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獸

鎖定
國獸(英文:National Animals),就是代表一個國家的動物,其象徵意義不言而喻。與國鳥國花國旗國歌的意義類似,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精神的一種象徵。因此,那些被選定為國獸的動物,一定是為這個國家人民所喜愛的、珍貴、特產或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的動物。由於環境污染、棲息地碎片化和人類的濫捕,不少動物數量日趨減少,有的甚至絕滅或正處於滅絕的邊緣。為了保護這些人類的朋友,世界上已有多個國家和地區確定了國獸。也有很多動物並未正式被定為“國獸”,但這些動物得到該國國民的普遍青睞,成為國家象徵。
國獸講究氣勢、珍奇、特色、形象,所以有的雄壯威猛,有的萌態可掬。中國的國獸是大熊貓,俄羅斯是北極熊,印度是老虎,澳大利亞的是袋鼠,美國是美洲野牛
中文名
國獸
外文名
National Animals
分    類
動物
分    佈
約近百個國家與地區
意    義
國家象徵
數    量
100餘種

國獸重大意義

2016年5月9日美國第44任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在一份法案上簽字,從而正式確立美洲野牛為美國國獸。成為國獸後,美洲野牛的地位已經與美國國鳥白頭海雕比肩。因為美國是第一個確定國鳥的國家,1782年6月20日,美國在發表《獨立宣言》6年之後,美國國會通過決議,把瀕臨滅絕的白頭海雕(亦稱白頭鷹)選定為美國國鳥,並把它作為美國國徽的圖案。這次確定國獸將這一國家象徵性的動物又一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1] 
至2016年已經有近80個國家確定了國獸或象徵本國的動物,這其中大都是分佈在該國或該地區的特有動物,譬如中國大熊貓、俄羅斯北極熊、印度老虎、澳大利亞袋鼠、美國美洲野牛、泰國大象、孟加拉國孟加拉虎、秘魯駱馬、英國雄獅、蒙古野馬、沙特單峯駝、新西蘭綿羊、甚至澳洲考拉等,可能都是不少人心目中的國獸之選。但也有些國家的國獸不是實物,而是有象徵意義的圖騰,譬如朝鮮的千里馬,捷克共和國的雙尾獅等。 [1] 
無論是不是能像美洲野牛一樣轉正冠名“國獸”,這些動物都已成為國家或地區的代表性象徵,也讓人們由此欣賞到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國獸國家象徵

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是美洲野牛唯一從史前生活至今的地盤。這種身軀龐大的動物,於數十萬年前跨越亞洲和北美大陸橋進入美國,並佔據了北美“最大陸地動物”的稱號。美洲野牛成年公牛可達1.8米高,體重近1噸。據報道,它們看似笨重,實際奔跑速度快,轉彎靈活,善於跳高,還是游泳好手。野牛嗅覺和聽覺靈敏,雖然是近視眼,但並未妨礙它們生息繁衍。成為國獸後,北美野牛的地位堪比美國國鳥白頭海雕。法案起草者之一、眾議員威廉·萊西·克萊這樣評價:“沒有其他本土物種比這種高貴的動物更能講述美國故事。” [2] 
俄羅斯:要選出一個對“戰鬥民族”俄羅斯國家形象的比喻,恐怕沒有人會認為還有比北極熊更合適的了。這種和北美野牛相比,在身材、力量、兇猛程度上毫不遜色的動物,作為俄羅斯的象徵,已深入人心。在俄羅斯人心目中,北極熊是勇敢、力量和智慧的象徵;俄羅斯杜馬第一大黨、俄最大政治力量統一俄羅斯黨,就採用北極熊作為其黨徽。該黨目前在國家杜馬內形成穩定多數,為總統普京和總理梅德韋傑夫的施政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如今由於全球氣候暖化北極融冰,北極熊的家園正日漸縮小。 [2] 
澳大利亞:袋鼠榮居澳大利亞國徽上的主角,袋鼠一直以它可愛乖巧的形象被很多人所喜愛。澳大利亞人把袋鼠作為國家象徵,可能是看中了袋鼠那種永遠向前跳躍、從不後退的開拓精神。袋鼠是澳大利亞的象徵物,出現在澳大利亞國徽中,以及一些澳洲貨幣圖案上。許多澳洲的組織團體,如澳洲航空,也將袋鼠作為其標誌。澳大利亞軍隊的車輛,艦船在海外執行任務時很多時候都會塗上袋鼠標誌。 [2] 
中國:胖嘟嘟、萌萌噠的熊貓,以其可愛的形象深受國內外民眾和友人的喜愛。這個宛如誕生在黑白鏡頭下的“胖糰子”曾多次出國擔任友好使者,為中國發展對外友好關係,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大熊貓還不能正式稱得上是“國獸”,但作為“國寶”,可謂當之無愧。目前,中國不再將大熊貓作為“國禮”對外贈送,而是採用租借和合作研究等方式,它的海外之旅仍在繼續。 [2] 
英國:獅子素來是英國的象徵。早在中世紀,獅子就成為國王的寵物,被尊養在倫敦塔內。由於英格蘭國王亨利一世勇敢而又英明。他推崇法治,人們給他起了個綽號“正義之獅”。他是首位把“叢林之王”獅子作為皇室標誌的英格蘭國王。1189年,因勇敢而著稱的“獅心國王”理查一世即位。到那時,著名的“三獅徽章”已經問世。如今,人們可以在英格蘭運動隊的運動衫上領略這種徽章的風采。英國人也和獅子一樣,有着傲慢,強勢的性格。
西班牙:西班牙人對牛的喜愛,不是一兩句話能説完的。在世界盃、歐洲盃的賽場上,西班牙球迷總是將牛的形象,畫在國旗上。西班牙鬥牛的歷史由來以久。在阿爾塔米拉巖洞中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巖壁畫中,就有人與牛搏鬥的描繪。西班牙鬥牛起源於西班牙古代宗教活動(殺牛供神祭品),13世紀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世開始這種祭神活動,據説,曾統治西班牙的古羅馬的凱撒大帝就曾騎馬鬥牛。在這之後的約六百年時間裏,鬥牛一直是西班牙貴族顯示勇猛驃悍的專利項目。後來演變為賽牛表演。在這個伊比利亞半島上,鬥牛被視為一種高貴的藝術,從每年的3月19日——聖約瑟夫日開始,到10月12日西班牙國慶節這長達7個月的時期,成為鬥牛季。其中3月時在瓦倫西亞著名的火祭節以及6月時在格拉納達的聖體節都將進行一系列隆重的鬥牛賽,另外,普及到民眾中的就是人們熟悉的一年一度的奔牛節
意大利:意大利和狼,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狼是羅馬帝國的象徵,在羅馬富麗堂皇的康塞瓦託利富內珍藏着一尊“母狼育嬰”的青銅雕塑。它是羅馬城的歷史象徵,是羅馬的城徽。每一個來到羅馬的人都要到富里去瞻仰一下這個偉大而神奇的古羅馬雕塑,去聆聽一下羅馬建城的血腥歷史。正是這個母狼哺育了羅馬城的創建者,因而,母狼塑像就被當作了羅馬的城徽。甚至動物界的母狼也被羅馬人當作恩獸來對待了。現今在意大利很多地區,依然有崇拜狼的傳統
