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際投資

(經濟行為)

鎖定
國際投資是投資者為獲取預期的效益而將資本(社會主義為資金)或其他資產在國際間進行投入或流動,按照資本 (或資金)運動特徵和投資者在該運動中的地位來劃分,國際投資有三類: (1)投資者投於國外的企業並對該企業的管理和經營進行控制的直接投資;(2)通過金融中介或投資工具進行的間接投資;(3)以上兩類投資與其他國際經濟活動混合而成的靈活形式投資。 [1] 
中文名
國際投資
外文名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別    名
對外投資
作    者
布魯諾·索爾尼克
出版時間
2010年5月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定    價
49.00 元
開    本
16 開

國際投資海外投資

國際投資投資內涵

國際投資相關圖書 國際投資相關圖書
國際投資的內涵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參與國際投資活動的資本形式是多樣化的。它既有以實物資本形式表現的資本,如機器設備、商品等,也有以無形資產形式表現的資本,如商標、專利、管理技術、情報信息、生產訣竅等;還有以金融資產形式表現的資本,如債券、股票、衍生證券等。
2、參與國際投資活動的主體是多元化的。投資主體是指獨立行使對外投資活動決策權力並承擔相應責任的法人或自然人,包括官方和非官方機構、跨國公司、跨國金融機構及居民個人投資者。而跨國公司和跨國銀行是其中的主體。
3、國際投資活動是對資本的跨國經營運活動。這一點既與國際貿易相區別,也與單純的國際信貸活動相區別。國際貿易主要是商品的國際流通與交換,實現商品的價值;國際信貸主要是貨幣的貸方與回收,雖然其目的也是為了實現資本的價值增值,但在資本的具體營運過程中,資本的所有人對其並無控制權;而國際投資活動,則是各種資本運營的結合,是在經營中實現資本的增值。

國際投資英國投資

英國是歐洲最受歡迎的投資目的地。作為全球商業的發電廠,英國擁有先天的經濟優勢:全球頂尖的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高新技術產業研發中心等。根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2011年調查,英國是歐洲吸引最多個人投資項目的國家,從2004年起,英國吸引了約五分之一的投資歐洲項目。越來越多的海外公司也更願意將自己的歐洲總部設在英國。
無論是尋求企業發展個人財富的創新增長點,還是獲取高品質的產品或服務,英國都是投資者的最佳選擇。首先,作為工業革命的先行者,英國最早提出了“自由貿易”的概念並全面施行自由市場經濟,其市場開放及靈活程度在歐洲甚至世界範圍內都首屈一指。而且,英國的税率水平遠低於歐洲甚至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是G20G7國家中企業增值税最低的國家。另外,英國雄厚的科研教育實力也為赴英投資者的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其豐富的經驗可為傳統企業在產品升級和產品更新換代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除了經濟方面的優勢條件,英國為數眾多的世界文化遺產豐富多彩的現代娛樂項目相互呼應,可為投資者們提供在歐洲乃至世界範圍內都無可挑剔的生活居住環境並滿足投資者各方面的需求。
英國政府對行業也是實行儘量放開的管理,除個別行業的生產外(如軍事、高技術等敏感產品和設備),政府不干涉企業的具體經營行為。企業在經營品種、項目、資金數額和投資方向等諸方面均無限制。政府部門只對有關行業的發展,實行總的政策和財政資金運用的管理,而企業的組建、運作和市場活動受到相關法律和法令的約束,國家依法對違法企業進行行政或法律處治。
英國貿易投資署(UKTrade&Investment,UKTI)是英政府設立的為從事貿易的英國公司和在英投資的外國公司提供全面服務的機構,作為全球商業的發電廠,英國擁有先天的經濟優勢:全球頂尖的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高新技術產業研發中心等。無論是尋求企業發展和個人財富的創新增長點,還是獲取高品質的產品或服務,英國都是投資者的最佳選擇。 [2] 

