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圌山

鎖定
圌山位於江蘇省鎮江市京口區境內,又稱洗山、誰山、譙山、瞿山、仙鶴山,雄峙江滸,扼鎖大江。相傳秦始皇一統天下後,春暖花開時節東巡至西周宜侯封地時,見長江之濱高山聳峙,形如巨龍,瑞氣升騰,擔心此地瑞氣會產生新皇帝,必須把這瑞氣給關起來,便賜名圌(音 [chuí])山。
圌山海拔258米,臨江壁立,峭崖突兀,是江南地區一座特徵顯著、地勢險要的名山。聳峙大江之濱的圌山,山勢奇峻,形似巨龍,自古就有“逆流而障東逝之波”、“鑿石排南紀,連峯出大川”的美譽。自唐宋以降,有着長江鎖鑰之貌的圌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更是扼守長江之險的天然關隘。 圌山不僅自然風光奇秀雄美,更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臨近圌山的煙墩山在20世紀50年代出土“宜侯夨簋”等一批西周早期重要青銅器,使得古城鎮江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提前到三千多年,成為探尋中國西周時期分封制度罕有的實物佐證 [1] 
圌山有着豐富的古火山地質風貌,除自然景觀有所謂“三十六處懸崖、七十二奇洞”外,還有屹立主峯之上的萬里長江第一塔報恩塔,有着深厚的感恩報恩文化積澱
中文名
鎮江市圌山風景名勝區
外文名
Chui-Mountain
地理位置
江蘇省鎮江市京口區大路鎮 [8]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
景點級別
市級風景名勝區
門票價格
免費
佔地面積
18 km²
著名景點
報恩塔
箭洞
紹隆寺
圌山天沐温泉等

圌山歷史沿革

當地及周邊百姓相約清明節氣的後一天登圌山,沾瑞氣,祈福安,形成獨特的民俗節慶——“黃明節”。
圌山一峯突兀,五峯並列,五峯即五峯山,又稱五尖山,海拔208.7米。五峯山自西南向東北,依次為第三峯、第一峯、第二峯、第四峯、第五峯,層峯峭壁,奇石嶙峋,形勢險要。第五峯直插江邊,酷似暢飲長江巨龜,此峯故稱為龜山頭,海拔76米,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清光緒丹徒縣誌》稱:"舟行其間,僅通一路,矢石可及"。五峯山與隔江30裏的三江營遙相呼應,自古為重要關隘,兵家必爭之地。
遠眺圌山 遠眺圌山 [10]
《辭海》對圌山的險峻和地位的重要均有描述。圌山在歷史上即為軍事重地。唐代以前,圌山為海口。宋代在此建寨,稱"圌山寨"。宋建炎三年(1129)九月,名將韓世忠駐守圌山。山下的"韓橋"、"韓闕"、"營裏"、"寨下"等地名,山上的韓營烽火台遺址,都是韓世忠率軍駐紮、操練和軍事設施的蹤跡。明嘉靖年間,在圌山設"遊兵廳",派遣"把總"率軍鎮守。清代改稱"圌山關",清道光二十年(1840)始設炮台,分別在大磯頭、二磯頭架設大炮。炮台在鴉片戰爭和抗日戰爭中,曾抗擊過外國侵略軍。辛亥革命後,北洋軍和國民革命軍先後派兵駐守圌山。抗日戰爭期間,譚震林同志曾登臨圌山視察。60~70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某部在圌山駐防,建立船廠(4822工廠)。

