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防教育

鎖定
《國防教育》雜誌創刊於2011年4月,是由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主管,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解放軍報社共同主辦的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國防教育工作指導類月刊。
《國防教育》雜誌堅持政治性與政策性、思想性與學術性、權威性與社會性相統一,深入研究國防教育理論,關注國家安全形勢,普及國防知識和政策法規,宣傳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指導國防教育工作。《國防教育》為大16開本,內文80頁。開設高端訪談、國防論壇、一線傳真、工作研究國防法規解讀等20餘個欄目,面向社會公開發行,每月20日出刊。
國防教育是為捍衞國家主權、領土的完整和安全,防禦外來侵略、顛覆威脅的建設與鬥爭,對全民傳授與國防有關的思想、知識、技能的社會活動。國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為增進全民的國防思想、國防知識、國防技能和身體素質,以及有利於形成和增強國防觀念、國防能力的各種類型的社會活動。
國防教育是對全體公民進行的一項基本教育,涉及到各個方面,內容豐富,範圍廣泛。國防建設的整體性決定國防教育內容,現代國防不僅僅是指軍隊建設和武器裝備及戰場和戰略要地的建設,而且同國家的經濟實力、政治狀況、民族心理、文化水平和人口素質等因素息息相關。
國防教育是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衞國家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對全體公民進行具有特定目的和內容的普及性教育活動。國防教育是國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在小學、中學、大學附上國防教育。
中文名
《國防教育》雜誌
語    種
漢語
主管單位
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
主辦單位
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與解放軍報社共同主辦
編輯單位
國防教育雜誌社
創刊時間
2011年4月
出版週期
月刊
國內刊號
CN11-5998/E
郵發代號
2-717
定    價
每本定價10元
期刊定位
關注國家安全形勢,宣傳國防建設成就探究國防教育理論,普及國防基本知識

國防教育訂閲範圍

國防教育 國防教育
各級黨委、政府和軍事機關分管國防教育工作的領導,各級國防動員委員會、國防教育委員會成員單位,各級國防教育辦公室和黨委、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分管領導及有關教研室,省軍區系統各級政治機關,高等學校武裝部(軍事教研室),高中階段學校和開展少年軍校活動的小學、初級中學,企事業單位,城鄉基層組織,國防教育基地及其他擔負國防教育職責的各類訓練基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團以上單位分管政治工作的領導、政治機關和羣工部門,連以上單位閲覽室、俱樂部。

國防教育重要地位

1.國防教育是建設和鞏固國防的基礎,具有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作用。
2.國防教育是關係到國家生死存亡的社會工程,國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增強全民的國防意識國防精神
3.國防教育是國防建設的重要措施,是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徑。

國防教育國防建設

相關圖片 相關圖片
國防建設指為國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國防能力而進行的各方面的建設。包括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建設,是維護國家安全利益的需要,建立和發展國防力量的措施和行為,是國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圖片 相關圖片