國際投資動機

在不同文化的遙遠地方作業,困難度遠甚於國內。反之,國內公司具有競爭優勢。因此,公司向國際投資必須具有一些正面理由。
(一)外國公司可能有的競爭優勢  國外投資所發生的風險及問題,也有它的一些可能報酬。有些工業是以規模經濟著稱,因為全球市場佔有率高的公司有能力以較低的成本結構,進行更 有效率的營運。因此,大型跨國公司因其低生產單位費用,較小型的本地公司佔有優勢。
而且,在本地生產也許是進入市場或維持市場佔有率的惟一方式。許多公司從出口外銷作業轉移至國外生產,是肇因貿易障礙限制,生產設備,他們可能有能力擴展其市場佔有率減低成本,及在其他市場上做更有效的競爭。這是防禦性國外投資的一個例子(即擴展國外的動機是為保護市場地位)。地域性貿易協定的重要性已然形成,這些地區以外的公司,藉在會員國內投資來建 立它們在協定內的地位。其中一項重要的例子是,日該公司在英國及墨西哥投資,好讓自己得以進入歐洲共同市場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
另一項公司可以利用的優勢是其卓越的知識或技術上之專長,這可能是導因於研發活動或產品行銷方面的技術。重知識的工業,例如化學、製藥及電子 工業已成為國外投資活動的主要來源;注重品牌識別及推廣技術的消費性產品工業,也成為國外投資活動的主要來源。公司可以利用生產與行銷這兩種知識, 來彌補國外投資的困難。這些公司可提供降低了的作業成本或差異化產品,以展開競爭,即使其成本結構較高。
雖然,具卓越知識的優勢可以解釋公司在國外競爭成功的原因,卻不能解釋公司為何去國外投資。這些優勢可以擴大外銷量,但是當外銷受到管制或競 爭的威脅時,國外生產就變成迫切的需要。國外公司一旦經由外銷產品或服務建立市場後,本地競爭者就會加入這個市場。因定額或關税的保護,致使本地 公司有能力與外國生產者競爭,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完全取代外國生產者。
經濟環境下,負債的未開發國家,正在推展積極的貿易政策。這些政策時常包括進口替代品。鼓勵本地生產,以減少進口和激發外國公司投資 本地。
許多國家正在進行廣泛的民營化計劃。結果,以往公營的企業轉至有相當多外國股份的私人公司。在電子通訊業內,民營通常需要繼續保護市場以吸引 外資。
另一項向國外擴展的主要動機,與減低成本有直接關係。為確保獲得如石油、礬土橡膠等低價格原料,國外投資時常是必要的。如果不能取得這些原料,公司與垂直整合型的競爭者比較,就會處於劣勢。在此情形下,勞工也可被視為是原料。所以在國外設廠生產,以取得較低的國外勞力成本的利益,也 屬於此類動機。
降低成本相關的是,成立國外辦事處與設備,來服務位於國外顧客的需求。甚至連主要經由外銷管道銷貨的公司,發覺與顧客的售後關係也需要在本 地作業。對於一視同仁各國顧客為其國內顧客的服務業,例如銀行業,也已經擴展到海外。
另一項國外投資的動機是,公司可取得國外政府提供補助的利益。為了吸引科技產業、就業機會及外匯,許多國家對外國公司提供特殊税賦優惠、關税 保護或低於市場利率的融資。這些補助,在公司評估國外地點時,經常是重要條件。如果沒有這些額外的吸引力,投資計劃可能無法成立。但是有了適當的 吸引力,計劃就可被接受。
直接投資國外的最後一項動機是,公司希望分散其財富的分佈地點。現代財務理論已顯示,持有分散式資產組合的利益。猶如進行跨產業的多元化經營具有潛在利益,跨國作業也是有利可圖。不幸的是,因為某些因素使得個人投資者,不易擁有其他國家的證券。
這些因素包括以下幾項:(1)許多國家限制資本流通,不允許證券資產投資組合;(2)在多數發展中國家,甚或連一些已開發國家的資本市場,都缺乏深度 與廣度;(3)只有相對少數公開上市證券存在,並且被少數投資者佔有;在這些國家內雖然沒有正式限制存在,外國投資者仍無法取獨得資產。
甚至在發達國家,完成投資也很困難。税法各國不同,而且關於證券的資訊,也不如美國容易取得。因此,雖然投資者相信國際性的資產分散化有利, 卻也無法分散本身的資產組合
個人分散資產組合的一項選擇是,投資大型跨國公司。這些公司擁有法律人員及工業知識,可以跨越資訊的障礙進行直接投資。這項爭論衍伸出的一個 後續問題是,股東可以指示公司管理階層分散投資,以取代個人分散化投資。因為個人分散化投資被正式或非正式障礙所阻止。但是,並沒有直接證據顯示 公司的確是因分散化問題受到鼓舞。
(二)國外作業的缺點  正如前述,在國外作業,公司會面臨到一些額外的困難。在討論現金流量預測及風險調整時,最好將下面幾項潛在的困難謹記在心:
(1)公司被視為外來者,而且會引起消費者團體、國內競爭者及政府官員的憤恨情緒。時常,有些利害關係人士不相信他們的外國母公司;本地利益團體 又視這些公司為不忠誠。這種態度使得萊希的建議並不正確。
(2)國外作業的實際地點與總部距離很遠,較難蒐集資訊也難傳達,使得管理上的控制更加困難。
(3)在決定組織設計及人事政策時,須考慮不同文化的存在。必須學習新税法及法令,並且將之加入財務計劃及公司政策之中。
(4)以外國貨幣交易會增加現金流量的不確定性,以及成為風險的顯著新因素。
(5)公司必須在不同政治環境下作業。不瞭解該地環境及法律,會遭致嚴重的懲罰,包括使公司處於與祖國法律相沖突的處境中。
此外,如果政治情況較母國不穩定,公司必須應付快速變化的環境,以跟上最新發生的事件。公司必須在資訊蒐集中投注資源。
(三)國外現金流量的評估  現金流量預測經常發生的缺點是,它無法指出關於國外投資的所有潛在利益與問題。如果在估計現金流量時,能夠不忘國外投資計劃出現的動機,可能 就會減少錯誤。
分析家評估國外投資現金流量的主要困難是,由獨立的本地投資計劃產生的現金流量,與應計給母公司的現金流量產生歧異。有數項因素導致此分歧:一些受 制於投資者,其他則取決於公司的作業環境,包括政府。導致分歧的因素以後會詳細解説,但不論原因為何,重要的是,投資者必須瞭解影響他們財 務狀況的現金流量是相關的因素。現金流量評估為一個三階段過程:第一階段是預測所有的計劃或獨立計劃;第二階段是公司估計整個系統的利益與成本; 第三階段是考慮税法與匯率的影響,這導致投資者須估計其現金流量。這個三階段過程必須指出使得兩種現金流量分歧的因素,以及轉換國外現金流量估計 值為投資者母國現金的方法。

國際投資投資目的

對中國的高淨值投資人而言,由於股市的大幅震盪和房市的宏觀調控,以股票和房地產為主的投資策略在過去的幾年內越來越難實現好的投資回報 [3] 
中國的股市相比於國外的市場,第一,因為缺少成熟的以做空和槓桿為工具的對沖機制,無法實現像海外對沖基金投資這樣的絕對回報。第二,由於監管的缺乏,中國股市內幕交易問題嚴重,無內幕消息的個人投資者在股市交易中處於明顯的劣勢。 第三,由於公司上市機制的不合理性,股市往往成為上市公司圈錢的渠道而缺少長期投資的價值。最後,因為國內財務審計公司缺少獨立的監管,容易造成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進一步增加了股市長期投資的風險。
房價因過去幾年的飛速增長,使得政府不得不加大宏觀調控,以遏制房地產市場的投機性。中國房地產投資暴利時代已結束。所以高淨值的羣體都開始遠離房市,並考慮其他投資渠道。海外投資成為很多高淨值投資者的選擇,原因有很多:
追求投資的絕對回報
資產配置的國際化
資產的安全性
移民
子女留學
享受海外境外貸款較低的利率
作為一個可能的海外投資者,必須首先回答投資海外的目的。

國際投資國別選擇

國際投資影響因素

企業受利益驅動,進行跨國投資時,成本、市場和要素投入決定投資國別的選擇。

國際投資選擇取向

地理學觀點看,跨國投資的國別選擇可追溯到韋伯等人區位論的基本思想。企業之所以要向它國跨國投資,主要是受利益驅動。具體一些,成本、市場和要素投入在決定其跨國投資國別選擇上起重要作用。
1.成本學派
根據區位論成本學派的觀點,生產成本最低的區位便為企業所追求的最佳區位。最小成本可在一國之內找到,也可發生於多國之間。公司在國家間進行成本比較,當它國生產成本明顯低於該國時,便會傾向於向這些國家投資。同樣,沿着最大利潤區位論的思路,企業在生產成本、運輸費用市場價格的綜合考慮基礎上,當投向它國比在該國可以獲取更大收益,自然會選擇後者。由此可以得出,生產成本最低或預期利潤較高的國別,易於成為跨國投資地。
2.市場學派
根據區位論市場學派觀點,市場區是企業是否贏利、甚至是否存在下去的關鍵。可以服務較大市場的區位,成為企業追求的最佳區位。這一原則,也可用於國際尺度上。當一國具有較大的潛在市場,而公司在國內生產出口這一國家受交通運輸成本影響,或者更為重要的是受國家關税和其它貿易壁壘影響時,公司便會自然地選擇在這一國家直接投資
韋伯的工業區位論中,曾經對生產原料分為遍在性和地方性原料。地方性原料對區位具有一定的影響。地理學家經濟現象的研究,十分強調各地經濟發展環境、生產要素的差異性。由於資源的區位差異,以及不同工業(企業)又有不同的要素需求,為了充分利用它國的資源優勢,公司必然會在相應國家跨國投資。
從公司地理角度,公司本身是一個生產組織系統。為了公司整體利益,從戰略上考慮,有時公司會在戰略重點區位投資建立相應生產或經營機構。這些戰略重點區位,並不一定是符合以上區位選擇原則。故綜合而論,跨國投資國別選擇包括成本取向、利潤取向、市場取向、要素取向和公司戰略取向。