印度:國獸是老虎,在種類上屬於孟加拉虎,也稱印度虎或南亞虎。虎是亞洲獨有的大型貓科動物,屬於高度瀕危物種。印度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政府倡導下大量砍伐森林,虎的生境日趨惡化;而過度獵殺,特別是受動物貿易的驅使,更使印度虎的數量急劇下降。1970年印度政府制定了禁止獵虎的法律。1973年,當時的英甘地總理倡導實施“保虎計劃”,劃定了9個國家公園為虎的特別保護區,後來又增加了14個。1984年,印度森林部門的官員宣佈:野生虎的數目已由1972年的1827只,增加到4000只,1989年又上升為4334只,印度虎終於脱離了險境。自20世紀後,除西部地區外,從乾旱的叢林曠野,到潮濕的常綠林帶,印度虎幾乎遍及全國。位於喜馬拉雅山腳下北方邦的科比特國家公園是1973年保虎運動的誕生地,在印度政府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努力下,這裏已是虎蹤頻頻。印度已成為全球擁有老虎數量最多的國家。這是印度人民引為自豪的,他們自稱是“虎之國”,説虎是“森林的驕傲”。有一句印度詩説:“虎啊虎,你照亮了夜的森林。”印度人對虎又敬又畏,稱虎“一半是上帝,一半是魔鬼”。並希冀借虎之力驅除恐怖和災禍。 [3] 

國獸保育標誌

世界自然基金會標誌(WWF) 世界自然基金會標誌(WWF)
WWF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 Fund for Nature)的英文縮寫。大熊貓作為WWF的知名標誌,在全球廣泛使用,併為世人所熟知。1961年,大熊貓"熙熙"到英國倫敦動物園借展,造成萬人空巷的場面。WWF認識到一個具有影響力的組織標誌可以克服所有語言上的障礙,於是一致贊同將大熊貓動人的形象作為該組織的象徵。從此,可愛的大熊貓便成為全球自然保護運動的一個偶像性標誌。WWF的熊貓標誌是註冊過的商標,任何個人和單位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不得使用此標誌。WWF的合作伙伴有可能獲得使用這個標誌的權力。 [4-5] 
為進一步促進和規範大熊貓保護宣傳活動,打造中國獨特的大熊貓保護生態文化,中國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委託《中國綠色時報》開展大熊貓保護徽標徵集活動,通過專用圖標為大熊貓保護製作一張專用名片。為廣泛徵集大熊貓保護徽標優秀設計作品,中國綠色時報社將在2012年9月1日至10月31日面向全社會公開徵集大熊貓保護徽標設計方案,從中選出40個優秀設計作品,併為入圍作品的作者提供獎勵,獲獎者還將獲得參觀四川卧龍自然保護區和中國大熊貓研究中心的機會。

國獸國獸名錄

[6] 
1
(學名:Panthera uncia
阿富汗(Afghanistan)
是一種重要的大型貓科食肉動物和旗艦種,由於其常在雪線附近和雪地間活動,故名“雪豹”。雪豹具有高度發達的分配血液、調節呼吸等技能。對氧化變化很敏感。紅血球直徑很小。血球比容計指標跟血液中的大量紅血球相符。雪豹原產於亞洲中部山區,中國的天山等高海拔山地是雪豹的主要分佈地。其皮毛為灰白色,有黑色點斑和黑環,尾巴長而粗大,有“雪山之王”之稱。 [7] 
雪豹 雪豹
2
大黑馬羚(學名:Hippotragus niger variani
安哥拉(Angola)
亦稱安哥拉大貂羚,是黑馬羚三個亞種中的其中一種,是安哥拉的特有亞種,僅在庫安都河(Cuando River)流域繁殖生活。頭上的一雙大,最長可達1.6米。成熟的雄性平均體重可達238千克,高116至142釐米,角的長度由81至165釐米不等;雌性平均體重220千克,比雄性略為矮小,一雙角的長度在61至102釐米不等。大黑馬羚在安哥拉是一種崇高的動物,是這個國家的象徵。 [8] 
大黑馬羚 大黑馬羚
3
馬鹿(學名:Dama dama
奧蘭羣島(Aland Islands)
愛爾蘭(Ireland)
是有蹄類與偶蹄目中的大型動物,雄鹿有着碩大的鹿角,於春季開始成長,並於每年冬季脱落。它們的皮毛視季節與棲息地的種類,會有不同的色澤,毛色在冬季普遍為灰色或其他較淺的顏色,夏季的顏色則較紅、較深。也是反芻動物,有着四個胃室,以草、植物、樹葉與樹皮為食。 [9] 
馬鹿 馬鹿
4
黇鹿(學名:Dama dama
安提瓜和巴布達(Antigua and Barbuda)
是鹿科的一種反芻動物,頭上的鹿角一般有60釐米長。全身毛黃褐色、有白色條紋,角的上部扁平或呈掌狀,尾略長,性温順。黇鹿有黑化和白化等多個變種。普通的黇鹿身上長有斑點,很容易與梅花鹿混淆。
一般生活在歐洲南部地中海的樹林中,喜歡羣居,以草、嫩枝和樹葉為食,特別擅長奔跑。它的皮毛夏天呈棕黃色,有白色斑點,冬天全部變成有黑色斑紋的灰色。黇鹿是由羅馬人1169年再次帶回歐洲北部和西部。 [10] 
黇鹿 黇鹿
5
耳廓狐(學名:Vulpes zerda
阿爾及利亞(Algeria)
是世界上最小的犬科動物,如小貓一般大小。具有從乳白色至淡黃色的皮毛,白色的腹面和一條未梢呈黑色的尾巴。為了在熱而柔軟的沙地上行走時對足加以保護,它的足底被有柔毛。巨大的耳朵易於鑑別,耳長15釐米,耳朵與身軀的比例在食肉動物中首屈一指。耳廓狐的大耳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逐步形成,通過耳朵散熱,以適應沙漠乾燥酷熱的氣候,同時又能對周圍的微小聲音迅速作出反應。 [11] 
耳廓狐 耳廓狐
6
袋鼠(學名:Macropus rufus
澳大利亞(Australia)
有11屬63種。頭小,尾長而被毛,基部變粗;後肢比前肢顯著強大,雌獸都有很發達的袋囊,內有4個乳頭,適應跳躍生活、草食性。具有類似反芻的消化方式,能佔據對其他大型哺乳動物不利的區域。雌獸在袋囊中有了幼仔後,仍可交配受孕,但受精卵發育到100個細胞就停止發育;如袋囊中幼仔死亡,胚胎則繼續發育,幾周後第2個幼仔又可降生。 [12] 
袋鼠 袋鼠
7
卡拉巴赫馬(英文名稱:Karabakh Horse)
阿塞拜疆(Azerbaijan)
是一種出自乾旱山地的競賽騎乘用馬,以其產地、位於南高加索的卡拉巴赫山區命名。該品種憑藉其性格和速度聞名於世。1949年,阿塞拜疆的Agdam育馬場通過努力“還原”了這一品種,卡拉巴赫馬也藉此恢復了大多優點。1956年,前蘇聯政府甚至將一匹名叫Zaman的卡拉巴赫馬與汗血寶馬一起送給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作為禮物。 [13] 
家馬 家馬
8
大西洋藍槍魚(學名:Makaira nigricans
巴哈馬(Bahamas)
大西洋特有的一種旗魚。它們主要吃海面上多種的生物。它們會用其槍來刺、傷害或殺死獵物,之後再回來享用。大西洋藍槍魚是出名供垂釣的魚,其肉質含有高脂肪,故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大西洋藍槍魚分佈在大西洋的熱帶及温帶海域,但較多出沒於西部。它們主要都會生活在海洋,遠離陸地。雌魚可以生長到比雄魚重4倍,達到540-1800千克。 [14] 
大西洋藍槍魚 大西洋藍槍魚
9
孟加拉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tigris
孟加拉國(Bangladesh)
印度(India)
緬甸(Malta)
