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救援队(英文缩写CISAR)成立于2001年4月27日,由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组建,是中国执行国内外地震及重大灾害紧急救援任务的国家级专业队伍。队伍由中国地震局专家、解放军工程部队、武警医疗人员联合构成,遵循“一队多用、专兼结合”原则 [2-4]。截至2025年,救援队累计参与国内外重大救援行动20余次,包括阿尔及利亚地震、汶川地震、缅甸强震等,成功营救65名幸存者 [4-5] [8]。2009年通过联合国重型救援队认证,成为亚洲第二支获此资质的队伍 [4] [7]。
- 成立时间
- 2001年4月27日 [2] [4]
- 认证资质
- 联合国重型救援队(2009年) [4]
- 组建原则
- 军民结合、平战结合 [2] [4]
- 装备规模
- 6000多套救援装备及搜索犬 [2]
- 行动能力
- 同时开展3地城市救援 [4]
- 最新行动
- 2025年缅甸地震救援(118人参与) [1] [5] [8]
组建与发展
播报编辑
中国国际救援队由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授旗成立,初期由230人组成,2010年扩编至480人 [2] [4]。2018年应急管理部成立后,在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基础上组建了国家级综合性应急救援专业力量 [7]。
组织架构
播报编辑
队伍分设三个支队(含搜索、营救、医疗等分队)和一个直属队 [3] [9],成员包括地震专家、结构工程师、医疗人员及搜救犬分队 [1] [5] [8]。2025年缅甸救援行动中,队伍编制为118人,配备6条搜救犬及634件套装备 [1] [5]。
装备与能力
播报编辑
- 救援装备:生命探测仪、破拆设备、野战医院系统 [1] [5] [8]
- 行动能力:独立开展72小时高强度救援,覆盖震区两个方向 [1] [8]
- 医疗支援:累计医治超4万名伤病员 [4]
国际救援行动
播报编辑
截至2025年,队伍执行20余次国际任务 [4],包括:
- 1.2003年阿尔及利亚地震(首次国际救援) [6]
- 2.2005年印尼海啸 [5] [8]
- 3.2015年尼泊尔地震 [5] [8]
- 4.2025年缅甸强震(动用运-20运输机) [5] [8]
资质认证
播报编辑
- 2009年11月通过联合国分级测评,成为全球第12支重型救援队 [4] [7]
- 2014年8月通过复测,保持国际认可 [4]
- 2019年应急管理部组建的新队伍再获认证 [7]
队伍建设
播报编辑
以“团结协作、不畏艰险”为精神标语 [2],加入条件包括:
- 年满25周岁的中国公民,身体健康,有志愿服务意愿;具备时间、能力和稳定收入;认同救援理念并遵守纪律;无犯罪记录且具备团队精神 [3]
- 具备应急救援专业技能及团队协作能力 [3]
- 通过体能测试和装备操作考核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