圌山區域位置

圌山風景區地處鎮江京口區沿江南岸,主體由五峯山及圌山組成,兩山既相互連結,又獨立成峯,宛若一條長龍俯卧長江之陰。鎮江金港大道為城市一級主幹道結合一級公路標準建設,雙向8車道,設計時速100公里,使其與鎮江圌山風景區的行程僅需半小時不到,是鎮江市域風景旅遊最重要的風景區之一,它將與丹陽的六朝石刻、句容茅山寶華山一起,共同構築起鎮江市市域外圍旅遊圈 [2-3] 
同時,圌山風景區南可直接沿江公路及滬寧高速公路,使其與東南及上海、浙江等旅遊區便捷聯繫,北可跨江與揚州泰州等地旅遊區相連。其獨特的區域位置,使得圌山風景區既可與鎮江三山及南山等風景區構成鎮江市風景旅遊體系,又可獨立與蘇南、華東旅遊網相連,成為其中一中繼樞紐。
圌山呈西北向,向東南延伸,山勢陡峻、頂部為峭壁,由五峯山、龜山等構成。海拔200多米,長約6公里 [9] 

圌山相關景點

圌山報恩塔

報恩塔
報恩塔(3張)
報恩塔位於圌山之巔楞嚴寺側,磚石結構,高七層,明崇禎年間陳觀陽所建。陳觀陽,鎮江丹徒人,自幼家境貧寒,經懸樑苦讀,終於考中進士,官至明代吏部尚書。為報答家鄉父老養育之恩,鼓勵後輩認真讀書,傾其歷年積蓄建成此塔,命名“報恩塔”。後來,此塔竟成長江航道上的標誌。溯江而上,這是航行者見到的第一座塔,故又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塔”。《修圌山報恩塔記》拓本現身
修圌山報恩塔記
夜裏的“萬里長江第一塔”——報恩塔
夜裏的“萬里長江第一塔”——報恩塔(4張)
今之塔由古之台也。勢高耴,觀雲物,察災祥。得因時謀所以保民。西竺氏謂為功德體重,舍利以塔用重塔。以舍利君陽燧取火而葉燋,方諸取水而癈祀。乃詡精造化,昊大神力,何禆於世哉!圌山據江海之交,塔其顛四無障礙,創自明季本邑陳觀陽吏部。儒家者曰:陳因父肖教弟子嚴,為門下宗孫達毒死。經三檢,歷十九年得瀝奏冤始伸。藉此資冥福報恩,所以篤孝也。形家者曰:氣象應當地尖主文鋒,世盡知之。且其下大小諸沙洲,得多漲少坍,所謂定海針也。固也而猷有未盡者。咸豐粵亂遭毀,下層垣厚六尺,人取瓦祗餘尺許。前令周公陶亝(齊)示禁,前守王公可荘,今令王公伯芳又同示禁。近代多賢士大夫,茲得復修行見體。
聖天子保民之意者必登此,以法古人次災。氣吞滄海,俯視東瀛,使鯨鯢避蹪,波不敢揚。即凖以俗情過客,覽古油然興。仁孝之思而仰止之,沙民耕讀,蠶桑終古,得安居無慮,豈非功德哉!是役也,請諸當衟(道) 募及。外方郡中紳士代主筆墨者吳南賓、潘蠡湖、曹琹峯,會董估工者劉紹臣、李隺珊,赴公稟請者趙聘山、柳少雲,收捐出條者葉丹崕。其於辛卯秌(秋)修於壬辰夏,成於癸已冬。捐資姓氏出入另石載。後光緒甲午里人,竭督修力者居士孫培之,始終厥事募欵(款)者僧濟南,監修者僧明鏡例得盡始。 周伯義撰並書。
朱方周兒伯義,焦東氏,子如父 。道光癸未中元后十一日生 。 陳榮清鐫

圌山箭洞

七十二洞天下奇-箭洞 七十二洞天下奇-箭洞 [4]
箭洞位於主峯西南山脊,頂高百丈,遠看有如懸空而架的天橋,兩邊巨石突兀,中間山壁洞穿,傳説是后羿射日時一箭誤穿而形成的。
圌山上洞穴很多,但均非石灰岩溶洞,而是地殼運動的結果。譬如箭洞,地質學上稱為天生橋。圌山的洞穴都有很好聽的名字,什麼仙人洞、葛仙洞滴水洞、鴿子洞、蝙蝠洞、盤藍洞、觀音洞、透天洞、老虎洞、仙桃洞、野貓洞等等,數得過來的整整72洞。或分佈在巉崖,或隱蔽於幽谷。有趣的是大多數洞門前均建有小庵,原系僧尼們孤影青燈修行的地方。這些洞穴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都曾發揮過巨大的作用。尤其仙桃洞和野貓洞,當年還是抗日遊擊隊的紅色堡壘。