體長160-250釐米,尾長90-120釐米,體重150-250千克。毛色也介於西伯利亞虎華南虎之間,體毛又短又亮,條紋細長而清晰,虎尾則更為尖細,四肢也顯得較長,軀體顯得更高。是存量最多的一種虎,也是現今分佈最廣的老虎,當年曾是英國殖民者最喜愛的捕獵對象。孟加拉虎在漆黑的熱帶森林中有黑色的變種,不過很稀少。變種有白虎,雪虎,金虎。 [15] 
孟加拉虎 孟加拉虎
10
歐洲野牛(學名:Bison bonasus
白俄羅斯(Belarus)
波蘭(Poland)
為美洲野牛屬內的一種,且為歐洲最重的陸上動物。一般的歐洲野牛約長2.9米,高1.8至2米,重600至1000千克。比同屬的美洲野牛較瘦及較輕,且在頸部、頭部和前半部的毛髮都較短。歐洲野牛居住在森林裏。它和原牛不同。其現在為瀕危物種。在過去,它們常被殺來製成皮革和角杯。 [16] 
歐洲野牛 歐洲野牛
11
中美貘(學名:Tapirus bairdii
伯利茲(Belize)
中美貘體長198- 202釐米,體重240 - 400千克。臉部、喉部有一塊乳白色印記,面頰上則各有一個暗點。身體的其他部分則為深褐色或灰褐色。是三種美洲貘中體型最大的,也是墨西哥到南美地區所見的最大陸生哺乳動物。棲息在茂密的熱帶雨林中,通常單獨或成對活動。白天在林中休息,夜間到附近叢林中覓食。吃水生植物、樹葉、細樹枝、嫩芽與低矮植物上的果子。有時也損壞莊稼,喜歡在泥中跋涉、水中嬉戲。 [17] 
中美貘 中美貘
12
獅子(學名:Panthera leo
亞美尼亞(Armenia)
比利時(Belgium)
保加利亞(Bulgaria)
埃塞俄比亞(Ethiopia)
肯尼亞(Kenya)
利比里亞(Liberia)
盧森堡(Luxembourg)
荷蘭(Netherlands)
新加坡(Singapore)
斯里蘭卡(Sri Lanka)
英國(United Kingdom)
獅子體型大,軀體均勻,四肢中長,趾行性。頭大而圓,吻部較短,視、聽、嗅覺均很發達。犬齒及裂齒極發達。皮毛柔軟。爪鋒利,可伸縮。尾較發達。有“草原之王”的稱號,是非洲頂級的貓科食肉動物。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長長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生活在熱帶稀樹草原和草地,也出現於灌木和旱林。肉食,常以伏擊方式捕殺其他温血動物。 [18] 
獅子 獅子
13
座頭鯨(學名:Megaptera novaeangliae
百慕大(Bermuda)
為熱帶暖海性鯨類。身體較短而寬,一般長達13-15米。最大記錄雌性18米。體重25-30 噸。它的頭相對較小,扁而平,吻寬,嘴大,嘴邊有20-30個腫瘤狀的突起,有趣的是每個突起的上面都長出一根毛,而身體的其他部位卻全都沒有毛。鯨鬚短而寬,每側都在200條以上。座頭鯨以其躍出水面姿勢、超長的前翅與複雜的叫聲而聞名。活動時多一雙一對活動,性情温順,有洄游習性,惟游泳速度較慢。主食為小甲殼類和羣遊性小型魚類。棲息於世界各大洋。 [19] 
座頭鯨 座頭鯨
14
羚牛(學名:Budorcas taxicolor
不丹(Bhutan)
體形粗大,肩高110-120釐米,雄性體重可達400千克,最大者肩高可達2米,重達1噸。雌雄均具短角。是一種分佈在喜馬拉雅山東麓密林地區的大型牛科食草動物。棲息於2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區,喜羣居,每羣約20-30頭,多至50頭。體型雄健,性情兇悍。分佈於中國西南、西北及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羚牛是不丹的國獸,在不丹被叫做“塔金”。 [20] 
羚牛 羚牛
15
羊駝(學名:Lama pacos
玻利維亞(Bolivia)
體重55-65千克,頭體長度1200-2250毫米。外形有點像綿羊,一般棲息於海拔4000米的高原。每羣十餘隻或數十隻,由1只健壯的雄駝率領。以高山棘刺植物為食。發情季節爭奪配偶十分激烈,每羣中僅容1只成年雄駝存在。羊駝性情温馴,伶俐而通人性,除野生種外,還有相當數量的馴良種,被印第安人廣泛地用作馱役工具,適於圈養,是南美洲重要的畜類之一。 [21] 
羊駝 羊駝
16
平原斑馬(學名:Equus quagga
博茨瓦納(Botswana)
因身上有起保護作用的斑紋而得名。斑馬周身的條紋和人類的指紋一樣——沒有任何兩頭完全相同。斑馬為非洲特產。斑馬是草食性動物。除了草之外,灌木、樹枝、樹葉甚至樹皮也是它們的食物。適應能力較強的消化系統,令斑馬可以在低營養條件下生存,比其他草食性動物優勝。 [22] 
斑馬 斑馬
17
美洲豹(學名:Panthera onca
巴西(Brazil)
圭亞那(Guyana)
美洲豹的外貌與花豹非常相似,但其體型一般比花豹大,頭體長112-241釐米,肩高45-75釐米,體重36-158千克。身軀和一樣健壯,行為和棲息的習性也與虎相似。美洲豹較喜歡棲於樹木茂密的熱帶雨林,亦會廣泛分佈於高山、平原等不同的地方。生活於多水之地,美洲豹有異常驚人的咬力,它們能咬穿爬行動物的厚皮或甲殼和使用一種不常見的殺戮方式:直接把獵物的顱骨從耳部咬穿,對獵物的腦部造成致命的損傷。 [23] 
美洲豹 美洲豹
18
林牛Bos sauveli
柬埔寨(Cambodia)
體型巨大,體長達220-240釐米,肩高170-190釐米,體重達900千克。身材較高但比較狹窄。體毛大都是棕褐色,老年雄性黑色。棲息在熱帶和亞熱帶的開闊山地森林。白天藏在隱蔽的森林中,夜晚在林間的草地中飲食。喜羣居,通常每羣20頭,以雌獸、幼仔和亞成體組成。雄獸在交配期間才和雌獸接觸。分佈於柬埔寨、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泰國、越南。 [24] 
林牛 林牛
19
美洲河狸(學名:Castor canadensis
加拿大(Canada)
體長約90至117釐米,尾長大約20釐米,體重13至32千克。身上長滿了厚厚的棕毛,可以抵禦寒冷的侵襲。棲息於的溪流、池塘和湖泊附近,有在水道築壩的習性。晝伏夜出,擅長游泳,潛水時間可達15分鐘。以樹木的葉、芽和樹皮為主食。原產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北部,後被引入到阿根廷、芬蘭、俄羅斯等國家。 [25] 
美洲河狸 美洲河狸
20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
中國(China)
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着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誌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
大熊貓 大熊貓
21
智利馬駝鹿(學名:Hippocamelus bisulcus
智利(Chile)
