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球滄桑

鎖定
《國球滄桑》是一部講述中國乒乓球運動滄桑歷程的四集歷史文獻紀錄片。
中文名
國球滄桑
作品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地區
大陸
集    數
4 集
每集時長
30 分鐘

目錄

國球滄桑簡介

2002年歲末,中國乒乓球隊迎來了第50個生日,一部講述中國乒乓球運動滄桑歷程的四集歷史文獻紀錄片《國球滄桑》,也已由中央電視台新影製作中心攝製完成,將在中央電視台第一套《紀錄片》欄目中播出。
從1959年容國團奪取新中國第一個世界冠軍,到26屆世乒賽奪取三項世界冠軍,再到1971年乒乓球外交震撼世界,乒乓球奏響了一曲跨越半個世紀的輝煌樂章。
在《國球滄桑》中,幾代國球隊員的成長經歷將通過珍貴的電影膠片顯現。 [1] 

國球滄桑劇情

20世紀初,上海四馬路大新街有一家文具店。店主王老闆常赴海外採購文具,一次到日本,看到了乒乓球表演,於是買了一些乒乓器材帶回上海,並在店內作示範。從此,打乒乓球的人日漸增多。這是乒乓球首次進入中國。
中國人追逐乒乓夢想的歲月從此開始,一次次失敗並沒有磨滅中國人的鬥志,1959年容國團衝擊第二十五屆世乒賽男子單打冠軍的寶座。這是一場殊死的較量,誰將成為王者,整個世界拭目以待。通往世界冠軍之路厚重而神秘的大門向中國人隆隆洞開了,容國團不負眾望,奪取中國第一個世界冠軍。從這時開始,乒乓球真正的成為中國大地最普及的運動,更創造了長達四十餘年的體壇輝煌,被譽為中國的國球。

國球滄桑分集介紹

伴隨着乒乓球在中國這100年的發展,中國乒乓球隊也從建國初期的默默無聞,一步一步走向世界,成為世界頂尖的乒乓球強隊,這中間,又有着怎樣不為人所知的故事呢?四集紀錄片《國球滄桑》就為我們記錄了中國乒乓球隊成立之後所走過的不平凡的成長道路。
《國球滄桑》 《國球滄桑》
中國乒乓球隊的成長道路《國球滄桑》(1)
湖北路,是上海市一條普通的街道,現代化的建築和擁擠的車流早已淹沒了往昔的歷史。人們不會想到,這條街和乒乓球會有什麼必然的聯繫。然而,追溯中國乒乓球運動的歷史又必然以這裏為起點。 時光倒退100年,上海有名的四馬路商鋪林立,四馬路上的大新街就是今天的湖北路。路邊一家名為王記文具店的老闆很會做生意。他到日本時看到一種很新鮮的娛樂方式,於是買回一些器材擺在店內招攬顧客。王老闆更是親自揮拍示範,這種娛樂運動就是後來風靡中國大地的乒乓球。王老闆使用的球拍,樣子應該和這把一百多年前的球拍差不多。在乒乓球還沒有傳入中國之前,英國的貴族們早已經開始用這種蒙着羊皮的長柄球拍玩一種叫桌上網球的遊戲了。因為空心球和球桌球拍相擊發出乒乒乓乓的聲響,於是乒乓球也就此得名。當然,那時的乒乓球只是有錢人們消遣的娛樂方式。直到1926年,第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倫敦舉行,世界乒乓大戰才由此拉開帷幕。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大多數中國人,還不知道乒乓為何物。不過,在一些開放的港口城市,乒乓球已經像很多海外舶來的新鮮玩藝一樣,成為一種時髦的消遣了。得風氣之先的上海,不但成為了最早傳播乒乓球運動的城市,也成了乒乓球運動發展最快的地方。不少乒乓球組織和球隊相繼成立,並於1924年夏天舉辦了全市第一屆乒乓球團體賽。此後,乒乓球比賽又發展到全國的很多城市。到三十年代,生產乒乓器材的中國乒乓公司在上海建立,以推廣乒乓球運動為主要內容的雜誌《乒乓世界》,每期封面上都會推出一位當時的乒乓明星。那時的人們開始探索乒乓與國民體育的關係,而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的消息也讓喜愛乒乓球的人們開始憧憬外面的世界。人們料想不到,二十年後,中國第一個世界冠軍即將誕生在乒乓球賽場上。
《國球滄桑》 《國球滄桑》
中國乒乓球隊的成長道路《國球滄桑》(2)
1960年的冬天格外寒冷,而此時,從全國挑選出來的號稱一百單八將的108乒乓好手,正在緊張備戰即將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十六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對於這次新中國第一次舉辦的世界性體育比賽,全國的人都在觀望着,可就在此時,一個驚人的消息卻在隊裏傳開了。
中國乒乓球隊的成長道路《國球滄桑》(3)
《國球滄桑》 《國球滄桑》
1961年,中國乒乓球隊在第二十六屆世乒賽一舉奪得三項世界冠軍,創造了中國體育史上前所未有的輝煌。歷經了三年災害困擾的中國人,又一次從乒乓球的勝利中尋找到了振奮民族精神的鬥志。時任總書記的鄧小平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即宣佈:把這些為國爭光的英雄們請來,給他們慶功。 這一夜,人民大會堂的燈火格外明亮。賀龍、彭真等中央領導同志為乒乓健兒召開了隆重的慶功會,也是在這一晚,乒乓隊員們給正在外地陪同外賓訪問不能趕回來喝慶功酒的陳毅元帥發去了一封電報。
《國球滄桑》 《國球滄桑》
中國乒乓球隊的成長道路《國球滄桑》(4)
1970年夏天,文化革命已進入了第四個年頭。中國乒乓球隊在周恩來總理的支持下總算恢復了訓練。這時,全隊正拉上乒乓球枱,遠赴山西屯留的國家體委五七幹校,準備通過勞動鍛鍊隊伍。 在山西屯留的這個倉庫裏,幾張簡陋的球枱陪伴隊員們度過了一段動盪的歲月。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