國際投資類型

1.以時間長短為依據,國際投資可分為長期投資(Long-term Investment)和短期投資(Short-term Investment)。
2.以投資經營權有無為依據,國際投資可分為國際直接投資(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和國際間接投資(International Indirect Investment)。
基本區分標誌是投資者是否能有效地控制作為投資對象外國企業,即對國外企業的有效控制權
國際直接投資的性質和投資過程比國際間接投資複雜。
投資者獲取收益的性質和風險不同。
3.以資本來源及用途為依據,國際投資可分為公共投資私人投資

國際投資核算

事業單位可以做一些特定的投資活動。比如買國債等,但不能進行風險特別大的投資活動。
事業單位的對外投資包括債券投資其他投資(包括股權投資)。
事業單位設置“對外投資”賬户來核算其對外投資,不像企業設立持有至到期投資長期股權投資等科目進行核算。
事業單位購入各種債券時,按實際支付的款項借記“對外投資”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但還要再做一個分錄,即事業基金明細科目要做結轉,“投資基金”明細科目金額增加,“一般基金”明細科目金額減少。
(一)債券投資
(二)其他投資
以材料對外投資。
應按雙方協議確定的價值(公允價值增值税銷項税額),借記“對外投資”科目,按賬面價值貸記“材料”科目,按應交增值税銷項税貸記“應交税金——應交增值税(銷項税額)”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事業基金——投資基金”;
同時按材料的公允價值加增值税銷項税額,借記“事業基金——一般基金”,貸記“事業基金——投資基金”。
固定資產對外投資。
事業單位以固定資產對外投資,應按評估價或合同、協議確認的價值借記“對外投資”科目,貸記“事業基金——投資基金”科目;
按賬面原價,借記“固定基金”,貸記“固定資產”科目。
事業單位以無形資產對外投資(近似材料投資),應按雙方確定的價值,按轉出無形資產的價值,貸記“無形資產”,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事業基金——投資基金”;同時按轉出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借記“事業基金——一般基金”,貸記“事業基金——投資基金”。

國際投資發展特點

簡述
國際投資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並隨着國際資本的發展而發展。當商品經濟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以後,銀行資本生產資本相融合並日益發展,促進了資本積累的進一步擴大,並形成了規模龐大的金融資本,出現了大量的資本過剩,以資本輸出為早期形態的國際投資也隨之產生。隨着國際經濟交易內容的不斷豐富,投資的內容和形式也在不斷的發生着演化。從國際資本活動的歷史進程來看,國際投資活動首先表現為貨幣資本的運動,即一國際借貸國際證券投資為主要形式的國際間接投資,其標誌是跨國銀行的出現;其次表現為生產資本的運動,即國際直接投資,其標誌是跨國公司的出現。
國際投資的初始形成階段(1870—1914年)
這一時期,以電力革命為標誌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出現後,生產力得到了快速發展,國際分工體系國際壟斷組織開始性形成,銀行資本和產業資本相互滲透融合,從而形成了巨大的金融資本,為資本輸出提供了條件,以資本輸出為特徵的國際投資也隨之形成。這一時期的國際投資,表現出如下特點:1、投資國的數目很少。2、投資的形式以間接投資為主,直接投資比重極小。3、投資的來源主要是私人投資,官方投資比重很低。4、投資的主要流向是由英國、法國和德國流向其殖民地國家,目的突出地反映為尋找有力的投資場所,以便獲得超額利潤。
國際投資的低速徘徊階段(1914—1945年)
這一時期是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時期。由於兩次世界大戰和20世紀30年代的大危機,是資本主義國家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戰爭的破壞,資金極度短缺,市場萎縮,使得國際投資活動也處於低迷徘徊之中。
這一時期國際投資活動的基本特點可概括為:1、國際投資不甚活躍,規模較小,增長緩慢。2、私人投資仍佔主體,但比重有所下降,官方比重有所上升。3、間接投資仍為主流,但直接投資的比重有所上升。4、主要投資國地位發生變化,美國取代英國成為最大的對外投資國。
國際投資的恢復增長階段(1946—1979年)
自從1947年美國“馬歇爾計劃”的事實,大規模的對外投資活動拉開了序幕。加之,這一階段世界政治局勢相對平穩以及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興起,使國際投資活動迅速恢復並快速增長。
這一時期國際投資活動的基本特點可概括為:1、投資規模迅速擴張。2、對外投資方式由以間接投資為主轉變為以直接投資為主。3、許多發展中國家也加入到國際投資國的行列之中,特別是石油輸出國,其“石油美元”成為國際對外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
國際投資的迅猛發展階段(1980年以後)
這一階段,由於科技革命金融改革和跨國公司全球化經營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國際投資蓬勃發展,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中最為活躍的因素。但不同國家的國際投資增長速度並不一致。其中美國的增長速度放慢,而日本的增長速度加快。
這一時期國際投資活動的基本特點可概括為:
1、國際直接投資繼續高速增長。
2、國際間接投資也得到迅猛發展。
3、發達國家之間的資金對流,即相互投資成為國際投資的主流趨勢。
4、形成了美國、日本、西歐“三足鼎立”的投資格局。