是鹿科中體型最大的種類,體長140-175米,肩高近80-90米,體重40-100千克。頭大頸粗,吻部突出,鼻孔較大,鼻形如駝;背部平直,臀部傾斜;四肢高大;尾較短;雄獸頭上長着大角,形成側扁掌狀或葉狀。主蹄大,呈橢圓形,側蹄細長觸地面;全身的毛在冬天為黑棕色,夏天為灰棕色,頸背具有深棕色的鬃毛。 [26] 
智利馬駝鹿 智利馬駝鹿
22
霍加狓(學名:Okapia johnstoni
剛果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體重200- 300千克。是一種一直到1901年才在非洲扎伊爾森林發現的大型哺乳動物,又稱作歐卡皮鹿。它是長頸鹿科中的一種偶蹄動物。它與長頸鹿有親緣關係。由於它的後部有黑白交替的條紋,它看上去非常像一匹斑馬。狓的分佈地區是非洲中部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北的雨林。 [27] 
霍加狓 霍加狓
23
松貂(學名:Martes martes
克羅地亞(Croatia)
平均體長53釐米,尾巴長25釐米,體重1-2.2千克。毛皮呈淺褐至深褐色,在冬天會逐漸變長及淺色。喉嚨上有奶白色至黃色的圍兜。是分佈在歐洲的一種鼬科動物。棲息在多草木的地區,會在樹穴或灌木林中築巢。它們主要在夜間或黃昏活動。雜食性,以哺乳動物、鳥類、昆蟲為主食,也會吃草莓、鳥蛋、堅果及蜂蜜。野生松貂壽命8-10歲。 [28] 
松貂 松貂
24
東方盤羊(學名:Ovis orientalis
塞浦路斯(Cyprus)
是一種中等身型的野生羊,體長110-145釐米,體重90千克。它們那赤紅色的毛會於冬天褪色。雄性有着大角,在頭頂向外彎曲至頭後;雌性赤羊的角則較短及扁平。雄性赤羊的角可以生長至1米高。平均成年赤羊肩高為80-90釐米。棲息地包含低於樹帶界線的草原斜坡。很少在山上的岩石區域出現。以草為主要食糧,但如有需要亦可以吃樹葉。交配期於9月開始。在交配時期,雄性赤羊會由獨居轉為與4-5頭雌性赤羊居住,約於5個月後誕下1-2頭幼羊。 [29] 
塞浦路斯盤羊 塞浦路斯盤羊
25
雙尾獅(英文名稱:Mythical(Double-tailed lion)
捷克共和國(Czech Republic)
雙尾獅是捷克共和國的標誌性圖騰,出現在國徽和多種盾牌上。國徽為盾形,盾面為紅色,上有獅子頭戴金冠,爪為金黃色,前爪騰起,代表波希米亞。考古發現捷克的土地上曾出現過舊石器時代文化和新石器文化,9世紀初步統一的波希米亞王國大致是今天捷克前身。1918年一戰結束後,大部分地區被劃入當時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而雙尾獅也成為捷克的國家標誌。
雙尾獅 雙尾獅
26
鱷魚Crocodile
東帝汶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 Republic of Timor-Leste)
鱷魚是一種曾經和恐龍同時存在的動物,但超強的適應力使它存活至今。長吻鋭齒、四肢短小、尾巴扁平有力、皮硬厚鱗。棲於熱帶河流沼澤,並很少離開水過遠的地方。食肉為主。卵生。鱷魚喜歡棲息於河流、湖泊、沼澤中,或生活於丘陵中的潮濕地帶,鱷魚會將身體躲到水面下,然後悄悄地朝獵物所處的方向游去,慢慢接近目標,趁其不備時突然從水中一躍而起,將獵物一口咬住,用力將其拖入水中溺死。
鱷魚 鱷魚
27
單峯駝(學名:Camelus dromedarius
埃及(Egypt)
厄立特里亞(Eritrea)
沙特阿拉伯王國(Kingdom of Saudi Arabia)
科威特(Kuwait)
體重300-690千克。因有一個駝峯而得名。它比雙峯駝略高,軀體也較雙峯駝細瘦,腿更細長。單峯駝原產在北非和亞洲西部及南部,其確切分佈區難以考證。因為它早已為人類馴化沒有野生的了。有證據表明在公元前1800年單峯駝就已在阿拉伯被人馴養了。雖然野生的早已滅絕,但是有些再次被野化。 [30] 
單峯駝 單峯駝
28
羅斯福獅(學名:Panthera leo roosevelti
埃塞俄比亞(Ethiopia)、馬其頓(Macedonia)
是獅子的亞種之一。體長約160-250釐米,尾長約70-105釐米,雄性體重120-190千克。雌獸體形較小。雄獅頭寬大而渾圓,吻寬,眼睛炯炯有神,閃射着犀利而威嚴的光芒。頜下的長觸鬚和短鬍子均為白色,耳圓且直立,耳背為黑色。體軀輕捷而矯健,四肢粗壯而結實。體毛呈棕黃色至暗褐色,隨着性別、年齡和個體不同而有差異。主要分佈於蘇丹和埃塞俄比亞。 [31] 
羅斯福獅 羅斯福獅
29
棕熊(學名:Ursus arctos
芬蘭(Finland)
體長1.5-2.8米,肩高0.9-1.5米,雄性體量135-545千克,雌性體重80-250千克。頭大而圓,體形健碩,肩背隆起。被毛粗密,冬季可達10釐米;顏色各異,如金色、棕色、黑色和棕黑等。前臂十分有力,前爪的爪尖最長能到15釐米。由於爪尖不能象貓科動物那樣收回到爪鞘裏,這些爪尖相對比較粗鈍。前臂在揮擊的時候力量強大,“粗鈍”的爪子可以造成極大破壞。分佈於歐亞大陸,以及北美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
棕熊 棕熊
30
地中海獼猴(學名:Macaca sylvanus
直布羅陀(Gibraltar)
體長51-63釐米。是獼猴屬中較為特殊的動物,主要特徵是尾短,具頰囊。軀體粗壯,前額低,有一突起的稜。頭部呈棕色,背部棕灰或棕黃色,下部橙黃或橙紅色,腹面淡灰黃色。棲息於草原、沼澤各類森林。羣居。成十餘隻乃至數百隻大羣。以樹葉、嫩枝、野菜等為食,也吃小鳥、鳥蛋、各種昆蟲,捕食其它小動物。相互之間聯繫時會發出各種聲音或手勢,互相之間梳毛也是一項重要社交活動。地中海獼猴是歐洲唯一一種靈長類動物,在三百年以前被西班牙人引到了直布羅陀。 [32] 
地中海獼猴 地中海獼猴
31
真海豚(學名:Delphinus delphis
希臘Greece
海豚是與密切相關的水生哺乳動物,身體細而流線型。體色十分複雜而獨特,通常十字交叉型,黃褐色在前灰色在後,背面黑色向下延伸,在背鰭下面形成V形區域。具白色胸斑。頭前額喙平緩向傾斜,喙細長,相對較短。黑唇末端白色。背鰭大,位於體中央,形狀從三角形至鐮刀形。鰭肢中等大小,末端尖。尾鰭中等大小,後緣具明顯的中央缺刻。廣泛生活在大陸架附近的淺海里,偶見於淡水之中。主要以魚類和軟體動物為食。 [33] 
真海豚 真海豚
32
北極熊(學名:Ursus maritimus
格陵蘭島(Greenland)
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又名白熊,憨態可掬。皮膚為黑色,由於毛髮透明故外觀上通常為白色,也有黃色等顏色,體型巨大,兇猛。
北極熊的視力和聽力與人類相當,但它們的嗅覺極為靈敏,是犬類的7倍;奔跑時最快速度可達60km/h,是世界百米冠軍的1.5倍。由於全球氣温的升高,北極的浮冰逐漸開始融化,北極熊昔日的家園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在未來的不久很可能滅絕,需要人類的保護。
北極熊 北極熊
33
根西牛(學名:Guernsey cattle)
根西島(Guernesey)
