八十一子,白一百八十子,直徑1.5釐米,厚度0.6釐米。白色胎土做坯,一面凸一面平,上面施或黑或白釉,底部無釉。為定窯產品,宋代當陽峪窯產品,兩面有刻花。磁州窯也有生產。以後各代都有製作。 [1] 
參考資料
  • 1.    許紹銀,許可編,中國陶瓷辭典 首部中國陶瓷百科全書,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05,第2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