國防建設的內容主要包括:武裝力量建設戰場建設,人力物力的多種動員準備:邊防、海防,空防和人防建設戰略物資的儲備,國防工業建設和國防科學技術研究:對人民羣眾和學生進行國防教育和軍事訓練,發展國防體育事業,建立,建全國防法規體系:軍事理論研究,發展軍事科學,制定並完善符合實際的戰略戰術原則:後備力量的建設,以及與國防相關的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電、能源、水利、造林、氣象、衞生、航天等方面的建設。重點是武裝力量建設。

國防教育幾點啓示

1,強大的國防,是國家、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條件
2,正確處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係是建設強大國防的重要前提;
3,科學技術是建設強大國防的根本動力;
4,人民羣眾是建設強大國防的力量源泉;
5,堅持黨的領導和建立一支忠於黨、忠於人民的現代化革命軍隊是建設強大國防的根本保證。

國防教育中央精神

2011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下發了《關於加強新形勢下國防教育工作的意見》,要求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國防教育法,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全民國防觀念,促進建設和鞏固國防。 《意見》指出,國防教育是建設和鞏固國防的基礎,是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途徑。
《意見》明確,新形勢下國防教育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着眼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堅持以國防教育法為依據,以弘揚愛國主義為核心,以領導幹部、青少年學生和民兵、預備役人員為重點,貼近時代要求,豐富教育內容,創新方法手段,完善制度機制,推進全民普及,不斷增強國防教育的主動性、針對性、實效性,為建設和鞏固國防奠定堅實思想基礎,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意見》提出,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和人們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積極改進和創新國防教育的方法手段,不斷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感染力。充分發揮大眾傳媒的作用,注重運用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加強國防教育普及宣傳和輿論引導;堅持以羣眾性活動為載體,吸引廣大幹部羣眾積極參與國防教育;依託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場所,開展生動形象的國防教育;採取多種形式,營造有利於開展國防教育的良好社會環境;注重與愛國擁軍實踐有機結合,引導適齡公民自覺履行兵役義務,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羣眾熱愛軍隊、尊重軍人,支持部隊建設,研究制定並落實優撫安置政策,不斷鞏固和深化國防教育成果。
《意見》強調,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必須加強領導,齊抓共管,科學組織,狠抓落實,努力形成黨委政府重視、軍隊密切配合、社會各界支持、全民踴躍參與的良好局面。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國防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各地國防動員委員會應將國防教育納入國防動員範疇,持之以恆、常抓不懈。

國防教育軍事術語

國防教育是內涵十分豐富的社會活動,關係到國家的安危存亡。
基本問題主要有國防教育的指導思想、方針和原則,國防教育的基本特徵,國防教育基本規律,國防教育體制,國防教育的內容、形式和方法,國防教育法律法規,國防教育的地位作用等。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國情和文化傳統,有不同的軍事戰略和國防指導思想,國防教育的指導思想、方針和原則也有很大差別。
國防教育指導思想是指導國防教育活動的基本思想和觀點。制定的依據是一定歷史時期內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的客觀實際,軍事戰略,國防教育的客觀規律等。國防教育指導思想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軍事戰略的變化經常進行調整和改變的。