乳牛的品種。原產於海峽羣島根西島,和澤西牛相似。可能含有附近的諾曼第和布列塔尼兩地的牛的血統。根西牛淡黃褐色帶白色斑點,較澤西牛體大。根西牛以產奶聞名,奶色特黃,像澤西牛一樣產肉性能不高。根西牛於1830年首次輸出到美國,到1880年才廣泛輸出。英格蘭、澳大利亞和加拿大也大量飼養。
根西牛 根西牛
34
白尾鹿(學名:Odocoileus virginianus
哥斯達黎加(Costa Rica)
洪都拉斯(Honduras)
因奔跑時尾翹起,尾底顯露白色而得名。體長1.83-1 98米,肩高0.92米,尾長約10-28釐米;耳小;角的背枝簡單;蹠腺小,長僅約3釐米,腺周圍有白毛。棲息於苔原、林區、荒漠、灌叢和沼澤。典型的草食性動物,吃草、樹皮、嫩枝和幼樹苗。善游泳。是世界上分佈最廣的鹿之一,從加拿大東部森林,到美國東部森林、佛羅里達半島、墨西哥、中美洲國家,到秘魯北部。 [34] 
白尾鹿 白尾鹿
35
科莫多巨蜥(學名:Varanus komodoensis)
印尼(Indonesia)
是體型最大的蜥蜴,平均體長2-3。在野生環境,成年的大科莫多龍普遍重約70千克,科莫多龍的腳上有尖鋭的爪子幫助它們撕裂獵物的肉,粗壯的大尾末端的尾鞭可掃倒敵人,身上粗厚的硬皮可讓它們在獵蛇時防止被蛇咬傷。是肉食性食腐動物。它們會靜悄悄地靠近獵物,然後突襲,它們可以時速30公里短暫奔跑。科莫多龍咬過獵物以後,會把獵物放走,然後跟蹤它們,讓獵物慢慢失血死亡。 [35] 
科莫多巨蜥 科莫多巨蜥
36
沼澤鱷(學名:Crocodylus palustris
伊朗(Iran)
是一種中型鱷魚,體長4-5。棲息於沼澤、河流、水庫、池塘等濕地,並喜愛在不到5米深的淺水區域。食物很廣泛,從昆蟲、魚類、青蛙、蛇、水鳥至哺乳動物不等,有時更於人類的漁網裏捉魚。為了吸引雌性,雄性沼澤鱷會於水面上把口關閉,發出洪亮的迴音。雌鱷一般會一年生一窩蛋,孵化期約2個月。 [36] 
沼澤鱷 沼澤鱷
37
野山羊(學名:Capra aegagrus
伊拉克(Iraq)
是一種野生的山羊,肩高90釐,皮毛棕灰色,上體部分比較深。雄性長有鬍鬚和一對微彎的大角,上面有許多橫亙隆起。除了雄性老山羊獨身以外,都過羣居生活,生活在海拔500-6000米的山上。夏天,野山羊呆在山的高處,以青草和青苔為食;冬天,它們會移向低處,避開厚厚的積雪。分佈在歐洲及小亞細亞至中亞及中東。 [37] 
野山羊 野山羊
38
馬恩島貓(Manx)
馬恩島(Isle of Man)
為一種原產於英國馬恩島。這種貓的奇特之處在於,真正的純種馬恩島貓是完全沒有尾巴的,在普通貓尾巴的位置只有一個凹痕。在傳説中,馬恩島貓由於較其他動物晚了一步搭上諾亞方舟,尾巴被門夾到,成為了無尾貓。不過在繁殖過程中,也能產生小尾、殘尾、突尾的馬恩島貓。此外,馬恩島的貓的脊椎也較普通貓為短。馬恩島貓體格健壯,較為長壽,且非常聰穎,是知名的寵物貓品種。其長毛品種,即威爾士貓
馬恩島貓 馬恩島貓
39
以色列瞪羚(學名:Gazella gazella gazella
以色列(Israel)
山瞪羚的指名亞種,是一種羚羊類的動物,頭體長98-115釐米;雄性角長22-29.4釐米;雌性角長5.8-11.5釐米;體重16-29.5千克。以3-8只聚小羣成活。耐熱耐旱,黎明和黃昏活動,以樹葉和植物的根莖為食。棲息于山、山丘和海岸平原。山瞪羚全年可繁殖,高峯期在春季和秋季。孕期約180天,每胎產1仔,出生後不久就可站立行走。人工飼養的山瞪羚壽命大約13歲,野生山瞪羚壽命最高8歲。廣泛分佈於以色列 [38] 
以色列瞪羚 以色列瞪羚
40
意大利狼(學名:Canis lupus italicus
意大利(Italia)
灰狼的一個亞種,屬中型狼。身體長度通常介乎於100至140釐米;雄性平均體重為24至40千克,而雌性的體重通常比雄性輕10%。儘管曾於穆傑羅及托斯卡納-艾米利亞在亞平寧發現毛色黑色的物種,但大部分的毛色是灰色或啡色。屬於食物鏈上層的掠食者,通常羣體行動。它們生存於意大利亞平寧山脈的森林和山地。 [39] 
意大利狼 意大利狼
41
(學名: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日本(Japan)
是犬科非常古老的物種,被認為是類似犬科祖先的物種。頭體長45-66釐米;尾長16-22釐米;體重3-6千克。體型短而肥壯介於浣熊和狗之間,小於犬、狐。體色烏棕。吻部白色;四肢短呈黑色;尾巴粗短。臉部有一塊黑色的“海盜似的面罩”。棲息於闊葉林中開闊、接近水源的地方或開闊草甸、茂密的灌叢帶和蘆葦地夜行性,沿着河岸、湖邊以及海邊覓食,食譜廣泛,取食範圍從鳥類、小型哺乳動物直至水果。以成對或臨時式的家族羣體活動。與大多數的犬科成員不同,它比較善於爬樹。 [40] 
貉
42
條紋鬣狗(學名:Hyaena hyaena
黎巴嫩(Lebanon)
頭體長100-120釐米,肩高60-80釐米,尾長25-40釐米,重量25-55千克。外表像狗一樣,具有強大的身軀,後軀低於前軀,身體粗壯。脖子粗,有強大的頭骨和頜骨使鬣狗可以咬碎強硬的枯骨,咬合力平均為460千克。黑白色的尾巴長且濃密,腳爪鈍。生活在稀樹草原這樣的乾燥地區,夜晚捕食,雜食性,幾乎什麼都吃,如種子、樹葉、果實、昆蟲、鳥類、魚類和許多種哺乳動物。野生條紋鬣狗壽命為12歲左右。 [41] 
條紋鬣狗 條紋鬣狗
43
黑犀牛(學名:Diceros bicornis
萊索托(Lesotho)
體長280-330釐米,肩高143-160釐米,是犀科黑犀屬的唯一一種。儘管名叫黑犀,它們體表顏色實際上更接近於灰白色,這個名字一般被用來區別於白犀,事實上這兩種犀牛的區別不在於顏色,而主要在於體型,黑犀要比白犀小許多,吻部尖且能伸縮捲曲,頭抬起,無下門齒,明顯特點是上唇長並有卷繞伸縮性,在取食時能用來剝枝條上的葉子。黑犀牛腳短身肥,皮厚毛少,眼睛小。棲息在叢林地帶,以樹葉為食。是分佈最廣、數量第二多的一種犀牛
黑犀牛 黑犀牛
44
馬來亞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ssp. jacksoni
馬來西亞(Malaysia)
是2004年新確認的老虎亞種,分佈於馬來半島南部的馬來西亞與泰國境內。是體型最小的老虎亞種,雄虎和雌虎的平均體重各為129千克與100千克,從頭到尾的體長則各測得約273釐米與200釐米。獵食水鹿、麂、野豬和家畜。在馬來西亞大漢山國家公園裏的老虎也會捕食馬來熊。在馬來西亞,北起馬泰邊境的森林直至亞洲大陸的最南端,馬來亞虎稀疏地散佈在三個主要老虎保護區。 [42] 
馬來亞虎 馬來亞虎
45
黃鰭金槍魚(學名:Thunnus albacores
馬爾代夫(Maldives)
是一種食用魚,因二背鰭和臀鰭呈黃色而得名,生活全球熱帶亞熱帶海洋中,但不包括地中海,棲息深度1-250米。黃鰭金槍魚體長約為2米,體重200千克左右,棲息在温暖海域,成羣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烏賊等為食,屬於大洋性魚類,一般生活在熱帶及温帶水域中,它的主要棲息活動範圍通常在1-100米水深處,最深可達250米,其深度也取決於季節和海平面的不同區域。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 [43] 
黃鰭金槍魚 黃鰭金槍魚
46
