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立清華大學

鎖定
清華大學前身可追溯至1909年以庚子賠款為基金成立於北京清華園的遊美學務處,至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以其所在地為名,更名為清華學校。清華一度為中國為留學美國的預備學校,而後為國家重要的綜合大學之一。
中文名
國立清華大學
校    訓
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屬    性
公立綜合性大學

目錄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沿革

清華大學堂 清華大學堂
早期留學生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七月十一日,美國核減賠款之文告由駐華公使柔克義送達我國,我外務大臣慶親王答覆上述公文説:“體會新近貴國總統希望鼓勵我國學生赴美入學校及求高深學問之誠意,並有鑑於以往貴國教育對於我國之成效,大清帝國政府謹誠懇表示此後當按年派送學生到貴國承受教育。”同日,外務部致美國公使館函稱:“從賠款退還之年起,前四年我國將次第派送一百學生;迨四年終局,我國將有四百學生在美,從第五年起,直至賠款完畢之年,每年至少派送五十名學生。”並派唐紹儀為特使赴美表示謝意。
遊美學務處和肄業館
宣統元年(1909年)是為美國退還賠款之第一年,外務部與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商定學生遊美細則後,會同學部奏請設立“遊美學務處”及附設“肄業館”。六月初四日遊美學務處奉準設立,派外務部丞參周自齊為總辦,主事唐國安及學部郎中範源濂為會辦,駐美公使館參贊容揆為駐美學生監督。初賃北京東城侯位衚衕民房一所為辦公處,後又遷入史家衚衕。九月奏准將北京西直門外“清華園”作為遊美學務處興建“肄業館”館舍之用。是為清華得名之始。清華園原系道光帝賜其第五子敦親王(奕綜)之賜園,俗稱小五爺園。
清華學堂
敦親王死後,長子載濂襲爵為王。庚子之亂,拳民曾集於園中設壇,事後載濂被削職,賜園為內務府收回。因外務部在呈奏遊美學生辦法內,建議在京城外清曠地方設立肄業館,中堂那桐等頗表贊同,派員各處覓地,認為清華園比較相宜,即撥作館址。面積凡五百三十畝。擇定清華園為肄業館館址後,即着手修理及建築,原希望1910年秋可以使用,不料工人罷工數月,耽誤時期。迨至館舍相繼完成,將肄業館改稱“清華學堂”,於1911年)四月初一日(陽曆為四月二十九日,是為清華校慶日之由來)正式開學,在工字廳舉行開學儀式。遊美學務處亦遷入工字廳辦公。首任教務長為胡敦復。清華學堂成立之初,乃由正副監督三人管理,即是由遊美學務處之總辦與會辦擔任。同年十月,武昌起義開始,學生紛紛請假回家,清華學堂被迫停課。
清華學校
經過一陣驚心動魄的革命,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於1912年三月三十日退位,隨即中華民國建立。民國成立之後,將“清華學堂”改名為“清華學校”,於五月一日重行開課,並裁撤“遊美學務處”,使之隸屬外交部。任命唐國安為清華學校第一任校長,周詒春為教務長。十月,任命周詒春為副校長。清華學校為將來擴充規模起見,在民國二年春請政府將毗連校西之“近春園”(俗稱四爺園,為道光帝賜第四子咸豐帝奕之賜園)併入校址。近春園西隅有“長春園”,舊名水磨村等鄰近地畝,亦併入。清華之有充裕經費,又得景緻悠美的園林以為校園,學習環境得天獨厚。
清華學校對學生的要求較當時之其他學校深具特色。譬如:希望學生有強健的體魄,所以對於學生體育特別重視。除平日積極提倡外,當學生畢業前,必須通過最低標準之五項運動(游泳、百碼、跳高、跳遠、擲鐵球),如有任何一項不及格,扣發畢業文憑,取消出洋資格。值得一提的是,民國二年二月曾派選手參加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之第一屆遠東運動會,開我國學校參加國際競技之先河。另外,學校亦不時請名人學者來校講演,像民國三年冬,梁啓超先生來校演講,以“君子”為題。其引述易經中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及“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勉勵同學,學校遂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採為校訓。
擴大規模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三月初,唐國安校長病逝校內寓邸。外交部令周詒春繼任校長。周校長任內,因財政比較寬裕,故對外設法擴充留美學額;對內一面增加在校學生數目,一面添置設備與建築。而自民國三年(1914)起,更間年選派專科女生十名(有時不足額)留美,由公開考試決定。民國七年(1918年)一月四日周校長以力微任重,勞頓成疾,懇請辭職,外交部批准。
自周詒春校長辭職以後,清華校長之人選幾經更迭。起先外交部派張煜全為校長。張因體弱多病,終日與藥瓶為伍,學生大為不滿。民國八年元月張煜全校長以學風(上年十二月廿三日學生會開成立大會,張加以干涉,發生風潮,至於罷課。)理由辭職獲准。外交部繼派羅忠詒繼任,但同學對羅表示拒絕,致未能到校而請辭;因當時無人被允任為清華校長,故董事會選其主席嚴鶴齡為代理校長。同年八月,外交部派金邦正為清華校長;金邦正校長在民國十一年向外交部辭職。四月,部令派曹雲祥為代理校長,十月六日,曹雲祥正式署理校長,在任約六年。
學術規模突破
曹校長任內,清華的學術規模有了巨大之突破。如在中華民國十四年春成立國學研究所,聘請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李濟諸先生為導師。同時,也開始招收大學部學生,分文、理、法三院,並附設研究所。設立大學部之目的,在於由國內造就國家需要之人才,而不僅是為出國留學作預備。且考慮到退還庚款有限期,恐日後難以為繼。略帶一提,在民國十六年由汪鸞翔(字鞏庵)撰詞,何林一夫人作曲,清華始有中文校歌