中國現階段國防教育指導思想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着眼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緊貼形勢任務,豐富教育內容,突出教育重點,創新方法手段,推進全民普及,努力使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衞國防成為全社會的思想共識和自覺行動,為建設和鞏固國防奠定堅實思想基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全民國防教育大綱》等法律法規為依據,以領導幹部、青少年學生和民兵、預備役人員為重點,以軍地資源和社會力量為依託,不斷推動國防教育創新發展,切實增強全民國防觀念,增強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為促進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國防教育方針是一定歷史階段指導國防教育活動的方向和目標,是國防教育政策的高度概括。它根據國防教育指導思想,着眼於國防建設及戰爭的發展變化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規定,中國現階段的國防教育貫徹全民參與、長期堅持、講求實效的方針。國防教育原則是國防教育活動遵循的基本準則。它根據國家教育的指導思想、方針、目的和教育規律與特點,國防教育的指導思想和方針制定。中國現階段國防教育實行經常教育與集中教育相結合、普及教育與重點教育相結合、理論教育與行為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國防教育既是國防建設的特殊領域,又是教育領域的特殊方面,具有與其他國防活動和教育活動不同的特徵。
基本特徵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戰爭是人類社會集團之間為了一定的政治、經濟目的而進行的武裝鬥爭。只要還存在着階級和階級矛盾,只要國家沒有消亡,戰爭的危險還沒有消除,國防就會存在,國防教育活動就將繼續下去,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對於任何國家和民族,有備才能無患,只有廣泛深入地進行國防教育,做好思想和物質上的充分準備,才有可能遏制侵略戰爭,才能在戰爭爆發時有序地轉入戰時體制。對於民眾個人,國防教育應該貫穿一生。國家的國防形勢不斷變化,國防知識和國防科學技術不斷髮展變化,國防教育必須長期堅持,不斷更新和發展。國家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工具,是為統治階級利益服務的。國防對外抵禦侵略,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對內鎮壓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國防教育作為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必然貫徹統治階級的主張,宣揚統治階級的觀念。不同的國家代表不同階級的利益,必然會有不同的國防教育。
國防教育的主體有各級政府和軍事機構、學校、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家庭等。國防教育的對象是全民,包括國家的各個民族、各個階級階層、各個社會集團,以及各種職業、各個年齡段的民眾;國防教育內容主要包括關於國防的思想、理論、知識、技能等,涉及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的諸多學科;國防教育形式包括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涉及軍事訓練、教育、宣傳、藝術等多個領域。國防教育是公民必須履行的特殊義務。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公民不分性別、民族、年齡、種族、信仰、職業、文化程度,都應接受國防教育;不履行國防教育責任和義務,將受到法律制裁。國防教育受到戰爭需求和發展的影響,並受到國防建設目標和環境的制約。
