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電新能源技術研究院

鎖定
國電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籌建於2009年6月,是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在中組部、國資委支持下,建設海外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的實施載體。國電新能源院坐落在北京昌平區,與其他14家大型央企研發機構共同建設北京“未來科技城”,項目佔地295畝,規劃總建築面積24.31萬平方米,2012年底全面建成並投入使用。
中文名
國電新能源技術研究院
籌建時間
2009年6月
籌建單位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
支持單位
中組部、國資委
建築面積
24.31萬平方米
佔地面積
295畝
院    長
馬丁·格林
介紹
國電新能源院設5個職能部門和1個能源創新技術研究中心,並分別依託相關產業公司組建了8個研究所,即風電設備及控制技術研究所、太陽能技術研究所、污染控制與資源化技術研究所、燃燒技術研究所、風電運營技術研究所、海洋地熱能發電技術研究所、煤化工技術研究所、火電節能減排技術研究所。
國電新能源院引進和集聚國際一流的新能源領域高端人才。聘請“世界太陽能之父”馬丁·格林教授擔任名譽院長。聘請了高分子材料領域的資深專家擔任研究院副院長。國電新能源院已引入6位太陽能、風能、煤粉燃料、儲能、材料等領域的專家。
國電新能源院按照“邊建設、邊研發”的原則,着眼於當前我國能源利用的現狀、着力解決制約能源高效清潔利用的若干重大技術難題。研發領域包括風機整機研發、太陽能光伏與光熱、脱硫脱硝、水及固體廢棄物資源化、等離子煤粉燃燒技術和雙尺度低氮技術、風電運營、海洋能資源分析與評估、大型潮汐電站選擇、地熱資源分析與評估、新型地熱發電設備研究等。擁有 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能源研發中心、1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1個電力環保博士後流動站。從國電新能源院組建伊始,就啓動了38個研發項目,到2012年年底建成時,將取得30項成果,其中10項達到國際領先,20項達到國內領先。
國電新能源院積極開展與國際一流研發機構、院校和企業的交流合作。已與德國施密德集團(SCHMID)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聯合組建太陽能技術研發中心,共同開展太陽能核心裝備製造及光伏產業鏈相關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研發。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簽署合作協議,確立了在能源領域技術研發與轉讓、人才培養、實驗室共建、專家資源共享等多種合作方式,成為該院在亞洲首家大型國有企業會員單位。同時,國電新能源院與位列全球500強企業、集團總部位於瑞士蘇黎世的瑞士ABB集團 [1]  、比利時微電子研發中心(IMEC)和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分別在太陽能、風能方面達成了具有實質內容的合作意向。 [2] 
2010年8月18日中國國電集團公司 [3]  在北京市昌平區國家“未來科技城”正式開工建設國電新能源技術研究院。該研究院將瞄準未來新能源發展方向,研究前沿能源技術,同時也着眼於當前我國能源利用的現狀,着力解決制約能源高效清潔利用的若干重大技術難題。重點開展風電、太陽能、火電廠高效運行及節能減排、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煤潔淨燃燒技術、海洋能技術、低碳能源技術的應用基礎研究、應用技術開發與集成研究。研究院設有8個技術研究所和一個研究中心,計劃2011年底投入使用。 在未來5-10年時間裏,中國國電將力爭把國電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新能源研究機構;成為國家吸引海外能源領域人才歸國創業的平台和新能源領域高層次創新人才的聚集基地;成為推進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主體和運行全新創新機制的“示範田”。
2011年9月29日,國電集團公司在北京召開海外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工作會議,會上,國電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所屬的“八所一中心”正式掛牌成立,一箇中心即能源創新技術研究中心,主要從事中長期及前瞻性技術的研究開發;八個研究所,即太陽能、風電設備與控制、海洋地熱能發電、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燃燒、風電運營、煤化工、火電節能減排技術研究所。這些研究機構主要圍繞企業的發展戰略,開發新技術、新工藝,推動產品升級,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