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際語的理想與現實

鎖定
《國際語的理想與現實》是商務印書館1986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愈之。
中文名
國際語的理想與現實
作    者
胡愈之
出版時間
1986年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定    價
0.26
統一書號
90171544
內容介紹
1922年1月,胡愈之發表了《國際語的理想與現實》 一文 ,談到“國際語決不是一件無關緊要的東西。” “近代人發明了機械以節減勞力,發明了鐵道輪舶以縮短旅程,獨對於語言的虛費,卻不曾想過一個救濟的方法。國際語的理想就是應這一類的需要而發生的。換句話説:國際語是現代生活所必需的一種工具,是節約時間和效率的一種新發明的機器。”
今年,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Francois Grin發表研究報告,他的研究表明,如果法國的外語教學採用“先教授世界語,再教授其他語言”的方案,僅在法國這一個國家每年就可以節約54億歐元。
有人認為,英語就是當今世界的國際語,世界各國都學習英語,就可以解決語言問題。不可否認,目前英語在世界上佔據着優勢地位。正因為英語的統治地位,英國每年至少可以收入100億歐元。然而,這並不説明,世界各國已經贊同把英語當作國際通用語。
胡愈之在發表於80多年前的那篇文章中就已指出:“如果用任何一種強國的國語當作國際語,那個國家便得在世界文化上佔較優的位置,在目前國家主義未消滅的時候,這樣的事情是別的國家所不能容忍的。”
在現代社會中,這正在成為事實。據歐盟進行的一項民意測驗,70%的人認為自己的母語需要保護。
法國一直在努力抵制英語的入侵,對抗英語的霸權。法國政府通過立法保護本國語言,希拉剋總統也呼籲:“面對英語這個在全球佔支配地位語言的力量,其他人必須聯合起來,集中他們的力量,以便恢復機會平等,讓他們的聲音也響徹全球”。
英國《每日電訊報》2006年10月8日發表了題為《德國反擊英語侵略》的文章。 文章指出,德國《明鏡》週刊撰稿人馬蒂亞斯��施賴伯警告説:“目前流行的德式英語是廣告代理商、市場專家和電腦銷售員創造出來的,那些人顯然缺乏頭腦。德式英語如有毒的岩漿一樣洶湧,毀滅了許多文化風景。”
《每日電訊報》的文章還介紹,事態的發展已促使持保守立場的德國議長諾貝特��拉默特發起一項旨在使德語獲得基本法保護的計劃。他説:“法國等許多國家都這樣做了。去年5月,為防止西班牙語取代英語,美國參議院宣佈英語是該國的官方語言。”
2001年3月,葡萄牙前總統馬·蘇亞雷斯在有關拉丁文化國際研討會上表示:“拉丁語國家不可能接受英語為國際語。” 就在上個月,首屆葡語國家和地區運動會在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成功舉行,該運動會的宗旨之一就是加強使用葡萄牙語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聯繫和交流。
胡愈之在20世紀初的思想,在21世紀依然閃耀着光輝,隨着歐盟和全球語言矛盾的尖鋭化,隨着更多有識之士對語言和文化多樣性的關注,世界語顯示出了在解決國際語言問題方面的獨特優勢。
胡愈之將世界語稱作“國際普通話”,準確、精練地概括了國際輔助語的作用和意義,在我國致力於建設和諧世界的今天,胡愈之所追求的“從語言的統一,以求得人類的安寧與平和”這一國際語理想,也同樣超越了時間的阻隔,在現實社會中顯示出其難能可貴。
作為一位超越時代的國際主義者,胡愈之對世界語、國際語言問題和世界和平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指導意義。正如陳原同志所説:“應當説,胡愈之確實經歷了一個偉大的變革的時代。凡是偉大的變革時代,必定產生巨人,因為這樣的時代需要巨人。歷史事實不止一次證明,變革時代的巨人必定思維敏捷,精力充沛,學識淵博,多才多藝,而且富於創造性和富有開拓精神。胡愈之正是這樣的一個人。”
今年,正逢胡愈老創建的中華全國世界語協會成立55週年,也是胡愈老倡議成立的中國世界語之友會成立25週年,明年,將是世界語問世120週年,在這時紀念胡愈之誕辰110週年,研討胡愈之文化思想,更讓我們感到了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我們世界語者,將更加努力投身到中國和諧社會建設中,投身到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建設中,以無愧於偉人開創的事業。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