法老王獵犬(英文名稱:Pharaoh Hound 馬爾他名稱:Kelb tal-Fenek)
馬耳他 (Malta)
法老王獵犬是一種中型犬,它們一度是歷代古埃及王的寵兒。整體外觀優雅,有力,速度快。血統高貴,輪廓鮮明,線條優美。動作非常平穩、迅速、舒展、輕鬆,表情警惕。歷史上法老王獵犬腓尼基商人帶到馬耳他島,雖然經過二千多年的繁殖和演變,現今這犬種仍保留其原始種性和埃及祖先的樣貌。在馬耳他,法老王獵犬成為獵兔的能手,因此它們又被稱為獵兔犬 [44] 
法老王獵犬 法老王獵犬
47
巴巴里獅子(學名:Panthera leo leo
利比亞(Libya)
摩洛哥(Morocco)
獅子指名亞種,但已於野外滅絕。現時在歐洲只有少於40只飼養的巴巴里獅,全球則少於一百隻。巴巴里獅以往分佈在北非,由摩洛哥至埃及。野外最後的巴巴里獅是於1922年在阿特拉斯山脈被射殺。巴巴里獅通常被認為是獅子亞種中最重的。雄獅體重180-272千克,雌獅則重130-180千克,約有孟加拉虎的重量。
巴巴里獅子 巴巴里獅子
48
非洲草原象(學名:Loxodonta africana
象牙海岸(Ivory Coast)
莫桑比克(Mozambique)
又名草原象,體型巨大,體長6-7.5米,肩高約3米,體重最大達6噸,是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毛色為灰色,後臀與前肩同高,象牙極長,並向上彎曲。耳大下部尖,不論雌雄都有長而彎的象牙,前足有4趾,後足有3趾,共有21對肋骨,背部平。它們的長牙最高記錄有102.7千克重。性較兇猛,尤其是孤獨的雄象更為兇猛,不易馴服。分佈於非洲草原。 [45] 
非洲草原象 非洲草原象
49
環尾狐猴(學名:Lemur catta
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
體重2-2.4千克。屬於原始靈長類,吻長、兩眼側向似狐,因尾具環節斑紋而得名。多5-20成羣,棲多石少樹的乾燥地區,各有自己的領域。善跳躍攀爬,是地棲性較強的狐猴,主食昆蟲、水果。3歲性成熟,孕期約4個半月,多為雙仔。繁殖期在哺乳動物中最短,每年僅兩週,一隻雌猴接受雄猴的時間不足一天。壽命約18年。 [46] 
環尾狐猴 環尾狐猴
50
湯氏瞪羚(學名:Eudorcas thomsonii
馬拉維(Malawi)
身體背部腿部為白色,其餘為黃褐色。頭體長80-120釐米,肩高約75釐米,體重15-35千克,是小型瞪羚。矮小粗壯,好鬥,善於奔跑,非常警惕,一有動靜就跑了。好合羣,經常與牛羚結成世界上最壯觀的草食動物羣。但是由於瞪羚和牛羚遷徙的目的不一樣,所以它們遷徙的路線也不會一樣。以植物根莖為食。是最著名的羚羊之一。分佈於非洲的稀樹大草原和開闊草地,特別是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 [47] 
湯氏瞪羚 湯氏瞪羚
51
墨西哥無毛犬(學名:Canis lupus familiaris
墨西哥(Mexico)
墨西哥無毛犬是美洲最古老的犬種之一。在公元前250年至450年的科利馬文明發現有它們形象的陶器。另外,在墨西哥西部的古代墳墓發現疑似墨西哥無毛犬的遺骸,距今約1000-1300年之久。它們被古代美洲文明當作食物、崇拜形象,以及儀式上解除病痛的用途。 [48] 
墨西哥無毛犬 墨西哥無毛犬
52
原牛(學名:Bos primigenius
摩爾多瓦(Moldova)
原牛是家牛的祖先,就如同猿是人的祖先一樣。原牛體態魁梧,體長280-300釐米,尾長130-140釐米,肩高1.8米,體重800-1000千克。雙角尖聳,在古羅馬統治者愷撒大帝的“黑森林”一書中曾描述:原牛略小於象,色彩獨特,體型巨大,速度超羣,無論面對人獸,它們都不示弱,無法被馴化,就是幼牛也很難馴服。 [49] 
原牛 原牛
53
普氏野馬(學名:Equus przewalskii)亦稱蒙古野馬
蒙古國(Mongolia)
體長約210釐米,肩高約110釐米,尾長90釐米,體重350千克。頭部長大,頸粗,耳比驢短,蹄寬圓。外形似家馬,但額部無長毛,頸鬃短而直立。夏毛淺棕色,兩側及四肢內側色淡,腹部乳黃色;冬毛略長而粗,色變淺,兩頰有赤褐色長毛。棲息于山地草原和荒漠。性機警,善奔跑。一般由強壯雄馬為首領結成5-20頭馬羣,營遊移生活。原分佈於中國新疆準葛爾盆地北塔山及甘肅、內蒙古交界的馬鬃山一帶。野生種羣現滅絕,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野馬從歐洲引回中國。 [50] 
普氏野馬 普氏野馬
54
南非劍羚(學名:Oryx gazella
納米比亞(Namibia)
體長約198-216釐米,肩高約110-130釐米。體重約210-240千克,是劍羚屬中最大型的種類。身體上覆蓋的毛是灰褐色,但臉部、腹部及四肢下部的體毛是白色。臉部中央、眼睛到嘴巴四周、咽部、前肢與後肢之間的體側、四肢的脛部及公尾巴都有黑色的毛分佈。不論是雄性或是雌性都有長而直的角。棲息於沙漠之中,以一隻強大的雄性為中心,形成約10-40只的羣體共同生活。草食性動物,吃草或樹葉等。分佈於南非、納米比亞及博茨瓦納。 [51] 
南非劍羚 南非劍羚
55
黃牛(學名:Bos taurus domestica
尼泊爾(Nepal)
大型的成年公牛的體重大約為1000-1200千克,母牛則為600-800千克左右。中小型品種公牛體重也可達800千克,母牛600千克。正常狀況下牛的體温同人差不多,為38至39攝氏度,脈搏則為每分鐘60至80次。大約在兩歲以後家牛便可以達到性成熟,每年秋季是其交配季節。黃牛是尼泊爾的國獸,是神牛,備受尊崇與保護。在尼泊爾,沉重的田間勞動是由水牛來承擔的,水牛可以宰殺。黃牛是不準宰殺的,誰宰殺黃牛吃,那是要坐牢的。尼泊爾牛節,在每年尼歷5月1日開始,要持續8天,是尼泊爾眾多節日中比較隆重的一個。
黃牛 黃牛
56
千里馬(學名:Mythical)(朝鮮語:천리마)
朝鮮(North Korea)
是朝鮮傳説中的雙翼馬,相傳一日能行千里,類似希臘神話中的珀伽索斯
1956年,因金日成發動千里馬運動,指示要以千里馬的精神,加快促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社會經濟發展。1960年在平壤萬壽台建立的千里馬銅像,成為朝鮮社會主義建設的象徵。 [52] 
千里馬 千里馬
57
馴鹿(學名:Rangifer tarandus
挪威(Norway)
體長120-220釐米,肩高87-140釐米。雌雄皆有角,角的分枝繁複是其外觀上的重要特徵。長角分枝繁複,有時超過30叉,蹄子寬大,懸蹄發達,尾巴極短。馴鹿的身體上覆蓋着輕盈但極為抗寒冷的毛皮。聖誕老人坐的雪橇,就是用馴鹿(Reindeer)來拉的,領頭的聖誕馴鹿名字叫魯道夫(Rudolph),有個紅鼻子。給聖誕老人拉雪橇的馴鹿有9只。聖誕老人把魯道夫領到雪橇前,套上繮繩,然後自己坐了進去。他們出發了!魯道夫馱着聖誕老人安全地到達了每一根煙囱。不論雨雪風霜,什麼都難不倒魯道夫,因為它的亮鼻子像燈塔一樣穿透了迷霧。 [53] 
馴鹿 馴鹿
58
阿拉伯劍羚(學名:Oryx leucoryx
阿曼(Oman)