國防教育作為教育的特殊領域,是在國民教育的基礎上實施的,大量運用一般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技術手段。從國防教育總體上來説,國防教育基本規律主要有:國防教育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國防教育與國家政治制度相適應,國防教育與國家安全環境相適應,國防教育與軍事戰略相適應,國防教育與國民教育發展水平相適應等。國防教育體制指國防教育的組織機構設置及其職能劃分、相互關係,以及相關的制度。各國的國防教育體制不盡相同,多數國家的國防教育寓於國民教育和軍事教育之中,採取由政府和軍隊組織領導,由地方政府、部隊、學校、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傳播媒體等共同實施的體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防教育體制是國務院領導全國的國防教育工作,中央軍事委員會協同國務院開展全民國防教育。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國防教育工作,駐地軍事機關協助和支持地方人民政府開展國防教育。國家國防教育工作機構規劃、組織、指導和協調全國的國防教育,縣級以上地方負責國防教育工作的機構組織、指導、協調和檢查本行政區域內的國防教育工作。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城鄉居民組織負有開展基層國防教育的職責。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報刊等部門和單位採取多種形式向社會普及國防教育。各級各類學校把國防教育列入學校的工作和教育計劃。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在做好自身國防教育的同時,協助和支持地方開展國防教育。國防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國防理論教育國防精神教育國防歷史教育、國防形勢教育國防政策教育、國防科技教育國防法制教育國防常識教育軍事技術戰術訓練等。主要形式和方法有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網絡教育基地訓練、培訓輪訓、媒體宣傳,以及各種與國防有關的座談會、講座、競賽、文藝和娛樂活動等。國防教育法律法規包括國家和地方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制定的與國防教育有關的法律、法令、條例、規章、規定、章程等。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國防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有的是獨立的法律法規,如美國的《國防教育法》;有的包含在相關的法律法規中,如俄羅斯的《俄羅斯聯邦國防法》中,就有國防教育方面的條款。
中國重視國防教育法律法規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是中國國防教育的基本法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徵兵工作條例》等法律法規中,也有國防教育的相關內容;還有相關職能部門制定的有關國防教育的規章,已形成比較完整的國防教育法律法規體系。國防教育有利於強化全民的國防觀念和國防能力,有利於提高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素質,有利於促進社會進步和穩定,對於增強全民國防觀念、打牢國防基礎、提高國家的國防能力至關重要。通過開展國防教育,啓發引導全民勿忘國恥、牢記教訓,破除和平麻痹思想,清醒地認識國家所處的戰略環境和麪臨的安全形勢,正確地認識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對來自不同方向現實與潛在的各種威脅,在思想上保持高度警惕,在行動上自覺團結和組織起來,做到防患於未然。通過開展國防教育,在全社會營造關心、熱愛、建設、保衞國防的良好氛圍,啓發引導全民積極承擔和履行國家法律賦予的義務,發揚愛國尚武精神,抵制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想的影響,以英模為榜樣,在祖國需要之時敢於挺身而出,為國防建設作出貢獻。通過開展國防教育,培養造就忠於國家民族、甘於為國奉獻的人。強化全民國防意識,激發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全民綜合素質。特別是現代國防知識,涉及諸多學科領域,既有思想理論層面的內容,也有需要實際操作掌握的技能。通過系統教育訓練,可使人實現全面發展。通過開展國防教育,使全民具有統一的思想基礎、協調的行動能力,保證最大限度地發揮各階層、各團體、各民族的力量,共同抵禦外敵和應對危機,推動國防建設加速發展。
