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璋

鎖定
國璋 (1839-1900) 字子達,杭阿坦氏,隸蒙古 鑲白旗,京口(今鎮江)駐防。知府銜候補直隸州知州,賞戴花翎,軍機處存記,大計卓異。
中文名
國璋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39年
逝世日期
1900年
代表作品
《峽江圖考》
子達

國璋個人生平

國璋“年十六,以幕遊蜀”,為川督駱秉璋所賞識,“旋以軍功保敍知縣”,歷任隆昌縣、榮縣、華陽縣、江津縣、巴縣、內江縣、宜賓縣知縣,重慶府江北理民同知、涪州知州。國璋為官清廉,剛正不阿,體恤民情,精幹明決。“所至有政聲,江津、巴先後攝篆者三次,興利除弊,事無不舉。”
國璋為官特別重視教育,1879年在江津知縣任內募建聚奎書院(今重慶市江津聚奎中學),並獎勵資助學習成績優秀的讀書人,“士民尤愛戴”。

國璋個人品質

國璋剛正不阿,疾惡如仇。1886年在巴縣知縣任內發生第二次重慶教案,國璋不懼壓力,堅持懲辦不法教首,顯示出民族氣節,得到地方民眾的愛戴。重慶佛圖關前(今鵝嶺公園)原有遺愛祠,即為紀念國璋治渝政績。

國璋個人作品

國璋作品 國璋作品
1900年國璋卒於內江任所,誥授朝議大夫,晉封中憲大夫。葬於鎮江南郊八公洞山。著有《峽江圖考》(三峽最早的水道圖)、《教種山蠶譜》、《重慶府治全圖》,以及《江北輿地全圖--題識》等。
國璋書學蘇靈芝,其父慶雲(江西鹽法道)、伯慶安(河南開封府理民同知)、弟國炳 (內閣侍讀學士)、國裕(清光緒癸未科進士)皆以書名。與翁同龢(1830~1904)為姻婭,今《翁同龢日記》、《松禪尺牘》中尚有略歷可考。

國璋

皇清誥授朝議大夫、知府銜候補直隸州知州、四川宜賓縣知縣杭阿坦公
暨配黃廓特羅恭人墓誌銘
華陽 陳紹炘 撰
華陽 顏楷 書
吾蜀西教釀禍,甚於光緒丙戌(1886)重慶案,卒能使外人悦服,費不糜而事平者巴縣官杭阿坦公也。熾於乙未(1895)成都、敍南等處案,凡案地面官皆參撤,有為外人素敬畏,不敢挾以去位者宜賓官杭阿坦公也。烈於戊戌(1898)川東各屬打教案,椎埋輩乘間竊發,風鶴頻驚,有能使轄境清謐,民教釋釁如初者權江北廳官杭阿坦公也。
公性沈毅,有奇行。年甫冠即受知於蜀督駱文忠公;赴引又為大學士寶公佩珩所稱許,以為非百里才也。同治間有詔薦人才,滇撫張公月卿特舉公,得旨軍機處存記。外人前欲駛輪船入川江,蜀督仲良劉公知公能,檄往宜昌截止,已而果不行,劉大奇公,舉公卓異。日本人來渝開埠,地方頗動搖,蜀督鹿滋軒公檄公往鎮理,卒無事,鹿嘉公能,特予明保,公於是駸駸乎以熟習洋務名。
公自二十一歲宰隆昌後疊膺繁劇,中間治巴縣最久。巴故多外人,公以誠信接,不暱不絕,外人雅重公且服公之理,民教極協。嗚呼!公殆治之於未然者乎,此公之能也,而公良苦矣。吾居公幕近十稔,巴縣、宜賓案吾得而見之聞之,措理已不易,尤不若江北之甚。吾謂中朝自有教案,實守土者之一大奇厄,其治之也古無可法,今無可師,難矣哉!同治初年天津案,曾滌生節相以不世之才猶形竭蹶況下者乎。吾又謂教案關朝廷榮辱,其機甚危,當其事者毗柔毗剛皆不可任,彼硜硜動輒以去就爭者無益也,必委曲堅忍終以平其事為能,公真其人乎!其他美績,如宰華陽,則釋冒盜徵銀者不妄殺;宰宜賓,則教織飼山蠶者制有譜;力賑涪州饑民,馳解內江兵厄。凡所治民皆生祀。上理可知奚瑣瑣述為。
公性特廉,歿後如劫無所存。嗚呼!以公之才,與夫世之華袞名讋天下者計之,豈獨歉彼耶?而遲滯不得遷,以盡其才,以升以崇以厚遺其子孫,此士友之所悲也。雖然以公之名,蜀中孺婦皆知之,生也祖之父之,歿也哭之祝之,與夫世之華袞無聞天下者計之,豈不勝彼耶?此又士友所不必悲也。
公諱國璋,字子達,京口駐防蒙古鑲白旗人。父慶雲,官江西鹽法道。公嫡配黃廓特羅氏,慈儉温惠,早年卒。公子十,廷啓、廷繼均知縣,廷治、廷鈞、廷銓監生,廷康、廷元、廷光、廷益、廷椿俱幼讀。女五,長適京口旗文延淦,次適候選知縣江槎。孫延齡、延熙。孫女一。公以光緒己亥年二月卒於署任四川內江縣官廨,年六十有一。其子廷啓卜兆於鎮江府丹徒縣八公洞之泰山窪,奉公柩與黃廓特羅恭人合葬其地。廷啓以吾知公事尚稔來請,吾銘銘曰:
公官世變,惟正之求。
弭亂消患,夷夏同庥。
温温恭人,女德無尤。
同穴納銘,為識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