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際條約

鎖定
國際條約,是指國際法的首要淵源。國際法主體間締結的相互權利義務關係的書面協議。廣義的條約除以“條約”為名的協議外,還包括公約、憲章、盟約、規約、協定、議定書、換文、最後決定書、聯合宣言等。狹義的條約僅指重要的以條約為名的國際協議,如同盟條約、邊界條約、通商航海條約等。國際法理論上,按照條約的參加國數,條約可分為雙邊條約即兩個國際法主體間締結的協議、多邊條約即兩個以上國際法主體間締結的協議和國際公約即多數國家締結或參加的通常對非締約國開放的協議。按照條約的法律性質,條約可分為造法性條約和契約性條約,前者創設新的國際法原則、規則和制度或修改原有的國際法原則、規則和制度,後者指依照原有的國際法規則規範締約國間某些具體的權利義務關係。1969年維也納條約法公約對國際條約的締結、生效、保留、遵守、適用、解釋、修正、變更以及條約的無效、終止、中止、退出等制度作了具體的規定。 [1] 
中文名
國際條約
外文名
International Treaties
締結程序
談判、簽字、批准和交換批准書
定    義
國際私法規範賴以存在的基本形式
釋    義
國際法主體間締結的相互權利義務關係的書面協議
類    型
造法性條約和契約性條約

目錄

國際條約概念

《里斯本條約》的簽訂 《里斯本條約》的簽訂
1.一般性的國際條約通常是大多數或多數國家參加的,主題事項涉及世界性問題,起着創立一般適用的國際法原則和規則的作用。
2.特別條約一般由兩個或幾個國家為特定事項締結的。
4.國際條約是國際私法規範賴以存在的基本形式之一。

國際條約締結程序

條約的締結程序是指國與國之間簽訂條約的全部過程。一般包括談判、簽字、批准和交換批准書。

國際條約談判

指國家間就條約內容和締結等事項進行交涉的過程。除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外交部長外,開始時通常須審查代表是否奉有談判條約的全權。談判結果訂成雙方一致同意的正式文本。多邊條約的談判通過國際會議的形式進行,條約草案提交會議通過。在聯合國範圍內締結的國際條約,條約文本由聯合國大會或為此專門召開的外交會議通過。談判結束,約文擬定後,可由談判代表草簽。

國際條約簽字

指由受權簽約的代表在條約正式文本上簽名,以表示締約國同意接受條約的拘束。雙邊條約簽字前由締約國雙方代表互閲簽約的全權證書多邊條約則由締約國代表組成全權證書審查委員會審查。一般的條約自簽字之日起即行生效,不需批准或其它手續。在國際組織範圍內締結國際公約,有時不經過簽字這種傳統程序,而是根據該組織的組織文件規定,由主管機關將公約擬定後,徑送各國審議批准。

國際條約批准

指國家有權機構對其代表所簽署的條約的最後確認。根據各國的憲法和實踐,有權批准條約的一般是國家元首或議會,有時國家元首根據議會的決議來批准。有些條約可採取簡易的批准方式,即由政府核准。一般説國家沒有義務必須批准其代表所簽署的條約。除批准外,一國表示同意接受條約拘束還可用接受、贊同等新方式。

國際條約交換批准書

雙邊條約獲得批准後,通常要交換批准書。多邊條約則要把批准書交存於條約規定的負責保管批准書的保管者。除另有規定外,雙邊條約自交換批准書之日起生效。多邊條約的生效需要全體或一定數目的簽字國交存批准書。
參考資料
  • 1.    鄒瑜.法學大辭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