圌山紹隆寺

紹隆寺 紹隆寺 [5]
紹隆寺位於圌山北面,始建於宋紹興(1131—1162)年間,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重新修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玄燁首次南巡,駐蹕鎮江金山,賜紹隆寺為金山寺下院,後又賜為安葬祖師塔院。歷史上紹隆寺也曾叫做蓮覺寺、靈覺寺。

圌山圌山古炮台

圌山炮台 圌山炮台 [6]
圌山北麓的五峯山,猶如一個巨大的神龜伸頸探入江中,與對岸的順江洲(現名高橋鎮),把兩公里多寬的江面勒成了不到一公里的隘口,這就是萬里長江聞名的"圌山關"。而圌山關炮台則由圌山炮台、順江洲的大沙炮台和江都的三江營炮台組成。三足鼎立的炮台設置,是扼守長江的第二關(第一關是由江陰要塞和南通狼山炮台構成)。
擁有2000多年曆史的鎮江圌山景區,其總體規劃於2007年08月7日正式出台。這標誌着圌山風景區的建設工作全面拉開序幕。
鎮江圌山景區總體規劃理順了管理體制,將圌山風景區劃歸鎮江新區。將圌山風景區開發建設納入新區沿江開發的總體規劃。這樣,既有利於圌山風景區的統一管理和開發,也有利於解決圌山風景區在建設和管理上資金不足的困難,同時鎮江新區也可藉此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為新區建設增添人文色彩
圌山最早由秦始皇定名,36處懸崖,72道險坡,一步一景。為進一步拓展景區功能,打造鎮江城東旅遊名片,出台的圌山總體規劃面積為1003公頃,由圌山和五峯山兩大板塊構成。其中圌山以報恩塔為中心,涵蓋奇洞、古寺、旅遊服務區等6大功能區;而五峯山景區則以體現大江風貌為主題,具體分為五峯山、橋頭、紹隆寺、運動休閒區4大功能區。

圌山圌山古剎

在鎮江圌山東南山麓,有座古剎“極樂禪寺 [7]  ”,又名“茅篷”。始創建於清末民初,當時寺廟興盛, 朝山拜佛的人絡繹不斷,該寺惜於文 革初期被毀。1993年,丹徒縣佛教協會批准由副會長覺俊大師主持,全面負責恢復極樂禪寺事宜,擬將原地藏王殿和極樂禪寺合併。經過數年努力籌資建設,重修的極樂禪寺已初具規模,氣勢宏偉,佛業興盛不減當年,成為圌山重點宗教活動場所之一。為光大宗教文化,追敍前源,特勒石制碑以昭後人。

圌山歷史文化

圌山民俗風情

自古以來,圌山地區寺廟多,廟會廟戲也多,民間文藝十分活躍,大的廟會一年都演好幾場戲,這些戲都由民間藝人組班演出,一般演京劇、錫劇揚劇。除此以外,民間娛樂活動也豐富多彩,表演形式有舞龍燈、舞獅子、蕩湖船唱麒麟踩高蹺挑花擔等。這些文藝表演在春節期間走村串户,豐富了廣大人民羣眾的業餘文化生活

圌山舞龍燈

舞龍燈自古有之,每逢春節,舞龍隊一進村,鞭炮迎接,鑼鼓喧天,歡聲笑語,熱鬧非凡,全村的大人小孩都來觀看。有時幾條龍同時進村,擺開陣勢,蛟龍上下翻騰,凌空飛舞,令人眼花繚亂,場面好不壯觀。龍用竹篾扎制,九至十節不等,長達十餘米。龍的身子以竹為骨,布為面,着色為鱗。龍身以黃色為多,亦有白色和青色。