國防教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末期氏族部落的軍事教育。原始社會末期軍事民主制時期,戰爭頻繁,氏族成員自小就從成年人的戰爭活動中培養為氏族部落利益而戰的觀念和勇猛精神,習得軍事技能。有些氏族部落分為兩個集團或有專門的教育機構、組織,氏族成員成年前,在第二集團或教育機構、組織中接受包括軍事教育在內的各種原始的教育和訓練,如騎馬、射箭、角力、使用武器等。成年後,進入由成年人組成的第一集團,參與生產勞動和作戰。有些氏族部落的狩獵、模擬戰爭活動的舞蹈、簡單的軍事訓練,也起到軍事教育的作用。國家產生後,早期的國家大部分處於統一、擴張和周圍氏族部落的頻繁襲擾之中,氏族部落軍事教育逐步轉變為國防教育,並隨着國防和教育的發展不斷演變,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國的國防教育歷史同中國教育歷史一樣源遠流長。
中國早在夏朝,就出現了國防教育。《孟子》記載,夏商周設庠、序、學、校以教之。商朝,據甲骨文記載:“丁酉卜,其呼以多方小子小臣,其教戒。”(《殷契粹編》第114頁第1162片)“教戒”兼指習武與習舞。“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思想代代相襲,是國防思想教育的核心。習射是國防技術教育的重要內容,教育對象是奴隸主貴族子弟。西周初期,在王城和諸侯國都,出現了國學和鄉學,以習武為主,教師可能由軍官擔任,“師”字即源於軍旅和軍官的稱謂。教育對象以奴隸主貴族子弟為主,教育形式主要是射魚、射鳥和驅車圍攻野獸等近似實戰的演習。西周中期,政治、經濟、文化有了很大發展,學校的教育內容有所增加,禮、樂、射、御、書、數為基本內容,射、御等仍是國防教育的重要內容。
春秋戰國時期,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化,官學廢而私學興,諸子百家開學授徒,國防思想逐步系統化、理論化,流派紛呈,併成為國防教育的重要內容,國防理論教育的地位明顯上升。以鬼谷子傳授兵學為代表,兵學及其傳習,是國防教育的主幹;諸子百家均論述和講授與國防有關的內容,是國防教育的補充。教育對象不再限於奴隸主貴族,而擴大到士。教育形式也不侷限於射獵,課堂傳授和推演戰陣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秦漢時期,“大一統”的思想觀念是國防思想教育的核心。秦朝,禁私學以吏為師,國防理論教育的內容主要是相關的法令,強調的是守法與懲處,國防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則主要由軍隊組織實施。漢代,官學興盛,私學復興,出現“學校如林,庠序盈門”的盛況,儒學成為顯學、獨尊之術,大多學校以儒家經典為教學內容,國防知識和軍事技術的教習由軍隊組織實施。漢代長期實行徵兵制,適齡男子在應徵期間接受正規軍事訓練是國防技能教育的重要形式。
唐朝,國家統一強大,經濟文化昌盛,崇儒興學,武舉與學校並舉。儒家思想既是教育的基本內容,也是國防思想教育的核心,強調“安不忘危”。國防教育對象主要是封建貴族和普通農民。國防教育形式主要是學堂授課和軍事訓練。唐朝實行府兵制,國防技能教育和軍事訓練主要由各級軍府組織實施。遼宋金夏時期,民族矛盾尖鋭,戰爭頻仍,國防教育再度受到高度重視。
宋朝雖重文抑武,但民間有尚武之風。武學興起,武科舉成為制度,兵書編纂成就斐然,國防理論教育的地位更加突出。國防思想教育的核心是以程朱理學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忠君報國”的思想觀念深入人心。國防教育對象主要是封建貴族官僚的子弟、知識分子和普通農民。國防教育的組織主要是武學和軍隊,還有許多鄉村地主自辦的武裝傳授武學,岳飛就是在民間學武而成的。遼金夏原始社會遺風濃烈,全民尚武,舉族為兵,軍政一體,國防教育對象包括多數臣民,組織以軍隊為主,國防思想教育和國防技能教育合為一體。
元明時期及清前期,儒家學説及其“大一統”的觀念在國防思想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一般學校教育在國防思想教育方面起主要作用,國防技能和軍事技術訓練由軍隊等軍事組織實施,如蒙元的軍户奧魯組織,明朝全國衞所皆設的武學,清朝的八旗綠營以及湘軍淮軍勇營,在戰術和軍事技能的教育訓練中發揮主體作用。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中國民族矛盾日益尖鋭,逐步陷入列強環伺的民族危機之中,屢次遭受外國列強的侵略和欺侮,國內愛國熱情高漲。清王朝被迫效仿西方,引進西方先進軍事裝備和軍事技術,創辦新式軍事學校,派遣留學生。後又實行新政,建立新軍,實行新的兵役制度
