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粹派

鎖定
國粹派,是五四新文學運動中出現的一種復古主義派別。“國粹”原意為本國文化的精華。 [1] 
五四新文化運動,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打倒“孔家店”。封建守舊派和復古派極力把封建的落後的文化和道德説成是應該保存的“國粹”,故被稱“國粹派”。 [1] 
代表人物有黃侃、劉師培、林紓等。他們籌辦《國故》《國粹叢編》,作為向新思潮和新文學反攻的陣地。林紓發表不少文章,對白話文大加討伐,攻擊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覆孔孟,鏟倫常”,甚至企圖藉助北洋軍閥政府對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進行政治迫害。對此,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等撰文給予無情的揭露和批駁。 [1] 
中文名
國粹派
外文名
"guo cui" school
分    類
復古主義派別
宗    旨
發明國學,保存國粹 [2]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2月國學保存會的成立是其出現的最重要標誌。國粹派成員多為具有傳統學術根底的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主要代表人物有章炳麟、鄧實劉師培、黃節、黃侃、馬敍倫等人。主要發行《國粹學報》和《政藝通報》兩種刊物。國粹派思想繁雜,品流不一,就其主流而言,其所謂國粹(即中國固有文化之精華),主要包括中國有史以來的語言文學、典章制度和人物事蹟的“可為法式者”三項。其主張,一是“用國粹激動種性,增進愛國熱腸”,即藉助國粹宣傳排滿革命、救亡圖存;二是提出“國學、君學對立論”,頌揚“國學”,批判“君學”,反對帝制;三是從“國學”中尋找變革政體、實行民主共和的根據;四是提出其獨特的“中西文化觀”強調在效法西方、改革中國政治的同時,必須立足於復興中國固有文化,從傳統文化中發掘為中國近代化所需要的東西。國粹派思潮在辛亥革命前幾年,影響頗大。它在配合宣傳同盟會的三民主義政綱、抵制盲目西化,改變學術風氣等方面,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它的封建文化因襲負擔太重,不能正確處理繼承與批判歷史遺產的關係,一味地鼓吹髮揚國粹,在客觀上又配合了封建守舊派和君主立憲派的需要。辛亥革命後,逐漸蜕化為復古保守勢力,起了阻礙革命的作用。
參考資料
  • 1.    秦亢宗 主編.中華百年文學大辭典.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4.
  • 2.    方克立 主編.中國哲學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第437-4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