國際投資法律風險

當今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和國際投資取代國際貿易而成為國際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動力的事實,結合我國海外投資的實踐,集中探討了我國海外投資法律風險問題。這些問題主要包括法律風險的界定、法律風險的成因以及我國海外投資者遭到哪些法律風險,並如何防範這些風險。
本文的整體結構由五個大部分內容和前言與後記組成。在前言中,論文闡述了海外投資是我國經濟發展必然的趨勢,國內企業爭相向海外發展,在得到更大發展空間的同時,這些投資者也遭遇了各種法律風險,特別國內一些大企業海外遭受了重大法律風險,對企業和國家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害。而我國海外投資者、政府機關管理者及學術界對法律風險的認識和研究嚴重缺乏,故筆者認為在法治時代必須加強對企業海外投資法律風險的研究,高度重視並積極防範法律風險。
本文第一部分首先界定了法律風險的含義,闡述了法律風險既不是違法風險也不同於法律責任違約責任,而是指人們生產、生活過程中因為不懂法律規範、疏於法律審查、逃避法律監管,使自己的具體法律行為違反了法律或者法律所保護其他主體的權益,從而產生了與行為人主觀願望相違背的不利的法律後果發生的可能性。本部分還簡要分析了法律風險的非規範性、非預期性、不利性、不可保性與可防範性五個方面的特徵。
本文第二部分概述了我國海外投資法律風險中的幾種主要的風險。它包括海外投資中企業法律形態選擇的法律風險、合同行為的法律風險、經營中的法律風險、知識產權法律風險、海外投資税收法律風險與企業法律文化差異上的法律風險。
本文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海外投資法律風險產生的原因及危害性。海外投資法律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東道國立法上的不完備和執法上的歧視、投資者母國國內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信息服務嚴重滯後、海外投資者法律意識不強、投資企業內部管理和治理制度不完善。法律風險可能給海外投資者帶來商業性的損失、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並抑制海外投資的發展。
本文第四部分主要從母國角度提供防範海外投資法律風險的措施。提出加強法律風險宣傳;提供海外投資各主要國家的法制信息;完善海外投資審批法制,防範不法投資;利用國際條約,防止東道國濫用法制;充分利用司法協助等措施來防範法律風險。
本文第五部分主要從海外投資者的角度提供防範海外投資法律風險的措施。加強法律知識培訓,提高投資者法律意識;完善企業法律風險防範內部治理機制,建立健全企業各項規章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設立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在合同的簽定、履行和合同文本歸檔三個階段進行有效的合同管理;完善海外投資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保護機制;最後是加強企業法律文化建設,在企業內部開展各種宣傳法律文化的活動,選用華人華僑作為海外投資企業的跨文化管理人才,充分利用文化信息平台。

國際投資發展趨勢

國際投資結構知識化
國際投資地區集中化
國際投資形式聯盟化
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國際資本的跨國流動日趨活躍,並表現出許多新的特點。國際投資,特別是外國直接投資,在不斷自由化和全球化的世界經濟中正在發揮着日趨重要的作用,作為世界經濟中極其活躍的組成部分。
1.增長速度加快,規模連創歷史紀錄
國際貿易在世界經濟中曾經長期佔據主導地位,但80年代以後,隨着國際分工的深化,以利用當地生產要素和佔領當地市場為主要目的的跨國投資作用逐步加強,規模日趨擴大。增長速度更是世界經濟增長和國際貿易增長的幾倍甚至幾十倍。
2.跨國投資由發展中國家逐步轉向發達國家
90年代中期以前,發展中國家在跨國投資流入中所佔份額增長很快,最高時達到40%。但1995年以後,份額卻開始降低。在跨國投資高速增長的情況下,發展中國家吸收外商投資卻增長緩慢,1994年以後分別為1000億美元、1070億美元、1380億美元、1720億美元、1730億美元和1980億美元。1998年發展中國家吸引外商投資佔全球份額僅為26%,1999年更下降到24%。
發達國家不但是理所當然的對外投資主要來源,也吸收了絕大部分新增跨國投資。1998年增加的1920億美元中,幾乎全部為發達國家所吸納;1999年增加的1670億美元,發達國家吸納了84%。
這表明跨國投資取向發生了深刻變化,體現了投資領域發展中國家被“邊緣化”的趨勢。預計今後幾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的總體格局不會有大的改變,發達國家在國際投資中絕對主體地位仍將繼續。
3.發展中國家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由東亞地區向拉美地區轉移
進入90年代,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將藉助外資發展該國經濟作為其發展戰略,國際直接投資日益成為許多發展中國家獲取國際資本的主要方式。外國直接投資佔發展中國家資本總流量的比例已由1991年的28%增至1998年的56%。在發展中國家裏,90年代初、中期吸收外資增長最快、最多的是東亞地區,尤其是中國表現最突出,但卻發生轉折,拉美地區為跨國投資熱點。
從今後發展趨勢看,拉美地區由於私有化高潮已經過去,吸納跨國投資將有所回落;前蘇東地區由於政治、社會逐步穩定,經濟形勢趨向好轉,對外資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將成為新的跨國投資熱點地區;非洲的大部分國家仍難以對外資產生真正的吸引力,只可能有個別國家或領域成為跨國投資的亮點;亞洲地區仍是跨國投資重點地區,但內部結構會有變化,中國地位有所下降,印度有可能以其市場、勞動力和新興產業成為新的吸收外資大國,韓國由於其產業結構調整企業重組會進一步擴大外資進入規模,甚至日本也可能由於其國內市場的開放而使外商投資有大幅度增長。
4.投資自由化趨勢日益明顯
跨國投資的高速增長的內在原因是國際分工和全球競爭的發展,但得以實現的重要原因卻是全球範圍內投資自由化的發展。據統計,90年代各國對有關政策的修訂中95%以上都是推進自由化、利於外國投資的,即放松管制加強市場作用和增加對外商投資的鼓勵措施。
發展中國家在吸引外資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政策力度。長期來看,印度和韓國將成為亞洲頗具吸引力和發展前途的目標投資國。而長期拒外資於國門之外的日本也有了令人矚目的變化,股票交易市場
5.跨國併購已成為國際投資的主要形式,並仍然成為今後外國直接投資迅速增長的主要動力
跨國併購是國際直接投資增長的主要驅動力。跨國併購成為發達國家進入外國市場的主要方式,其對發展中國家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強。據貿發會議統計,刀年來公司併購涉及金額以42%的速度增加,1999年全球跨國併購額720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7%,比當年跨國投資增加總額還多。
今後幾年,跨國購併可能進一步深化,而規模會再創新高。金融、電信、醫藥、汽車等行業將在全球範圍內實行資源重組,其主要手段就是跨國購併。在發達國家繼續是購併發生重點的同時,由於發展中國家市場開放擴大,一些服務貿易領域、高新技術領域和某些資金技術密集行業也會出現大規模購併。
6.跨國投資向金融、保險、電信、流通等行業轉移
90年代中期以前的跨國投資,主要目的是利用當地生產要素或進入當地市場。而從東道國來説,也多是希望利用外商投資來解決資金、技術、管理等問題,達到解決國內就業、增加出口等目的。這決定了跨國投資的主要來源集中在傳統制造業。服務貿易領域的跨國投資越來越多,已佔到投資總額的近50啪。隨着全球化浪潮的發展,各國服務貿易領域的市場開放度越來越大,金融、保險、電信、流通等行業的跨國購併成為推動跨國投資的最重要力量。而傳統制造業領域,如汽車、電子、醫藥、化工等跨國購併也在更深程度上依賴於服務貿易自由化的發展。這種趨勢今後在跨國投資中甚至會更加明顯。