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以三民主義思想為核心,號召推翻清王朝,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國家。一些仁人志士也為傳播救亡思想奔走呼號,組織了軍國民教育會。自此,國防教育核心內容從維護封建國家變為推翻封建國家,建立資產階級國家;國防教育形式也有所豐富,新式學校、報刊等媒體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國防技能教育基本實現了從古代向近代的轉變。這些措施和活動客觀上使國防教育的對象有所擴大,內容有所更新,方式有所改變。
中華民國時期,建立各種軍事學校,在普通學校和民間開展的以愛國主義為主的國防教育,報刊、雜誌、戲劇演出等活動都能發揮國防教育的作用。五四運動是一場著名的愛國運動,也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國防教育運動。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主張抗日守土人人有責,組織了一些學生、市民和工人進行軍事訓練。許多愛國人士、海外僑胞為救亡圖存大聲呼號,提出教育救國主張,出版國防教育課本和專著,大力推動國防教育發展
中國共產黨從建立時起就以救亡為己任。在抗日根據地實行民主改革,把減租減息、政治民主同國防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把實行國防教育政策寫進黨的決議,在陝北公學設置了國防教育系,成立了國防教育研究會。抗日根據地的各級黨政軍組織都下大力氣對民眾進行國防教育,學校教育、街頭活報劇、宣傳欄和黑板報、根據地報紙、各種會議,成為國防教育的常用載體,到處湧現出“母親教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的場面,老百姓熱愛、支援和掩護八路軍、新四軍的事蹟層出不窮,國防教育取得了從未有過的效果,成為當時中國乃至世界的楷模。標語傳單、街頭演出和演講、電台廣播、戲劇電影等都是國防教育的重要載體。但國民黨實行片面抗戰政策,未能充分調動人民的抗日熱情,國防教育的相關法規和措施並沒有真正落實,所進行的國防教育有很大的侷限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受到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和國民黨軍竄犯侵擾的嚴重威脅,反對帝國主義可能發動的侵略戰爭和保家衞國成為建國以後相當一段時期內國防教育的核心。
國防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帝國主義侵略本質的教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教育、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等,強調全面戰爭的危險性,準備早打、大打、打核戰爭和對付霸權主義、帝國主義的突然襲擊,以及必要的軍事知識和人民防空知識。國防教育對象是全國人民,以軍隊和民兵為重點。國防教育形式主要是形勢教育,軍事技術的訓練除軍隊外,以民兵為主;中國共產黨、政府、軍隊、學校、社會等都參與國防教育的組織實施。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變到經濟建設上來,國防建設的指導思想從臨戰狀態轉變到相對和平時期的國防建設上來,國防教育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國防教育逐漸制度化、規範化。每年結合徵兵工作,對兵役法進行廣泛的宣傳;大專院校開設了必修和選修的國防理論、國防知識課程,大專院校的學生軍訓成為制度;國防教育的內容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強調務實性、針對性,逐步系統化、理論化,從應戰的知識技能轉變為全面提高人民的政治、軍事、文化、身體素質;國防教育形式包括所有現代教育的形式,多種文學藝術形式,各種媒體宣傳形式信息傳播形式,多種軍事訓練形式;國防教育的組織實施更加社會化,包括了各級中國共產黨委員會、政府、軍隊組織,各種教育組織,各種宣傳和新聞機構,以及社區和家庭,逐步建立起以國家為主導、軍隊為骨幹、社會為課堂、學校為基地、家庭為依託的國防教育網。
2001年4月,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2002年4月,成立國家國防動員委員會國防教育辦公室。國家國防動員委員會於2006年11月頒發、2014年修訂《全民國防教育大綱》,全國的國防教育組織領導更加有力,宣傳教育活動廣泛深入,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創辦了國防教育報刊,一些地、市開辦了國防教育網站,許多地方和單位定期、不定期組織國防教育活動,國防教育正隨着國防和教育的現代化,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與進步,向更新的高度邁進。