圌山挑花擔

花擔主要是兩隻花籃組成,飾以綵綢和各種花紙,由打扮俏麗的姑娘挑着花擔,走村串户,翩翩起舞歌唱。

圌山蕩湖船

蕩湖船參與人員多,感染力強,場面熱鬧,深受鄉民喜愛。花船用子扎船骨,用布或紙糊面、畫圖案、着顏色,貼上對聯,用綢布裝飾船身,花團錦簇。表演時,船內立兩位俊俏姑娘,握住船身,行走搖晃,如船在水中前行。船身左右各有一位船工來回撐篙,船首有一老翁手搖芭蕉扇,船尾有一老婦揮舞手絹前後竄跳。船內姑娘與老婦、老翁搭訕對白,風趣幽默,令人捧腹。還不時地演唱一些民歌或地方戲曲,悦耳動聽。演唱時船外有二胡、笛子等樂器伴奏。

圌山踩高蹺

高蹺用2米長的木棍兩根,雙腳踩在離地50釐米左右高處橫棍上,雙手提棍行走。然後將高蹺綁在小腿上,騰出雙手錶演。表演者裝扮成漁夫、樵夫、耕田者、讀書人或以《西遊記》、《八仙過海》中的人物造型,在音樂的伴奏下邊演邊唱。