國際投資投資方式

國際直接投資(FDI)的主要方式:
一、國際直接投資的股權參與方式
1.股權參與的涵義:股權參與是指以所有權為基礎,以決策經營權為途徑(持有普通股),以實現對企業有效控制或影響的直接投資方式
2.擁有全部股權—獨資企業
(1)對投資者的意義與影響
① 可擁有絕對的經營控制權
② 可擁有全部的國外利潤
③ 有利於保守技術訣竅商業秘密
④ 必須獨立承擔風險
(2)對東道國的意義與影響
① 可彌補東道國生產的不足
② 能增加東道國的收入(税收、土地使用費、在東道國內購買設備和原材料的收入)
市場份額被佔,不能分享利潤
3.擁有部分股權—合資企業(包括多數股權、對半股權、少數股權3種)
(1)在合資問題上思想的逐步解放—要求“絕對控股”→“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只要是開設在上海的企業,都可以視為民族企業
(2)出資方式—現金、實物、工業產權(商標、專利、Know-how等,有個核資問題)
(3)積極方面—凝聚合資各方的能力,可引進和運用先進的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式,合資各方的責、權、利明確
(4)消極方面—多股多權的經營管理機制對少數股權的股東不利,處於相對被動的境地
二、國際直接投資的非股權參與(Non-Equity Participation)方式
1.合作經營(Contractual Joint Venture,契約式合營
(1)合作經營的含義
依照各方共同簽定的合作經營合同,規定各方的投資條件、收益分配、風險責任及經營方式的一種非股權的契約式合營,通常通過設立契約式合營企業的形式來實現合作經營的 目標。
(2)特徵
① 合營雙方的權利、義務通過協商,在合營企業中約定,而不像合資企業那樣,以認股比例為準繩
② 合作經營的出資形態不同於合資經營(可不以貨幣單位計算投資比例
③ 合作經營的利益分配不同於合資經營(不是按資分配,而是按合作經營協議合同分配)
(3)合作經營的組織形式
① “法人式”合作經營(雙方在一國境內設立具有該國法人資格經濟實體,有獨立的財產權和法律上的起訴權和應訴權)
② “非法人式”合作經營(雙方所設置的實體對合作企業財產只有使用權而無獨立的財產所有權,可設立聯合管理機構,也可委託一方,或聘第三方管理
(4)作用
簡便,靈活,合作意識強;審批程序及手續十分簡便;避免實物或技術入股作價等一系列複雜問題;管理機構可大可小,可繁可簡,具有相當的靈活性。
技術的含義—製造物品方法與經營管理有關的知識、技術訣竅和能力。可分為製造力、設計力、新技術開發力、管理力。
3.國際租賃(International Leasing)
(1)含義
位於不同國家的出租人與承租人之間的在約定期內將出租資產交給承租人有償使用的租賃關係。出租人和承租人及供貨人可以是兩國或三國的自然人、法人或國家和國際金融組織。出租對象一般是價值較高的動產或不動產,如成套設備、輪船、飛機等(二戰期間的租借法案)。
(2)國際租賃的特點(集貿易、融資、投資為一體)
① 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
② 貨幣信貸與實物信貸相結合
③ 税收方面易得優惠(投資減税優惠或免繳財產税
④ 業務涉及面廣,需多邊合作,共同完成交易(3方關係—2個合同,即買賣合同租賃合同。此外,還有貸款協議
(3)國際租賃的方式
融資租賃(Finance Lease)—當企業需要籌款添置機械、設備時,投資者通過設在東道國的租賃公司,向用户轉租大型成套的生產設備運輸設備。因此,融資租賃又被稱為設備租賃(Equipment Lease)。實質是以“融物”代替“融資”,即租賃公司並非直接給企業貸款,而是代其購進機器設備,然後租給企業使用。
經營租賃(Opreation Lease)—出租人在提供融資同時,又提供特別服務(辦理保險、維修等)、二者合為一體的租賃方式。一般用於在保養和管理技術方面具有一定壟斷性的機器設備。
維修租賃(Maintenance Lease)—典型的維修租賃是汽車租賃。租賃公司要向承租人提供包括購車、登記、上税、保養、維修等在內的所有服務。
槓桿租賃(Leverage Lease)
涉及的關係—承租人、出租人、長期貸款人、(託管人),包括買賣合同(出租人與供貨人)、貸款協議(出租人與貸款人)、租賃合同(出租人與承租人)
資金來源—貸款人而非出租人(其資金僅佔約20%-40%)
租金償付相對平衡—租金費用較低,各期所付租金的金額也相對平衡(故也稱衡平租賃)。
回租租賃(Sale and Lease Back Lease)—出租人從擁有和使用標的物的人那裏購進標的物,然後再將購進的標的物再租給原來的物主使用(多用於不動產方面)。
(1)主要內容
提供機器、設備、技術、原材料及勞動力等
資金供應
施工與安裝
試車
人員培訓
(2)特徵
耗資多、獲利多、競爭性
(3)分類
① 分項合同(Separate Contract)的工程承包(業主來分項)
交鑰匙工程(Turkey Contract)的承包
分包合同(Sub-Contract)的工程承包(總承包商來分包)

國際投資投資風險

在確定海外投資策略前,投資人必須首先了解海外投資的風險, 包括:
投資國貨幣和人民幣兑換的匯率風險: 投資國的貨幣匯率的不確定性和人民幣的升值將會影響到最後投資的回報率
投資國法律和法規的健全性: 海外投資,不管是購買資產類產品或投資公司,如果沒有投資國穩定和健全的法律保障, 越高的回報就有可能伴隨着越大的風險。
投資國制度的透明度: 投資國制度的透明度決定了你在投資過程中是否會碰到貪污和受賄的可能,如果有,將會大大增加你投資操作的複雜程度。
投資國的信用風險: 投資國整體和金融機構的信用等級,會影響到你投資的長期價值。
國內政策的風險: 國內政策對海外投資的不一貫性可能會影響到投資的連貫性和操作性。 另外,投資人必須特別注意中國和投資國的外交和經濟關係的變化。
投資國的政策風險: 投資國對中國的外交和經濟關係的變化也一樣會影響投資的風險。
對海外投資風險的瞭解會幫助投資人更好的確定海外投資策略。

