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防政策

鎖定
國防政策(national defence policy),在一定的歷史階段,國防政策是國家進行國防建設、軍事鬥爭和使用武裝力量,以及進行與國防建設有關的活動的準則,國家進行國防建設和使用國防力量的準則。通常可分為總政策和具體政策。是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的保證。
中文名
國防政策
外文名
national defence policy
主要內容
從事國防建設和使用國防力量
主要依據
國際環境分析等
目    的
鞏固國防,抵禦侵略,捍衞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確保國家安全
政策介紹
包括對國防的體制、目標、方針、重點、原則、途徑等的規定。通常可分為總政策和具體政策。總政策是為了全面指導國防活動而制定的;具體政策則是為了指導某一方面的國防活動而制定的,如國防科技政策、國防工業和軍品生產政策、軍品進出口政策、軍工技術轉讓政策、國防教育政策、國防外交政策,以及國防鬥爭方面的一系列特定政策等。它以國家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發展戰略和安全戰略。由國家依據其憲法、國防法規和本國的軍事、政治、經濟、外交、地理及國際安全環境等制定。國防政策突出強調國家利益及其安全防務的整體性和國防建設的系統協調性,更加強調國防事業的社會性和國防戰略的總體性,強調國防威力的綜合性和國防手段的多元性等。國防政策是由國家最高權力機構根據本國國防環境和安全利益需要制定的,體現國家特別是統治階級在國家防務上的意志和主張,具有時代的、階級的和國家的特殊屬性。在古代,中國曆代中央政府從安邦治國平天下的大局出發,實行過休養生息、富國強兵的國防政策,寓軍於民、耕戰結合的國防政策,聯結盟友、共同禦敵的國防政策,睦鄰友好、反對侵略的國防政策等。在現代,最具代表性的國防政策有防禦型的國防政策和擴張型的國防政策。防禦型國防政策的目標指向是維護本國的正當權益,爭取國家的和平、安全和發展。執行防禦型國防政策的國家,有關國防建設和國防鬥爭的一切舉措,都是為了保證本國不受侵略和顛覆,保衞本國人民的和平生活與勞動,為國家的生存與發展提供安全保障。通常以防禦戰略籌劃和統領國防活動的全局。平時的國防建設既立足於應對未來的戰爭,又特別關注避免或儘可能延緩戰爭的發生;戰時在戰略上貫徹自衞和後發制人的原則,以積極的攻勢行動達成戰爭目的。擴張型國防政策的目標指向,不僅是維護已有的既得利益和勢力範圍,而且還以損害他國利益和世界和平為代價,拓展本國利益和勢力範圍,為國家的整體擴張服務,為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政策服務。執行擴張型國防政策的國家,憑藉其強大的綜合國力,建立起稱霸世界的國防力量,並不斷追求絕對的軍事優勢,鞏固其超強的軍事地位。霸權主義國家出於爭霸世界、主宰世界的需要,其戰略具有全球性或地區性、進攻性的特徵。通常以進攻戰略籌劃和統領國防活動的全局,以實施進攻性戰爭為國防力量建設的立足點和着眼點。戰時在戰略上實行進攻,採取先發制人、突然襲擊的方式,企圖在短時間內取得具有決定性的戰果,迅速達成戰爭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德國、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執行的都是典型的擴張型國防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堅持走和平發展之路,奉行防禦型的國防政策。這是由中國的國家利益、社會制度、對外政策和歷史文化傳統等因素決定的。中國根據自己的國情所選擇的社會制度、發展戰略和生活方式,不會產生對外侵略擴張的因素,因而也就不會制定擴張型的國防政策。和平與發展是中國根本利益所繫,是堅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中國必然選擇的道路和國策。中國國防政策的基本精神,以保衞祖國、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反對分裂為出發點和立足點,旨在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為國家改革開放與和平發展提供一個有利的內外環境。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