卡塔爾(Qatar)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United Arab Emirates)
約旦(Jordan)
體長160釐米,肩高約81-102米,重70千克。毛色接近雪白色,腹部及腳都是褐色的,在頭部頸部之間、前額、鼻子及由角經眼睛至口部都有黑色斑紋。雄羊及雌羊都有直立的環角,長達半米。食物包括草、樹葉、漿果、塊莖等,這種動物極其耐旱,僅靠舔吸植物上的晨露就可以健康的生活在45~50℃的高温下。棲息在阿拉伯半島的沙漠及草原。 [54] 
阿拉伯大羚羊 阿拉伯大羚羊
59
捻角山羊(學名:Capra falconeri
巴基斯坦(Pakistan)
肩高140-180釐米,重40-110千克。雌羊黃褐色,腹部白色,腳上有黑白斑紋。公羊呈淺黃褐色,腹部顏色及腳上斑紋與雌羊相同,面部黑色,頸部及胸部有白色長毛,可長至膝蓋。公羊及雌羊都有螺絲狀的角,公羊的角可以長達160釐米,雌羊的則長25釐米。主要吃草、葉子及其他植物。暮晨活動。雌羊會組成羣族聚居,成員多達9頭;雄羊一般獨居。分佈在巴基斯坦的北部地區海拔500-3500米的地方。 [55] 
捻角山羊 捻角山羊
60
儒艮(學名:Dugong dugon
巴布亞新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
儒艮的體型大而呈紡錘狀,體長約2.4-4米,3米以上的個體相當少見,一般而言雌性的體型會比雄性大一點。皮膚光滑,外觀呈褐至暗灰色,腹部顏色較背部來得淺,體表毛髮稀疏。頸部短,但仍能有限度的轉動頭部或點頭。前肢短、呈鰭狀,末端略圓而缺乏趾甲;胸鰭是幼儒艮主要的推進力來源,成年後則轉變為以尾鰭為主。主要分佈於西太平洋與印度洋海岸,特別是有豐富海草生長的地區。 [56] 
儒艮 儒艮
61
河狐(學名:Lycalopex gymnocercus
巴拉圭(Paraguay)
是南美洲潘帕斯草原的一種偽狐。體重4.2-6.5千克,平均長度62釐米。毛色呈灰色,吻有黑色斑紋。它們的毛短而密,背部及腹部呈灰色。頭部及頸部都是紅色,耳朵呈三角形、闊而且大,外面紅色,內面白色。
河狐棲息於潘帕斯草原、丘陵、荒地、山脊和沙漠中。分佈在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及巴西的南美洲中部。 [57] 
河狐 河狐
62
駱馬(學名:Vicugna vicugna
秘魯(Peru)
體長125-190,體重35-45千克。是野生動物,和人工飼養的大羊駝小羊駝並非一種動物,分屬不同的屬。主要棲息於南美洲安第斯山脈中段的半乾旱草原,外形很像駱駝,但無駝峯,身體細長,頭小,尾短,腿與頸都長,耳朵長而尖。上體皮毛淺褐色發亮,下體帶白色,頸基部有一撮灰白色長毛。其毛柔滑若絲,細於羊毛而被視為上品,從前印加人曾將其專供王族享用。生活在高原地帶,以青草、樹葉為食,適應高寒氣候,幾天不喝水也能長途跋涉運載貨物。在秘魯駱馬是當地的主要家畜和運載工具,並被作為民族象徵之一,他們國徽中心的盾徽上,分別繪有駱馬、金雞納樹和羊角。 [58] 
駱馬 駱馬
63
水牛(學名:Bubalus bubalus
菲律賓(Philippines)
是一種大的偶蹄動物,馴養的水牛在菲律賓非常普遍,各個領域。農民用水牛來幫助犁地,它們可以了很多工作。水牛體格粗壯,被毛稀疏,多為灰黑色;角粗大而扁,並向後方彎曲;皮厚、汗腺極不發達,熱時需要浸水散熱,所以得名水牛;腿短蹄大,適合耕作;役力、泌乳量和耐粗性都比黃牛高;乳脂率8%左右,乳脂白;肉質較粗。 [59] 
水牛 水牛
64
葡萄牙波登可犬(英文名稱:Podengo Portugueso)
葡萄牙(Portugal)
身高16-20釐米,體重39-56千克。三角形耳朵活動靈活,鼻子一般呈棕色但是也有些呈黑色,尾粗壯,尾尖高抬且有點彎曲,胸部肌肉緊湊不外突,爪呈圓形趾拱起,耳朵轉向前方收集聲音,耳朵自然地豎立,眼睛深黃或棕色,鼻子尖上翹顏色較深,脊背稍微拱,長長的四肢被毛疏密適當。 [60] 
葡萄牙波登可犬 葡萄牙波登可犬
65
猞猁(學名:Lynx lynx
馬其頓(Macedonia)
羅馬尼亞(Romania)
體型似而遠大於貓,體粗壯,尾極短,通常不及頭體長的1/4。四肢粗長而矯健。耳尖生有黑色聳立簇毛。兩頰具下垂的長毛。上體淺棕、土黃棕、淺灰褐或麻褐色。尾端呈黑色。為喜寒動物,棲息環境極富多樣性,從亞寒帶針葉林、寒温帶針闊混交林至高寒草甸等各種環境均有其足跡。喜獨居,長於攀爬及游泳,耐飢性強,可在一處靜卧幾日,不畏嚴寒,以鼠類、野兔等為食。 [61] 
猞猁 猞猁
66
西伯利亞棕熊(學名:Ursus arctos collaris
俄羅斯(Russia)
體型介於歐洲棕熊堪察加棕熊之間。濃密的皮毛長而柔軟,通常是暗棕色,腿也明顯較暗。在俄羅斯西伯利亞棕熊佔據了最大的棲息地。體形健碩,肩背隆起。被毛粗密,冬季可達10釐米;它們的爪子不能伸縮,不是很靈活,但那巨大的力量還是致命的。一般獨居。植物性一般食物佔了60-90%,包括各種根莖、塊莖、草料、穀物及果實等,動物性食物如昆蟲、齧齒類、有蹄類、魚和腐肉等。冬眠。跑快時時速可達56公里/時。 [62] 
西伯利亞棕熊 西伯利亞棕熊
67
非洲豹(學名:Panthera pardus
盧旺達(Rwanda)、索馬里(Somalia)
是大型肉食性動物,頭小尾長,四肢短健;毛被黃色,滿布黑色環斑;頭部的斑點小而密,背部的斑點密而較大,斑點呈圓形或橢圓形的梅花狀圖案,爪灰白色,能伸縮。生活於森林、灌叢、濕地、荒漠等環境,其巢穴多築於濃密樹叢、灌叢或巖洞中。營獨居生活,常夜間活動,白天在樹上或巖洞休息。捕食各種有蹄類動物。分佈非常廣泛,跨越亞洲、非洲的許多地區,從喜馬拉雅山脈到撒哈拉大沙漠都有存在。 [63] 
花豹 花豹
68
黑臉綠猴(學名:Chlorocebus sabaeus
聖基茨和尼維斯(Saint Kitts and Nevis)
體重3-5千克,體長600-800毫米。全身都覆蓋着厚厚的金黃帶綠色調的皮毛,臉頰無毛,但周圍覆蓋着柔軟的白毛,凸顯出黑色皮膚的輪廓。有細長的尾巴。雌雄具二態性。吻部突出,兩顎粗壯,有可以儲存食物的頰囊
生活在靠近河和溪流的熱帶草原地區,喜在多樹的地方活動。合羣。主食植物,也吃小動物。既善於攀援、奔跑,也善於游泳。 [64] 
黑臉綠猴 黑臉綠猴
69
獨角獸(英文名稱:Unicorn)
蘇格蘭(Scotland)
公元前398年,古希臘的歷史學家克特西亞斯在他的書中寫道:“獨角獸生活在印度、南亞次大陸,是一種野驢,身材與馬差不多大小,甚至更大。它們的身體雪白,頭部呈深紅色,有一雙深藍的眼睛,前額正中長出一隻角,約有半米長。”這隻神秘的角從此流傳了幾個世紀。在歐洲大陸的傳説中,獨角獸是純潔的化身,更被蘇格蘭選為王室的像徵。
獨角獸 獨角獸
70
灰狼(學名:Canis lupus
塞爾維亞(Serbia)
土耳其(Turkey)
體型中等、勻稱,四肢修長,趾行性,利於快速奔跑。頭齶尖形,顏面部長,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嗅覺靈敏,聽覺發達。犬齒及裂齒髮達;毛粗而長。前足4-5趾,後足一般4趾 ;爪粗而鈍,不能伸縮或略能伸縮。尾多毛,較發達。善於快速及長距離奔跑,多喜羣居,常追逐獵食。食肉,以食草動物及齧齒動物等為食。棲息於森林、沙漠、山地、寒帶草原、針葉林、草地。除南極洲和大部分海島外,分佈於全世界。 [65] 