在世界其他國家,國防教育也有着悠久的歷史。早在古代希臘斯巴達的男孩在幼小時就練習吃粗糧,培養吃苦精神。7歲即離開家庭,編成少年隊,由長老會負責,開始體育鍛煉,並參加初步軍事訓練。20歲時正式參加軍事訓練。30歲成為公民,參加作戰。成年男子組成密集軍與民眾大會,終身參加軍事訓練,不從事生產。在雅典等其他城邦,兒童7歲進文法學校,13~14歲部分人進入體育學校,練習馬術、劍術和專門軍事技術,學習哲學、政治、文學、演説等。年滿18歲,體育學校畢業可升入埃弗比團,再接受2年高級軍事教育。20歲成為公民,可任官吏或軍職。公元5世紀起,歐洲分裂為許多封建領主領地,國家觀念削弱,學校教育衰落,軍事教育主要是騎士教育。教育形式是等級較低的封建領主的男孩,年滿7歲被送進等級較高的封建主的宮廷做侍童,接受教育,培養忠於領主的觀念。14~21歲充任侍衞,伴隨主人遠征和打獵,並受軍事訓練。軍事教育內容包括騎馬、投槍、擊劍、打獵、游泳、弈棋等。年滿21歲,授騎士封號,成為新的騎士。12~13世紀,大學在歐洲出現並逐步增多。14~15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現代科學逐步出現,學校教育也獲得長足的發展。一些學校開設有軍事訓練課程,內容與騎士的軍事教育大體相同。17世紀初期,俄國設立“數學、機械和經濟實科學校”,教學內容中有軍事內容,培養海員、工程師、測量員、炮兵人員和其他專家。以後,又開辦了工程師學校、炮兵學校、海軍學校等軍事院校。17世紀,德國創設武士學校,接收貴族子弟,培養文武官吏和外交人員,課程有數理機械等實科和軍事學。同時,英國為貴族子弟服務的9所公學中,體育和軍訓課程也受到重視。
資本主義國家出現,特別是工業革命後,隨着生產力的提高、戰爭的演變及教育的發展,大多數學校由教會轉由地方政府設立和維持,公立學校迅速在資本主義國家普及,初等、中等、高等教育構成的教育體制逐步形成,國防教育的內容、形式、方法都發生巨大變化:國家觀念、愛國主義、探險與擴張精神成為國防思想教育的核心,滲透到各種教育之中,有些時期、有些國家,如18世紀中期以後的德國,明治維新以後的日本,整個國防教育中充滿民族主義軍國主義法西斯主義,為發動侵略戰爭進行思想準備。機械化戰爭的知識和技術成為國防教育的主要內容,學校和軍隊的軍事教育取代騎士教育,並輔之以各種社會教育,出現了童子軍、婦女組織、軍事或軍體俱樂部等多種國防教育組織。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後,蘇俄全面改革教育,學校由政府設立,學制逐步規範化,並且迅速普及。國防教育以在校學生為主,並且通過少年先鋒宮(館)、兒童俱樂部、兒童電影院、兒童旅行站、兒童圖書館等對少年兒童進行國防教育。在蘇聯無產階級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英雄主義成為國防教育的核心。蘇德戰爭期間,各級院校對學生普遍進行軍事訓練,學生廣泛參加構築防禦工事人民防空、演習、生產、社會服務工作等,敵後的學生有些還直接參加了抵禦德軍的作戰。
當代,世界許多國家都十分重視國防教育。主要做法有以下幾方面。國防教育制度化、法規化。許多國家頒佈法律法規,確立國防教育在國家生活中的地位,建立多種制度,保證國防教育的實施。相關的法律法規主要有四類:憲法等國家基本法律中,對國防教育作出宏觀的、基本的規定;專門的國防教育法律法規,如美國的《國防教育法》等;軍事法律法規中與公民接受國防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有俄羅斯的《俄羅斯聯邦國防法》《俄羅斯聯邦兵役義務與服役法》《俄羅斯聯邦軍人地位法》等,瑞士的兵役法,主要對軍人、預備役、民兵等武裝力量和後備力量的國防教育作出規定;教育法律法規中,對國民特別是在校學生的國防教育作出規定。美、俄、法、德等國實行的國防教育制度,主要包括公民參加軍訓的制度,公民服兵役的制度,學生參加軍事訓練的制度,在“國防日”開放軍隊的一些單位、設施設備供民眾參觀的制度等。對國民進行普遍的愛國主義教育。世界許多國家把愛國主義作為國防教育的基礎與核心。通過各種方式宣傳國家與民族的光榮歷史、為國家與民族作出傑出貢獻的人物及其抗擊外國侵略的英雄事蹟;宣傳本國社會制度的優點,國家與民族的光榮傳統;宣傳國家利益個人利益的關係;宣傳本國發展與強大的必要性及其所面臨的威脅。目的是激發國民的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激發國民的愛國熱情,為進一步的國防教育打下基礎。根據國防建設的需要,對部分或全體民眾進行一定的軍事理論教育和軍事技術訓練。