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際流星組織

鎖定
國際流星組織(International Meteor Organization, IMO)是一個全球性的國際天文組織,流星觀測界的權威機構。成立於1988年,現在有250多個成員。國際流星組織的創立是為了迴應日益增加的需要國際合作的流星業餘工作。
中文名
國際流星組織
外文名
International Meteor Organization, IMO
成立時間
1988年
成立原因
對國際合作、業餘流星觀測的需要

國際流星組織組織簡介

國際流星組織成立於1988年,是一個有着世界各地會員的國際科學非營利組織。國際流星組織的創立是為了應對日益增加的國際合作、業餘流星觀測的需要。因此,國際流星組織的主要目標是鼓勵,支持和協調流星觀測,提高業餘觀測的質量,使觀測結果傳播到其他業餘愛好者和專業人士,使全球的觀測分析在全世界共享。
國際流星組織實現其目標的主要手段是發行雙月刊雜誌。每年,它包含了超過220頁的一般流星新聞,觀測計劃的指導方針,報道和分析意見。

國際流星組織歷史沿革

IMO成立於1988年,它的歷史並不悠久。在此之前的十幾年裏,歐洲大陸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流星目視觀測愛好者,他們在70年代末開始聯合,到1979年,第一屆被稱作“國際流星週末”的會議在德國波恩舉辦。之後,這種聚會每兩年在德國、比利時或荷蘭舉辦,越來越多國家的天文愛好者加入其中;在1986和1988年甚至還有了專業人士的參加。與此同時,歐洲以外的流星觀測者的國際間聯繫也愈見頻繁,但仍然是以私人的形式進行。在這種情形下,原先由愛好者在荷蘭出版的流星通報刊物“Werkgroepnieuws"(直譯為“組報”)由荷蘭文改版為英文,向全世界的愛好者徵稿,從而成為了一本真正的國際流星期刊。這就是現在的“WGN”。
在1988年的國際會議上,以WGN為會刊的國際組織IMO正式成立。自此,流星愛好者和近100年前的變星觀測者一樣,可以將嚴謹的觀測數據提交到逐漸龐大的數據庫,這些目視數據也因為整合和集中而在研究領域發揮越來越大的價值。

國際流星組織組織目標

國際流星組織工作目標:
響應越來越需要國際合作的流星業餘工作,收集流星觀測的幾種方法,徵集來自世界各地的全面研究流星雨及其與彗星和行星際塵埃的報告及事例。
鼓勵,支持和協調流星觀測,提高業餘觀測,發表意見和結果,對其他業餘愛好者和專業人士,以使全球的分析意見接到世界各地。並且定期向世界發佈流星雨年曆。

國際流星組織相關內容

IMO規定的30個天區
為了判斷流星觀測時的極限星等,所謂極限星等是指你在當時所處環境下所能看到的最暗星的星等,國際天文組織在全天共規定了30個定標天區。觀測時總會有2~4個定標天區處於很好的觀測位置(即完全升上地平線,且地平高度較高)。數出你能看到的這個天區裏的星星顆數,對照IMO提供的表格即可知道對應的極限星等,明確自己的觀測條件。
極限天區附表如下:
1天龍x-ζ-δ-ξ
2英仙β-δ-ζ
3大熊23-θ-β
4雙子α-ε-β
5天鷹ζ-r-δ
6仙女α,飛馬r-α
7仙王α-β-δ
8金牛α-β-ζ
9獅子α-β-r-δ
10室女α-ζ-r
11北冕α;牧夫r-α
12巨蛇α;天秤β;蛇夫δ
13天琴β-ζ;武仙θ-v
14天鵝ε-η-r
15天龍β;武仙τ-π
16獵犬α;大熊ε-η
17御夫ε-θ-δ
18 仙女μ-r-ф
19天龍K-α;小熊β
20鹿豹42-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