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際收支政策配合理論

鎖定
二戰後世界經濟日趨一體化,西方國家經濟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矛盾日益突出,英國經濟學家詹姆斯·米德和羅伯特·蒙代爾分別於1951年和1962年提出了將兩種獨立的政策相互搭配來共同解決內外均衡問題。
中文名
國際收支政策配合理論
提    出
詹姆斯·米德和羅伯特·蒙代爾
提出時間
1951年和1962年
提出國家
英國

目錄

國際收支政策配合理論核心觀點

表1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搭配
區間
經濟情況
財政情況
貨幣情況
國際收支順差,國內經濟膨脹
緊縮性的
擴張性的
國際收支逆差,國內經濟膨脹
緊縮性的
緊縮性的
國際收支逆差,國內經濟衰退
擴張性的
緊縮性的
國際收支順差,國內經濟衰退
擴張性的
擴張性的

國際收支政策配合理論評價

該理論較系統地分析了政策配合的意義和具體的機制,對一國政府的經濟決策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同時有缺陷,表現在:
(1)忽略了國內支出變化對對外資本輸出的影響,從而得出經常項目與國內支出之間的直接關係;
(2)沒有考慮到除利率以外其他因素對資本流動的影響;
(3)政策的選擇比較單調,僅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4)兩種政策對國內經濟、國際收支影響的大小關係不能一概而論,而應根據不同國家及不同時期的實際情況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