國際投資挑戰

歐洲債務危機進一步擴散,但對於中國投資者來説或者迎來海外投資的好時機。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高西慶撰文表示,國際市場上也出現了不少機會,“由於市場的信心問題,一些優質資產的價值被低估;由於賣方對現金的急切需求,投資有可能獲得平常情況下難以獲得的有利條款與條件等”。不過高西慶強調,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仍面臨外國監管、經驗缺乏、投資者心態不成熟、人才機制等四大挑戰。
香港文匯報報道,高西慶認為,中國的海外投資所遇到的監管方面的挑戰大致有兩個層次。第一是某些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特別複雜,稍不留意就會陷入違規的窘境,導致合規成本很高。第二是某些國家的監管機構可能出於意識形態或者政治方面的考慮,利用監管法律和監管機制對中國的海外投資設置障礙。

國際投資調查案例

簡述
參股摩根士丹利、入股力拓、三大石油巨頭百億美元海外出擊……面對中國資本,美國《財富》雜誌以“中國買下全球”表達出外界的一片驚歎。在他們眼中,“中國的收購者——保險櫃裏全是國家資金——不停簽下越來越大膽的合同。”
然而,這更像是起跑前的一次熱身。
實際上,在中國的國企之外,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家如李書福者們,已不滿足侷限於爭奪越來越激烈的國內市場。30年的積累,使得他們在資金和管理經驗上具備了佈局全球的可能。這批雄心勃勃的淘金者,正密切關注來自海外的任何機會。
問題在於,走出去後,買什麼?技術、資源還是品牌?
缺乏對目標所在市場消費者、競爭狀況、渠道和政策的深刻認知,更多的時候,來自中國的淘金者們,披上的只是機會主義者的收購外衣。
在此次選取的海外23國投資樣本中,《財經國家週刊》駐當地記者力圖從政經環境、市場狀況、競爭程度、投資回報等多個維度來觀察當地的最佳投資機遇,從而為中國資本的海外行走提供更為精準的視角。
德國 高端製造業“低價待沽”
建議投資領域:裝備製造業
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德國裝備製造業,在金融危機背景下遭遇經營困難,正“低價待沽”
隨着吉利收購沃爾沃日漸成行,中國企業對歐洲高端製造業的併購,似乎不再是“蛇吞象”式的妄想。而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德國裝備製造業,在金融危機背景下遭遇經營困難,正在“低價待沽”。
德國裝備製造業是創新力度最高的行業之一,企業具有“大者強、小者精”的特點。在31個機械製造門類中,德國有27個門類佔據世界前三位。技術領先、工藝精良、品質優秀、管理嚴謹,人才聚集、研發及創新能力強等獨特優勢,使德國裝備製造業成為國際投資的熱門選擇。
2005年到2008年,歐洲裝備製造業經歷了4年景氣週期。但金融危機爆發後,歐洲裝備製造業增長在2009年基本停頓,當年歐元區設備投資大約減少3%。德國裝備製造業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其中與消費相關的細分行業受影響最大,被迫破產或尋求併購的企業越來越多。
中國機牀工具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梁訓瑄在接受《財經國家週刊》記者訪問時説,以機牀工業為例,德國企業平均員工數不足130人,多數為家族企業,抵禦經濟危機能力較弱,但技術水平較高,不少具備國際品牌,正好符合中國資本海外併購的條件。
梁訓瑄表示,中國企業在德國併購的收益將包括:獲取國際品牌、打開國際銷售網絡、吸收市場營銷經驗以及有效的經營管理經驗等。併購完成後利用對方作為培訓實踐基地,用多種交流方式來提高中方技術與管理人員水平,提高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及融入國際經濟循環的活動能力。
法國 有機食品機遇
建議投資領域:有機食品
法國有機食品業發展迅速,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產品種類越來越多,受到法國消費者追捧和青睞。市場觀察人士認為,有機食品業是朝陽產業,在法國乃至歐洲會有很大發展空間。這一趨勢已引起眾多外國投資者的關注。
有機食品在法國的通常定義為:非基因工程產品;原料為純天然生物,在種養期間未使用化學合成的化肥或飼料;加工過程中不使用化學添加劑。
由於得到政府支持,法國有機食品業在生產、流通和消費三大環節上都得到極大發展。
在生產環節上,因國家政策傾斜,大量食品生產企業加入生產有機食品的行列。在流通環節上,除了傳統大型超市設有有機食品專櫃外,還有專門的“有機超市”,法國政府希望72700家公共餐廳採購有機產品的比例在2012年提至20%。在消費環節上,法國44%的消費者每月至少消費一次有機食品,隨着價格下降,消費者數量還會大幅增長。
2008年,法國有機食品行業的銷售額增長25%,達20億歐元。即使在國際金融危機的2009年,行業的增長率仍達到了8%。
法國有機食品行業的發展和當地政府的支持,為中國食品企業和金融資本進入法國提供了機遇。
中國可以利用自身有機種植面積大的優勢,與法國企業合作,提供有機食品加工原料或參與加工。而且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法國有機食品行業面臨投資資金不足局面,中國資本的進入阻力較小。

國際投資相關活動

2011年9月6日,首屆“中國海外投資年會”新聞發佈會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香港中國商會會長、中國境外投資年會執行主席陳經緯先生,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總監郭振璽先生出席了發佈會。與會嘉賓一致認為,籌辦“中國海外投資年會”是應時之舉,將為引導中國企業更好地推進“走出去”戰略提供一個絕佳的交流平台。
香港中國商會攜手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海外投資年會將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此次年會的主題為:全球資源重組與中國海外投資戰略。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務副主席、中國企業聯合會會長王忠禹、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主席黃孟復、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中國貿促會會長萬季飛、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會長孫振宇、龐巴迪全球CEO皮埃爾·柏杜安、歐盟駐華大使艾德和、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約翰·沃利等重要嘉賓將出席此次年會。
在發佈會上,香港中國商會會長陳經緯先生首先介紹了舉辦中國海外投資年會的背景和會議籌備情況。他介紹,會議除了舉辦盛大的開幕式和閉幕晚會、首屆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經典案例評選揭曉及頒獎典禮、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對話》專場等大型活動外,還圍繞主題安排了多場精彩論壇,希望通過這一國際化平台,讓各國政府要員、企業家充分進行交流。他説,中國的對外開放格局已由“引進來”為主、轉變為“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開放戰略;當今世界也正處於大調整大變革大發展的關鍵時期,在此時推出首屆中國海外投資年會可謂恰逢其時。
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總監郭振璽先生也在發佈會上作了重要講話。郭振璽總監指出,當今的國際經濟形勢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國家率先復甦,成為帶領此輪世界經濟復甦的新引擎。為此,首屆海外投資年會上將特別設立“新興市場投資環境推介會與諮詢會”,由金磚國家駐華大使、商務參贊等官員出席並主持,並廣邀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等新興市場國家的企業代表、機構,與中國企業共商合作機遇。