民國十七年曹校長辭職獲准。嚴鶴齡再度被任命為代理校長,於一月十四日到職,四月請辭。外交部派温應星繼任校長,僅二月,因北伐成功,北京政府消滅,温亦離職。八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改“清華學校”為“國立清華大學”,任命孫科為校長,孫不就,改任羅家倫為校長。羅校長於九月十八日就職,對校內組織,多所改易。當國民政府統一北方時,原屬外交部之清華董事會因之消滅,而清華之隸屬問題又起,大學院欲收歸轄下,但外交部則藉口外交關係不肯放手,終由二機關會轄,另由二單位合組一董事會治理。董事會之存在一直為人所詬病,主要是因為清華之整體發展常因董事會之權限過大而處處受阻。所以民國十八年四月三十日,國民政府行政院議決,將清華基金經整理後,改由“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管理。 “清華校務及遊美學務基金保管委員會”在南京開會通過上項議決案。民國十九年五月,清華學生對羅校長有不滿表示,羅亦以學風為理由而辭職。羅氏離校後,清華校長虛懸達十一月之久,其間校務由校務會議維持。另一方面,董事會問題因羅校長的努力,終使大學院及外交部合派之董事會撤銷,清華遂直隸於教育部。
之後,於中華民國二十年(1931年)三月十七日國民政府任命吳南軒為校長,四月十六日就職。又因與師生不合,而於6月25日離開北平。教育部在清華師生的壓力下,委派翁文灝教授代理校務。翁文灝於七月起開始代理校務,但於九月中旬即辭去代理兼職,教授會與學生會開會挽留無效。最後,由於範源濂的極力推薦,中央決定派梅貽琦為校長。梅貽琦校長終能獲得清華師生的充分支持,一直續任至一九四八年底才離開。一九五五年在新竹覆校後,又繼任校長,直到1962年5月病逝為止,前後共三十一年之久。
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月七日蘆溝橋事變,抗日戰爭爆發,未幾平津淪陷。八月,清華大學奉令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在長沙合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任命蔣夢麟、梅貽琦、張伯苓三校長為臨大校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共維校務。十月十日,臨大正式開課,校址設長沙小吳門外韭菜園聖經書院,理工學院在長沙對岸嶽麓山嶽麓書院上課,文學院在衡山上課。但是,戰況吃緊,容不下一張書桌。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一月,上海戰事惡化,南京淪陷,政府遷都重慶,不得已只得再將臨大遷往雲南昆明。第一學期結束後,除器材書籍,已陸續分批運往昆明外。全校師生,分海陸兩途入滇:(一)海線:自長沙乘粵漢鐵路至廣州,以廣州珠江對岸之嶺南大學為招待站,然後分批自廣州乘船至香港,由港乘輪至安南之海防,再自海防乘滇越鐵路,分三日抵達昆明。 (二)陸路:組織“湘黔滇旅行團”,由政府派陸軍中將黃師嶽擔任團長,率領師生三百餘人,於二月十九日自長沙出發。由長沙至益陽系搭船,再由益陽步行經過湘西抵達沅陵。由沅陵至晃縣系乘卡車,乘卡車是顧及當時湘西局勢不靖,為師生安全起見,有必要快速通過。嗣後穿越雲貴高原,直達昆明,完全步行。於4月28日平安抵達,沿途歷時68天。臨時大學遷滇之後,即奉令改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西南聯大的領導體制和行政組織系統是沿襲長沙臨大原有的體系,並遵照國民政府在民國二十七年頒發的《大學組織法》之規定施行的。常務委員會為學校最高權力機構,以清華梅貽琦校長任常務委員會主席。三校校長中,北大校長蔣夢麟和南開校長張伯苓同時在重慶任職,所以較少來校,而清華校長梅貽琦常駐昆明,是實際掌理校務者。
民國二十七(1938年)年5月1日聯大在昆明、蒙自兩地開課。文、法商兩學院在蒙自上課,理、工學院在昆明上課。理學院租借西門外昆華農業學校為校舍,工學院租借拓東路迤西會館、江西會館、全蜀會館,總辦事處設在城內崇仁街,同時在城西三分寺附近購地一百二十餘畝建築校舍。一學期後,文、法商學院遷回昆明,租借昆華工業學校為校舍。新設的師範學院(民國二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成立)租借昆華中學為校舍,總辦公室遷至才盛巷二號,繼而遷至昆華工業學校。民國二十八年春校舍落成,總辦公室及文、理、法商學院集中至新校舍。二十九年日軍侵入越南,重慶政府欲聯大遷往四川,而聯大隻在四川敍永暫設分校。一年級新生及先修生在敍永上課,校本部仍留昆明不動。次年夏,局勢趨向穩定,敍永分校便告結束,學生六百餘人遷返昆明上課。
在教學條件上,遠較戰前清華為差。由於戰事影響,大部分儀器設備未能遷出,淪於敵手,遷出的部分貴重圖書亦在北碚毀於日機之轟炸。此一時期,不僅儀器設備差,圖書亦十分缺乏,學生閲讀的指定參考書或者沒有,或者只有很少幾本,學生要上圖書館排長隊擠借,形成“搶”風,館門屢次被擠破。因搶借參考書或過期不還而被記過的學生,佔聯大受校紀處分的學生的大多數。這種現象在教育史上應是難得一見的吧!而清華研究院方面,在抗戰爆發後曾一度停辦。二十八年度開始恢復文科研究所。二十九年起,先後恢復法科研究所與理科研究所。除了文、法、理科研究所外,清華尚有特種研究所。特種研究所是清華利用庚款基金利息單獨舉辦的,包括農業、航空、無線電、金屬、國情普查五個研究所。農業研究所成立於民國二十三年,航空研究所於二十五年設於南昌。無線電、金屬研究所則於二十六年籌辦於長沙。抗戰後,農業、航空、無線電研究所也先後輾轉遷滇,並在昆明正式成立金屬研究所,又與社會部合作,成立國情普查研究所。除了航空研究所設於白龍潭外,其它四個研究所均設在大普吉。二十八年,政府宣佈庚款暫行停付,清華之特種研究所仍設法在昆明繼續維持。三十二年五月,廢除不平等條約,庚子賠款止付,自此清華經費改由國庫撥給。特種研究所亦仍在昆明繼續工作。隨着抗戰勝利,清華復員北上,五個研究所相繼結束了它們的工作,其設備、人力等均分別併入有關各系。
返回北平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西南聯大暫時仍在昆明繼續課業。三校復員工作開始籌備。11月,梅校長飛返北平,接收清華園校舍。日軍佔領下之清華園,因以校舍供作軍營,八年蹂躪,面目全非,需大事修繕得以覆校。翌年,五月四日西南聯大結束,特在昆明立碑以紀念三校在抗戰八年中的艱苦合作。而聯大師範學院則改為國立昆明師範學院。三校分別復員,清華園修葺整理,頗費周章,於10月10日才恢復上課。