灰狼 灰狼
71
條紋原海豚(學名:Striped Dolphin
塞舌爾(Seychelles)
體長1.9-2.6 米,體重90-150千克。喙中等長。體稍粗,具藍色和白色的色斑,背側的披肩藍色或藍灰色,有1條白色至淺灰色的脊斑從脅部插人披肩伸展到背鰭下方。背鰭鐮刀形。腹部白色至粉紅色。條紋原海豚能做多種空中動作,如躍水、撞水等。有一種它們特有的行為,稱為“轉尾”,高高躍起,在人水前快速轉動尾葉。 [66] 
條紋原海豚 條紋原海豚
72
西伯利亞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altaica
韓國(South Korea)
亞種之一。是現存體重最大的肉食性貓科動物,其中雄性體長可達3米左右,尾長約1米,體重可達350千克。色夏毛棕黃色,冬毛淡黃色。背部和體側具有多條橫列黑色窄條紋,通常2條靠近呈柳葉狀。頭大而圓,前額上的數條黑色橫紋,中間常被串通,極似“王”字,故有“叢林之王”之美稱。
棲居於森林、灌木和野草叢生的地帶。獨居,無定居,具領域行為,活動範圍可達100平方公里以上。夜行性,感官敏鋭,性兇猛,行動迅捷,善游泳,善爬樹。主要捕食鹿野豬等大中型哺乳動物。
西伯利亞虎 西伯利亞虎
73
西班牙鬥牛(英文名稱:Tauromaquia)
西班牙(Spain)
西班牙鬥牛已經有好幾個世紀甚至上千年的歷史。是人類的家畜之一,草食性動物,體質強壯;有適合長跑的腿;腳上有4趾,但側趾比鹿類更加退化,適於奔跑;門牙和犬齒均退化,但下門牙保留,下犬齒門齒化,三對門齒向前傾斜呈鏟子狀,由於以比較堅硬的植物為食,前臼齒和臼齒為高冠,琺琅質有褶皺,齒冠磨蝕後表面形成複雜的齒紋,適於吃草;胃4室,反芻功能完善;成年雌雄皆具洞角,是由額骨的突起衍生出來形成的對稱骨枝,不分叉,內部空心,
公牛 公牛
74
跳羚(學名:Antidorcas marsupialis
南非(South Africa)
肩高120釐米,體重40千克。身上有一道黑條,常被誤認為黑斑羚(即高角羚)。體型纖瘦,跑得很快。除了身體側部的黑斑外,其餘的地方都是白色的。天生善跑跳,時速可達94公里,僅次叉角羚獵豹。可以説是跳欄冠軍,最高可跳3.5米,最遠可跳10米。它們就是利用這方式來應付它們的頭號天敵——獵豹,以跳躍閃避獵豹的攻擊或擾亂其視線。分佈在非洲南部的安哥拉、納米比亞、博茨瓦納和南非。 [67] 
跳羚 跳羚
75
達拉木馬(英文名稱:Dalecarlian Horse
瑞典(Sweden)
被譽為“瑞典的象徵”,是當地人饋贈外賓的常備禮品,也是各國遊客選購的熱門紀念品。公元17世紀前後,原始森林密佈的瑞典達拉納省地區,人們多以伐木為生。一旦進入森林,常常要待到十天半個月,伐木工人思念孩子,就用木頭刻些小玩具,回家時作為給禮物送給孩子。作為伐木工最親密的夥伴,馬承擔了遠行、馱貨、幹農活等重擔,理所當然地成為最好的模特。當以產地命名的木馬在全國流行後,達拉納地區的一些人經常用木馬當貨幣,來支付食宿費用。城鎮的人們也樂於收藏這些手工製品,並根據大小、雕刻的精美程度進行估價,使達拉木馬一度成為當地的貨幣替代品。 [68] 
達拉木馬 達拉木馬
76
長頸鹿(學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
坦桑尼亞(Tanzania)
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陸生動物。站立時由頭至腳可達6-8米,體重約700千克,剛出生的幼仔就有1.5米高;皮毛顏色花紋有斑點和網紋型,頭的額部寬,吻部較尖,耳大豎立,頭頂有1對骨質短角,角外包覆皮膚和茸毛;頸特別長(約2米),頸背有1行鬃毛;體較短;四肢高而強健,前肢略長於後肢,蹄闊大;尾短小,尾端為黑色簇毛。牙齒為原始的低冠齒,不能以草為主食,只能以樹葉為主食;舌較長,可以用於取食;具短角,角上被有毛的皮膚覆蓋。生活於非洲稀樹草原地帶,是草食動物,以樹葉及小樹枝為主食。 [69] 
長頸鹿 長頸鹿
77
亞洲象(學名:Elephas maximus
泰國(Thailand)
老撾(Laos)
是亞洲現存的最大陸生動物,體長5-6米,身高2.1-3.6米,體重達3-5噸。長達1米多的象牙,是雄象上頜突出口外的門齒,也是強有力的防衞武器。象的眼小耳大,耳朵向後可遮蓋頸部兩側。四肢粗大強壯,前肢5趾,後肢4趾。尾短而細,皮厚多褶皺,全身被稀疏短毛。頭頂為最高點。野生象現已很少,在東南亞一些國家馴養的家象、役象很多。 [70] 
亞洲象 亞洲象
78
美洲野牛(學名:Bison bison
美國(United States)
北美洲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和世界上最大野牛之一。也是一種比較兇悍的動物,體重可達1000千克,頭上長有一對向上彎曲鋒利的雙角,即使面對最富攻擊性的捕食動物,也毫不退縮。它們長有深暗的栗子褐色毛髮,有如同小丘一樣的大肩膀。在種羣之內,各自的公牛形成一個集體並保衞族羣中的母牛。具每小時60公里的奔跑速度。食草動物,平時以嫩莖晘草為食,無領域性。大量集體居住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大平原,由加拿大遠北的大奴湖至南面的墨西哥,再由俄勒岡州東部至大西洋一帶。
美洲野牛 美洲野牛
79
威爾士龍(英文名稱:Welsh Dragon)
威爾士(Wales)
亦稱紅龍。最早是由塞爾特人所信奉的象徵,後來和英雄亞瑟王傳説所結合。伏提庚王(Vortigern,曾為羅馬邊境輔軍,公元409年羅馬自列顛撤兵後崛起的塞爾特人王)因撒克遜人違約起兵而退守威爾士,想要在Dinas Emrys建立城堡,但每天半夜建城的原料都會消失。不久國王聽巫師建議找來了當時才七歲的梅林,梅林並告訴國王兩條龍的事。國王挖開地面發現那兩條龍,龍醒來後又大打出手,最後紅龍擊敗並趕跑了白龍。梅林表示白龍代表撒克遜,而紅龍代表國王的子民,並告訴國王的子民必將擊退撒克遜人。
威爾士龍 威爾士龍
80
黑馬羚(學名:Hippotragus niger
津巴布韋(Zimbabwe)
亦稱“貂羚”。肩高120-140釐米,體重200-270千克,雄性體型大於雌性。雌性黑馬羚的體色為栗色或深褐色,雄性則為黑色。腹部、面頰部為白色,頸後長有粗鬃毛。黑馬羚的角向後方彎曲,雌性角長可達1米,雄性更長,可達1.5米。
生活在大草原的林地,以中等長度的樹葉為食。在白天活動,但天熱的時候活動能力有所下降。一般由一頭雄性黑馬羚率領,一個種羣的數量一般為10-30頭,包括雌性和幼仔。雄性黑馬羚通過打鬥來爭奪交配權。 [8] 
黑馬羚 黑馬羚
[1]  [6] 

國獸一國多獸

<br>

中文國名
英文國名
國獸名稱
Costa Rica
Croatia
India
Indonesia
Iran
Malaysia
馬來虎、婆羅洲猩猩
Monaco
Nepal
Norway
Philippines
Serbia
Vietnam
[1]  [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