國際投資圖書1

國際投資內容簡介

《國際投資(第6版)》雙語版共分9章,基本涵蓋了國際投資理論與實務的主要內容。《國際投資(第6版)》第1章介紹關於外匯的基礎知識,包括外匯標價、外匯標價的解釋以及套利含義等。第2章闡述國際平價條件理論。第3章討論第2章介紹的理論在實證當中是否成立,並且介紹外匯預測問題以及相關的預測技術等內容。第4章介紹國際資產定價理論。第5章介紹各種權益市場與工具的交易成本問題。第6、7章分別介紹國際投資中的股權和債券。最後兩章則分別介紹外匯衍生工具外匯風險管理的相關內容。

國際投資作者簡介

布魯諾·索爾尼克(Bruno Solnik),法國H.E.C.管理學院的金融學教授。他擁有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博士學位,在加入HEC管理學院之前,曾在斯坦福大學商學院任教。索爾尼克教授是歐洲金融協會(European Finance Association)的第一任主席,在頂尖的金融學術刊物上發表了50多篇論文,並於1999年獲得投資管理和研究協會(AIMR)管理委員會頒發的著名的“尼古拉斯’莫洛多夫斯基獎”(Nicholas Molodovsky Award)。

國際投資圖書目錄

國際投資相關圖書 國際投資相關圖書
前言第1章 外匯匯率
第2章 外匯平價關係
第3章 匯率決定與預測
第4章 國際資產定價
第5章 權益:市場與工具
第6章 權益:概念與技術
第8章 衍生工具:運用投機、對沖和風險轉移進行風險管理
第9章 外匯風險管理
參考文獻
……

國際投資圖書2

國際投資基本信息

書 名: 國際投資
作 者:杜奇華
出版時間:2009年03月
開本:16開
定價: 41.00 元

國際投資內容簡介

國際投資相關圖書 國際投資相關圖書
《國際投資》的出版,是對我院近十年來學科建設成果的一次檢閲。自“九五”以來,以“211工程”建設為契機,我院對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進行了認真全面的專業梳理和課程體系優化,以面向新世紀、面向全球化、面向提升學生職業生涯競爭力為導向,在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方面視野開闊、目標明確、標準嚴格、工作紮實,老中青三代學者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學院所開設專業課程的教材和教學輔助資料的編寫工作。回顧我院“九五”以來課程體系建設,我們走過了一條清晰的發展之路。首先是課程羣的界定和建設,我們抓住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全面推進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對外向型經濟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的機遇,圍繞着我院長期積累的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金融國際運輸與物流等專業所形成的專業優勢,借鑑國際上高水平大學的課程建設經驗,設定了培養學生具有國際競爭力所需要的課程羣。在此基礎上狠抓師資隊伍建設,通過海內外招聘和支持現有教師在國內外攻讀博士學位,以國際化的高標準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凝聚了學科建設的核心力量。然後以國際高水平大學的科研和教學標準評價師資隊伍,以高水平科研促進高水平教學,實現科研與教學的相互促進。隨着學科建設的不斷進步,我院的專業領域和課程覆蓋面均有了很大的突破。

國際投資作者簡介

杜奇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1983年畢業千南開大學,獲學士學位。1987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研究生畢業,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97年至1999年美國西東大學(Seton Hall University)訪問學者。
主要講授國際技術貿易,國際經濟合作、國際投資等課程,並從事國際經濟貿易理論與實務的研究工作。主編和參編的著作有《國際技術貿易》,《國際投資》,《國際經濟合作》、《國際經濟合作實務》、《商務國際投資》、《商務國際合作》、《國際經濟合作與投資項目理論和實務》、《對外經濟管理概論》、《國際融資》、《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政策與實務》,《海外企業的經營與管理》,《國際發展援助》,《澳門經濟發展模式研究》,《國際經濟貿易理論與實務》、《中小企業海外投資操作實務》等三十餘部;撰寫有《跨國公司倒閉引發的國際合作問題》,《論國際投資的國家風險及其防範》、《淺析中東勞務承包市場形成及保持至今的原因》,《世界銀行資金來源分析》、《中國股市流動性分析》,《戰後英國艾德禮工黨政府的內外政策》、《澳門旅遊業的特點及其發展前景》等論文二十餘篇;參與編寫的經貿類辭典有《市場經濟大辭典》、《市場經濟百科全書》。《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百科全書》,《最新國際經貿金融知識辭典》等近十部,並參與翻譯了《世界投資報告》等。

國際投資圖書目錄

第一章 國際投資導論1
第一節 國際投資概述2
第二節 國際投資的分類8
第三節 當代國際投資的特徵與發展19
第四節 國際投資對各國及世界經濟的影響30
複習思考題35
第二章 國際直接投資36
第一節 國際直接投資概述36
第二節 國際直接投資動機40
第三節 國際直接投資主體——跨國公司42
複習思考題60
第三章 國際直接投資理論61
第一節 早期的國際直接投資理論61
第二節 以發達國家為研究對象的國際直接投資理論62
第三節 發展中國家國際直接投資理論83
第四節 其他國際直接投資理論研究88
第五節 國際直接投資理論的最新發展93
複習思考題97
第四章 國際直接投資方式98
第五章 國際投資環境126
第一節 國際投資環境概述126
第二節 影響國際直接投資環境的主要因素130
第三節 國際直接投資環境評估方法139
複習思考題155
第六章 國際風險投資156
第七章 國際證券投資187
第八章 國際證券投資理論214
第九章 國際證券投資分析247
第十章 國際股票投資295
第十一章 國際債券投資319
第十二章 國際投資基金345
第十三章 國際投資資金的籌集372
第十四章 國際多雙邊投資協定397
參考文獻424
……