在人口較少、實行全民皆兵制度的國家,如瑞士、瑞典、朝鮮等國,對全民進行普遍的軍事理論教育與軍事技術訓練;在人口較多、實行徵兵制特別是募兵制的國家,主要對預備役人員及後備力量進行軍事訓練。重視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有些國家把國防思想教育融於文化教育和其他教育之中,按照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進行一定的軍事知識和軍事技能訓練,從多方面向學生潛移默化地灌輸和強化愛國思想。法國從1998年起,在中學增設國防教育課,以增強學生的國防意識。美國在許多大學設立軍官訓練團,設置相關課程,對學生進行相當的軍事理論教育和軍事技術訓練,注重提高他們的作戰和指揮能力。在公立與私立中學開設後備軍官訓練團初級部,以提供選修課和初級職業軍校的形式對參加活動的中學生進行軍事教育與訓練。有些國家在中小學開設國防教育課,向中小學生進行傳統教育和歷史教育,進行軍事基礎知識和軍事技能的教育和訓練。軍隊等武裝力量在國防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世界各國在國防教育中都十分重視發揮軍隊的優勢。在俄羅斯,規定普通中學、各類技校和專科學校的學生每年都要到附近的軍隊基地接受軍事訓練,國家杜馬的議員到有關軍事院校的訓練基地進行軍事訓練。軍事院校與地方大學建立聯繫,派教官到地方大學開展軍訓和國防教育。在法國,高等國防研究院每期招生中,軍官、政府高級官員、其他社會人士各佔1/3,進行較為深入的國防教育;軍隊經常主動邀請媒體對其活動進行報道,宣傳國防與軍隊,擴大社會影響,發揮軍隊在國防教育中的作用。通過多種形式對國民進行國防教育。世界各國通過各種媒體和渠道,採用多種宣傳形式和文學藝術形式對國民進行國防教育。美國的各種新聞媒體非常注重宣傳美國的國家觀念,宣傳英雄主義精神,歌頌為國家利益獻身的精神。俄羅斯利用戰爭紀念日組織大型紀念活動,並通過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進行大規模報道,在城市重要地點和場所建立著名軍事統帥和民族英雄塑像,對民眾進行國防教育。各國採取的教育形式主要有廣播、電視、報刊、網絡宣傳,學校課堂講授,學生軍訓,社區和各種社會團體組織的宣傳教育活動等;藝術形式主要有電視劇、電影、小説、詩歌、歌舞、戲劇、繪畫、雕塑等。此外,還有各種紀念活動、祭奠活動、宗教活動等。進入21世紀,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軍事革命還在演進,戰爭形態將進一步變化,世界“一超多強”的戰略格局已形成,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發展的主流,但戰爭的危險仍然存在,國防教育的內容、重點也將隨之改變。世界的教育也在飛速發展,國防教育的理念、形式和方法將發生巨大變化。各國都逐漸把國民的素質,特別是科學技術水平放在國家發展的重要地位,把素質教育科學技術教育放在國民教育的重要地位,把國防教育納入國民教育的軌道,貫穿於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之中,把國防教育的內容滲透到對國民的日常思想、文化、體育教育之中,這樣既有利於提高國家的整體實力,也有利於國防建設的長遠發展。
在國防教育中,將更加註重隨着軍事戰略的轉變,調整國防教育的指導思想和方針原則,按照未來戰爭和武裝力量的需要制定訓練要求和標準,科學安排學生軍訓和軍隊、後備力量訓練的內容,強化預備役和後備人員的教育訓練,使其國防知識、軍事技能達到一定的水平,臨戰經短期訓練即可參戰或擔負軍事勤務。隨着軍事技術和軍事裝備的高技術化,各國都在通過加大國防教育的投入,改進國防教育的組織形式和教育方法,不斷提高國防教育的要求和標準,把高新技術特別是高新國防技術作為國防教育的重要內容,推動國防教育手段與設施的現代化,努力提高國防教育的水平,以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信息化戰爭。高新技術特別是軍事高新技術的發展,不僅改變了戰爭的面貌,也正在改變教育的面貌,國防教育的設施與方法、手段也將不斷推陳出新。國防教育以國防教育基地為依託,大力發展遠程教育函授教育模擬訓練等,利用計算機網絡發展近似實戰的演練與對抗,迅速提高國防教育的水平與效益,提高國防教育的普及程度。將國防教育的法律法規與國家的軍事、教育法律法規更好地銜接起來,進一步明確國防教育的任務、要求與標準,國防教育組織的任務與職權,國防教育的層次與內容,公民接受國防教育的義務、權利與要求,國防教育經費的籌措、使用和管理,實現國防教育的制度化、法規化,使國防教育的法規制度更加完善。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