國立清華大學校訓

該校校訓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源於周易乾坤二卦,卦辭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緣民國三年冬,梁啓超先生來校演講,講題為“君子”,即以此辭為中心內容,激勵清華學子發憤圖強,並把此二卦辭作了如下的詮解:
“乾象言:君子自勵猶天之運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學者立志尤須堅忍強毅,雖遇顛沛流離,不屈不撓;若或見利而進,知難而退,非大有為者之事,何足取焉。人之生子世猶舟之航海,順風逆風,因時而異。如必順風而後帆,登岸無日矣。”
“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寬厚猶大地之博,無所不載。君子責己甚厚,責人甚輕。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蓋惟有容人之量,處世接物,坦然無所芥蒂,望之儼然,此所以為厚也,此所以為君子也。”
接着,梁先生又引申勉勵清華學生説,“清華學子,薈中西收新文明,改良我社會,促進我政治,所謂君子人者,非清華學草,今日之清華學子,將來即為社會之之鴻儒,集四方俊秀,為師為友,相磋相磨,他年遨遊海外,吸表率,語、默、作、止,皆為國民所仿效,設或不慎壞習,慣之傳行,急如暴雨,則大事僨矣。深願及此時機,崇德修學,勉為真君子,異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瀾,作中流之砥柱,則民國幸甚矣!”
這次演講以後,學校即以此八字為校訓,作圖制徽,永久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