圌山代表人物

李竟成
李竟成1881年生於圌山腳下的許弄村小橋頭。父漆工,曾任太平軍旗官。李少年時,因家貧一度輟學務農,後得大港名儒趙蓉曾先生賞識,免費收讀,與其子趙聲(號伯先)同窗,志趣相投。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應徵入新軍三十三標,歷任排長、隊官,加入同盟會,繼又考入南洋陸師學堂。
廣州起義前,李竟成奉趙聲召喚赴粵,潛往香港,被派策動新軍反戈,奔走於省港之間。起義失敗後,李潛回上海,參加同盟會上海地區的革命活動。武昌起義後,在滬與同盟會同志共商光復鎮江、南京大計,銜命至常州、無錫等地,召集有志革命的退伍兵目,組織敢死隊,暗藏武器,分批潛入鎮江待機;將其親戚開設的三益棧旅館作為起義總指揮部,積極開展起義準備活動;與新軍管帶林述慶相互配合,爭取巡房營統領陸如仙中立,贏得各要塞及海軍官兵的支持;又得商界為起義籌集的糧餉鉅款,遂兵不血刃光復鎮江,成立軍政府,李任軍務部長。蘇浙聯軍西取南京時,李渡江與徐寶山組成江北支隊,率隊抵十二圩,合水師營,克六合鎮,與柏文蔚所率鎮軍支隊,攻佔頑敵張勳輜重基地浦江,切斷南京守敵北逃之路。攻打浦口時,李臨時督陣,三日不食,為山炮震昏倒地,口吐鮮血。部下將其背下陣地搶救,甦醒後,強令左右送他到前線繼續指揮作戰,官兵深受感動,士氣大振,以一當十,終於攻克浦口。南京光復後,李任陸軍第十六師參謀長,後任鎮江衞戍司令,孫中山授予陸軍少將銜。任職期間,整頓社會秩序,為民除害,鎮壓了罪惡累累、民憤極大的惡棍七人,懸首四門,以儆效尤;槍斃了徐寶山的心腹團長、血債累累的邊振新;倡議修築了京畿路。民國4年(1915),袁世凱謀復帝制,李與黃興、趙馭六、馬貢芳等聯名通電討袁,遭袁通緝,被迫匿居上海租界,至袁死後返里。此後,大小、新舊軍閥爭戰不休,辛亥革命果實業已葬送。李痛悼林述慶遇害,受內部排擠,隱居故里種地、開窯坊度日,以書法自娛。鄰里每遇不平事則為調處,遇欺壓鄉民的地霸豪紳則不稍讓。民國24年(1935),李竟成病逝於故里,其墓葬於圌山東麓。
趙聲
在鎮江,提起趙伯先,很少有人不知道。因為鎮江有條馬路叫伯先路,又有一個公園叫伯先公園
趙聲,字伯先,1881年生於圌山腳下的大港鎮。青少年時期,就慨嘆清政府的腐敗黑暗,有拯民救世的大志。他精詩文,擅武事,體貌魁梧,性情豪爽,疾惡如仇,稱譽鄉里。1902年在江南陸師學堂畢業。次年,東遊日本,結識黃興,革命之志益堅。歸國以後,在家鄉大港舉辦閲書報社,宣傳救國主張,喚醒國民覺悟。不久去南京,任兩江師範學堂教員,創作七字唱本《歌保國》,秘密散發,宣傳革命。1905年任新軍三十三標標統。1906年加入同盟會。因為對士兵宣傳革命,被清政府兩江總督端方發覺而出走廣州,歷任督練公所提調,新軍第一標、第三標標統。1909年與黃興等醖釀廣州起義,次年廣州起義失敗。清政府獲悉趙聲為這次起義的主謀,懸賞捉拿,趙聲與黃興等化名匿居香港。1910年6月,孫中山先生到日本,趙聲應召會見。孫中山對趙聲親如手足,甚為器重,認為趙聲運動廣州新軍以來,成績卓越,雖經失敗,但新軍大部分力量仍在,遂醖釀仍於廣州再度起義。在此前後,趙聲曾去南洋,籌募革命經費,並任香港同盟會會長。
趙聲革命業績的光輝頂點就是組織並指揮1911年3月29日的廣州起義,亦稱黃花崗之役。1910年10月,趙聲參加了孫中山召集的檳榔嶼會議之後,首先回到香港主持起義的各項準備工作,收容被清政府遣散的新軍戰士。1911年1月,黃興、胡漢民相繼來到香港,成立領導機關統籌部,後來又成立起義指揮部。趙聲以其統軍的資歷和卓越的軍事才能,被大家一致推舉為起義總指揮,黃興為副總指揮。由於種種主客觀原因,黃興先入廣州指揮,應變倉猝,等趙聲與胡漢民次日早晨率眾趕至城外時,起義已經失敗。趙聲痛不欲生,憂憤成疾,回香港後即大病,延至5月18日,臨終前大呼:"出師未捷身先死"、"吾負死難諸友矣,雪恥唯君等!"
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南京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為了表彰先烈的功績,特於民國元年(1912)明令追贈趙聲為上將軍,將靈柩由其弟從香港迎遷故土,安葬於鎮江南郊竹林寺附近,營建烈士陵墓。遷葬之日,鎮江各界人士於琴園舉行萬人追悼大會,柳亞子、冷御秋等到會致輓詩,表示對烈士的深切懷念。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幾次撥款對趙伯先烈士陵墓和伯先公園進行修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在伯先公園重新整修時,親筆題寫了"伯先公園"四個端正秀麗的字,鐫刻鑲嵌於園門右側,充分體現了國家領導人對先烈的敬仰之情。

圌山交通信息

公交信息
圌山周邊公交站點信息
公交站點
公交線路
首末站
運營時間
首末站
運營時間
圌山風景區
大路
公交站
06:15-18:00
火車站
南廣場
06:30-18:10
大港南站樞紐站
06:30-19:30
姚橋
樞紐站
06:45-18:00
平昌
樞紐站
06:20-17:40
大路
樞紐站
07:00-18:20
大港南站樞紐站
06:40-19:30
圌山天沐温泉
07:30-18:20
揚中
客運站
(夏):06:10 06:50 07:40 08:30 09:30 10:50 12:20 13:50 15:10 16:20 17:10 18:10
(冬):06:20 06:50 07:40 08:30 09:30 10:30 12:00 13:30 14:40 15:40 16:30 17:30
鎮江新區公交站
(夏):07:20 08:00 08:50 09:40 10:40 12:00 13:30 15:00 16:20 17:30 18:20 19:20
(冬):07:20 08:00 08:50 09:40 10:40 11:40 13:10 14:40 15:50 16:50 17:40 18:30
圌山天沐温泉
大港南站樞紐站
06:40-19:30
圌山天沐温泉
07:30-18:2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