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九軍

鎖定
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第49軍曾先後出現過3次。分別為廣東地方部隊改編而來的第49軍,於1928年底撤銷番號;東北軍系統發展而來的第49軍,在遼瀋戰役中被全殲;中央軍重建的第49軍,最終在貴州起義。 [1] 
中文名
國民革命軍第49軍
外文名
49th National Revolutionary Army
出現過
3個第49軍
前    身
東北軍的警衞部隊
參    加
南昌會戰

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九軍粵軍系統第49軍

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九軍粵軍第49軍沿革

1928年,原廣東地方部隊劉志陸部(時為直魯聯軍第13、第17、第18軍)在膠東編為第49軍,下轄兩師,師長謝文炳、陳修爵。年底番號撤銷,縮編為新編第2師。

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九軍粵軍第49軍歷任軍長

劉志陸 [1] 

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九軍東北軍系統第49軍

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九軍東北軍第49軍沿革

1937年2月,以第105師為基幹在河南南陽成立第49軍,隸屬豫皖綏靖公署。7月,增轄第109師。8月,進駐河北滄縣、靜海,隸屬第1戰區第1集團軍第3軍團參加津浦路北段作戰(1937年9月11日至12月27日)。10月24日,第105師轉赴山東長清守備黃河南岸。10月底,該軍調赴江蘇無錫等地參加淞滬會戰(1937年8月13日至11月下旬)。11月,第109師官兵併入第105師。1938年4月,第105師在宣城作戰,6月至7月在黃山作戰。
1938年6月,第109師改隸第90軍。10月,該軍到贛北修水作戰,第118師撥入。
1939年2月,預備第9師撥入,第118師轉隸第79軍,該軍改轄第105、預備第9師。隸屬第9戰區第19集團軍參加南昌會戰(1939年3月17日至5月20日),在修水作戰失利。
後在贛北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9月1日至10月14日)。戰後,調浙江金華、諸暨、蘭溪,改隸第3戰區第32集團軍。
1940年5月,第26師撥入。該軍旋返回江西。8月,預備第9師與第70軍所轄預備第
5師對調,該軍改轄第26、第105、預備第5師。1941年隸屬第9戰區第19集團軍參加上高會戰(1941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5月,預備第5師改隸第19集團軍,該軍返回浙江,增轄暫編第13師,改轄第26、第105、暫編第13師。隸屬第3戰區第10集團軍,暫轄新編第30師,在浙江東部策應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7日至10月12日)。1941年10月至1942年3月,暫編第13師守備紹興,4月至5月轉義烏。該軍在金華至江山間參加浙贛會戰(1942年5月中旬至9月上旬)。
1942年10月,暫編第13師改隸第25軍,預備第5師撥入,該軍改轄第26、第105、預備第5師。1943年守備金華、衢江西岸。1945年1月,第79師編入。4月,預備第5師直隸於第3戰區司令長官部,該軍改轄第26、第79、第105師。5月23日,第79師進攻蘇浙邊區新四軍。抗戰勝利後,該軍由江西上饒進駐浙江餘杭、德清。1946年初,調赴江蘇元錫、常州、丹陽休整,隸屬徐州綏靖公署第1綏靖區。
1946年5月,整編為整編第49師,由武進北調南通、海門、白蒲。參加江北地區作戰(1946年7月上旬至12月底),7月16日由白蒲向如皋進攻。7月19日,師部、第26旅大部在如皋以南被殲滅,旅長鬍珉被俘。20日,第79旅大部在如皋以南被殲滅,師長王鐵漢被俘後逃出。7月23日,佔如皋。8月10日,第105旅旅部及所屬第314團在海安李堡鎮被殲滅,旅長金亞安被俘。8月27日,第79旅所屬一個團在如皋加力地區被殲滅。11月底駐如皋。1947年1月,在泰州、海安等地“清剿”蘇中解放區。
1947年8月上旬,該整編師由蘇中船運遼寧葫蘆島,在錦州集結,隸屬東北行轍,恢復軍、師番號。9月19日,由錦州援助建昌,9月19日至23日,軍部、第79師、第105師(各欠1個團)共4個團在建昌楊家杖子被殲滅,第195師師長於澤霖被俘。12月28日,第79師在彰武被殲滅。1948年1月24日至26日,第26師在新立屯被殲滅。8月上旬,第26師幹部由瀋陽空運錦州,改隸新編第5軍。9月27、28日,第79師(欠第237團)由瀋陽空運錦州。10月初,第195師編入,軍部率第105、第195師由瀋陽出發增援錦州,隸屬西進兵團。
10月28日,在遼寧黑山、打虎山以東地區被殲滅,軍長鄭庭復、第195師師長羅莘求被俘。

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九軍東北軍第49軍歷任軍長

劉多荃
沈克
王鐵漢(1941.12.17—1948.2.20)
鄭庭笈(1948.2.20代理—1948.10.28被俘) [1] 

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九軍中央軍系統第49軍

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九軍中央軍第49軍沿革

1949年1月,在雲南組建第49軍,下轄第249、第327師。3月,由昆明開赴貴州貴陽,第249、第327師分駐盤縣、三穗。7月中旬,駐黔東三穗、都勻整訓。9月東進晃縣,增轄第275師。10月21日佔湖南黔陽,22日到達芷江外圍後返回原防。11月初,該軍向黔西地區撤退。11月9日,第249師主力在鎮遠被殲滅。11月11日,軍部及第249師一個團沿黃平及台江、爐山經貴定、貴陽、清鎮西撤,22日到達鴨池河西岸。11月21日,第327師在遵義東南被殲滅。11月21日,第275師師長陳德明率部脱離該軍,23日在金沙縣安底鎮起義。
12月10日,軍長王景淵、第249師師長陳永思率殘部在水城起義(1950年6月5日,該軍編入貴州軍區部隊)。

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九軍中央軍第49軍歷任軍長

何紹周
王景淵 [1] 
參考資料
  • 1.    李寶明.國民革命軍陸軍沿革史:中華書局,2018: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