國際投資企業投資

在德國法蘭克福一家投資促進會的負責人羅百韜看來,近兩年中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在歐洲的投資增速讓人意外。“去年歐債危機開始蔓延,但中國企業在德國的投資項目數首次位居第一,就連專門接收中國孩子的幼兒園也紛紛開辦起來。”
作為“新36條”的又一配套細則,包括髮改委、財政部、商務部在內的十三部委聯合發文,引導和支持民營企業境外投資、融資,為民企“出海”創造良好政策環境
危機中的“整合突圍路”
在部分民營企業家看來,新出爐的這份“實施意見”至少表明政府已經注意到民企走向海外的意義。“走出去”併購優質資產、拓展生存空間,規避強勢抬頭的貿易保護主義,已經成為民企做大做強的必經之路。在外需疲軟的態勢下,這顯得尤為迫切。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經歷來看,2008年的金融危機可以看做是一道分水嶺。此前實施境外投資的企業多為大型央企、國企,但在全球經濟狀況普遍堪憂,海外部分優質企業面臨資金困難、急需有人接盤的情形下,越來越多的中國民企嗅到了其中的機會。
民營經濟大省浙江為例,作為對外投資的重要指標之一,發展迅速。2008年,浙江民營企業以併購方式實現的境外投資項目僅有5個,併購項目的中方投資額為5800多萬美元;從2009年到2011年,浙江民企海外併購項目數逐年增長,分別為20個、43個和45個。
不容樂觀的進出口形勢無疑讓民企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海關總署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儘管二季度以來出現小幅回暖,但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僅增長8%。
在訂單少、利潤薄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開始直面國際市場,爭奪利潤空間。山東新華錦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建華説,過去新華錦一個出廠價60美元的假髮產品,到國外批發商手裏是200美元,賣給消費者成了1000美元,錢都讓老外賺走了。2009年公司在美國併購了一家營銷公司,中間環節的差價都拿回來了。
另一些企業通過併購實現了整合提升。從事紡織印染等行業的浙江富麗達集團出資2.5億美元收購加拿大紐西爾公司,為的是進入上游產業鏈,穩定原料渠道,提高整個集團的盈利能力;吉利集團以18億美元的價格併購沃爾沃轎車100%股權和知識產權,成為中國第一家跨國車企,並在併購一週年時讓沃爾沃擺脱了此前連續四年銷量下滑的陰影,成為民企成功跨國併購的典型案例。
浙江省商務廳外經處處長張曙明説,併購讓一些民營企業在危機中衝出了一條加速升級之路。民企境外投資正在從單一的新設方式向增資、併購等多元化方式轉變,對外承包工程等也日趨活躍,這表明民企的國際化經營能力在逐步提高。
國內各種金融管制及各種政策的調整,很多中小企業甚至大型企業都面臨資金壓力,發展需要資金的注入和支持,但我們在獲得資金時也必須控制好風險及資金來源。即使是海外資金,也要合法、合規操作,避免大量海外熱錢影響整個國內經濟的發展。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投資、融資是個永久的每個企業主都必需一生學習的課程,一定要合理利用國際資金為整個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國際投資相關報道

中國商務部2015年1月16日表示,2014年韓國企業對華直接投資同比增加29.8%,達到39.7億美元。日本企業對華投資則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由於中日地緣政治緊張,日企對華直接投資同比大跌38.8%,為43.3億美元。 [4] 

國際投資圖書3

國際投資圖書信息

書名:投資海外——多國專家為你導航
主編:黃正東 副主編:張亞卿
ISBN 978-7-307-10870-7
出版時間:2013年6月
版 次:1
頁 數:457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價格:68元
所屬分類:圖書 > 法律 > 海外投資

國際投資編委簡介

黃正東,旅美著名華人律師,美國耶魯大學法學博士,武漢大學法學碩士。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國際業務部主任,大成芝加哥分所主任。持有美國紐約州伊利諾伊州律師執照和中國律師執業證。上海同濟大學和武漢大學兼職法學教授。自2012年起任世界服務組織(World Services Group)亞太委員會委員。黃博士從事律師職業20多年,在跨境投資、國際貿易、兼併與收購、海外上市商業地產、爭端解決以及投資移民方面擁有豐富的實務經驗和技能,擅長代表中國企業就海外投資進行盡職調查、主導商業談判並起草各種必需文件。
張亞卿,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知識產權專業委員會委員。從事律師職業十餘年,擅長跨境併購、投資與貿易,熟悉金融、證券、知識產權和網絡環境下商業權益保護及爭端解決。能為企業海外投資提供投資目的地國法律環境調查,項目盡職調查,協助商業談判,交易結構設計和文件起草,為政府部門的審批、備案、登記程序提供諮詢和協助,協調海外的中介機構,不同地區法律衝突的解決等服務。

國際投資內容簡介

黃正東博士和張亞卿律師主編的《投資海外--多國專家為你導航》,由分佈在世界五大洲36個國家或地區的資深律師和投資銀行專業人士撰寫,過百人蔘與。他們秉持嚴謹的態度,如實介紹了各自所在國家或地區關於外商投資的重要情況,並結合投資實務給予深刻剖析,詳細介紹了投資目的地國家的可投資領域、投資策略、當地投資夥伴等情況,意見中肯。把各國投資環境的全貌盡收眼底,便於中國企業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目的地,制定相應投資戰略,控制投資風險,降低投資成本。對中國企業和投資者“走出去”是無價之寶。本書信息量大,可信度高,專業性強,卻又通俗易懂,是一本實用價值很高的海外投資指南,值得細讀收藏。(摘自: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金融經濟學教授陳志武博士評語) [3] 

國際投資圖書目錄

走向海外——中國企業新的歷史機遇與挑戰
全球金融與商業中心——香港
境外企業赴台灣投資及籌資簡介
遠東十字路口——新加坡
馬來西亞投資環境一瞥
對外投資攻略——印度尼西亞
東方小美國——菲律賓共和國
東北亞的樞紐——韓國
湄公河區域投資指南——越南
在日本投資併購
投資避風港——印度
一個投資很有保障的目的地——以色列
烏克蘭投資指引
投資英國的策略
歐洲的中心——捷克共和國
投資西班牙:獨一無二的機遇
投資葡萄牙——一個理想的目的地
中國在歐洲投資的首選渠道——盧森堡
投資保加利亞的戰略與風險防範
投資塞浦路斯的策略與風險
德國:併購的程序、隱患和風險防範
意大利投資指引
羅馬尼亞——一個不尋常的投資潛力國家
跨境投資之瑞士概覽
多瑙河的明珠——奧地利
投資者在瑞士開展業務的法律指引
買方併購流程——併購美國目標公司指引
投資墨西哥
南美投資熱土——阿根廷
中國投資者的“巴西機遇”
投資智利的戰略與風險
跨境投資策略及未知風險——厄瓜多爾
澳大利亞——一個正確的投資目的地
海外投資之南非法律概覽
法律免責申明
後記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