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際泥炭學會

鎖定
1968年國際泥炭學會(IPS)的成立是把泥炭學當作獨立學科的一個標誌。
中文名
國際泥炭學會
外文名
The International Peatland Society
成立年份
1968年
成員構成
2017年1437名個人,企業,學生和機構成員

目錄

國際泥炭學會簡介

張則有 張則有
張則有(友)教授, 1960 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參加創建泥炭沼澤研究院所,曾任副主任、所長,在從事 50 餘年的科研、教學工作中,先後參加組織全國沼澤泥炭資源調查和基礎理論研究,踏遍祖國 29 個省市, 4 次赴西藏考察, 11 次出國考察講學,參加撰寫專著 12 部,論文 80 餘篇,是世界知名泥炭專家,國際泥炭學會會員,中國煤炭學會泥炭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腐植酸》編委。近年來將其泥炭資源開發應用研究成果推向社會,諮詢指導了 13 個企業 8 個系列產品,如 泥炭水煤漿添加劑,花卉、蔬菜育苗營養塊、高活性泥炭腐植酸、新型環保肥料、顆粒泥炭及炭塑複合材料,飼料添加劑等產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者的“泥炭資源開發與利用”專著及在《腐植酸》上發表的論文及國內講學報告,在推動泥炭科學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

國際泥炭學會相關資料

泥炭資源是存在於自然界中的一種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隨着人口增長和科學的進步,泥炭作為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有了長足的發展。在農業、動力、化學工業、醫療以及環保等方面,泥炭以及其加工產品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泥炭的發熱量超過3000卡/kg以上時,可以做為燃料。利用方式包括泥炭氣化、液化、製取沼氣、發電、煉焦等。近年來,隨着工業的發展,能源需求量的劇增,泥炭燃料產品和燃燒技術有了很大發展。泥炭燃料的產品形式:粉末泥炭、圓柱狀泥炭、泥炭磚、粒狀泥炭、手工切割泥炭等。
泥炭及其腐植酸藥物加工和應用是資源耗量最低、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高、直接服務於人類健康最有前途的利用。我國在這方面的研製加工和應用已有20餘年的歷史。目前國內的利用主要有,泥炭浴醫療、泥炭腐植酸醫藥製品,例如,泥炭腐殖酸類物質可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慢性皮膚病、婦科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