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軍

鎖定
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軍,是國民革命軍的一個番號,1926年至1949年之間,被湘軍、新桂系軍、直魯聯軍、西北軍、中央軍等多次使用。1949年1月,第十三軍在北京接受和平改編,被併入人民解放軍。 [1] 
中文名
國民革命劇第十三軍
活躍時代
1924-1949年

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軍建國豫軍一部

1926年7月蔣介石任命建國豫軍總司令樊鍾秀為第13軍軍長,樊未受命。 [1] 

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軍湘軍譚延闓部

1927年5月10日,第2軍所屬第5師、教導師(改番號為第38師)、新成立的第39師在湖南合編為第13軍,師長分別為成光耀、李韞珩、嶽森。10月,該軍駐安徽涇縣。11月8日,由江西瑞昌出發,向湖北咸寧進軍討伐唐生智。1928年1月,沿長嶽鐵路進攻湖南嶽州。是月,改稱第14軍。
歷任軍長:
陳嘉佑(1927.5.12-) [1] 

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軍新桂系軍

1927年10月,白崇禧出任第13軍軍長。10月13日獨立第1師(1927年9月由第14軍縮編而成,熊式輝任師長)改稱該軍第1師。白崇禧擬將第10軍的兩個師編入第13軍,以楊勝治、王天錫分任第2、第3師師長,因第10軍官兵反對未果。白崇禧另以5個補充團編成第2、第3師。該軍分駐上海、安徽馬鞍山慈湖、江蘇江寧。旋即,3個師改番號為第37、第38、第39師,師長為熊式輝、張定、呂煥炎。10月,主力西征,第37師衞成淞滬。1928年5月,第37師脱離建制,該軍參加北伐至河北。9月該軍縮編為第14師
歷任軍長:
白崇禧 [1] 

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軍直魯聯軍

1928年7月,閻錫山將分散在平津一帶的直魯聯軍第7方面軍殘部編成第13軍,屬第3集團軍第6軍團,旋即改隸第1集團軍。12月番號撤銷。
歷任軍長:
張冠五 [1] 

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軍西北軍

1927年7月,國民軍聯軍暫編第13師擴編為第2集團第13軍,不久該軍入陝在大荔、鳳翔等地作戰。1928年4月,自潼關調豫北,兵力一部到道口,一部中途返回平叛。10月,縮編為第27師。
歷任軍長:
張維璽 [1] 

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軍1929-1932年多次編成的第13軍

1929年12月,第9、第11、第13師等部在河南編成第13軍,軍長夏鬥寅,屬第2路軍,進攻唐生智部。
1930年4月,以第13師組成第13軍,軍長夏鬥寅,屬第3軍團,參加中原大戰。5月由平漢路南下,到長沙。6月駐紮湖北黃陂。7月由平漢路轉津浦路作戰,扼守山東曲阜。8月4日下南驛,過大汶口,向泰安攻擊前進。8月,由齊河、長清調駐河南商丘。9月,調平漢路西側作戰。10月,由許昌回師武漢。自此,駐紮鄂東黃、黃岡、麻城一線,參加對鄂豫皖蘇區的“圍剿”。1932年4月19日,夏鬥寅在政治鬥爭中失敗,被迫辭職,該軍番號撤銷。 [3] 
1932年5月,成立第13軍,下轄第88、第89師,軍長錢大鈞。9月,各師被分遣,該軍番號撤銷。 [1] 

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軍中央軍

1935年5月,第4、第89師在湖北編成第13軍,駐紮陽新、大治。9月,該軍調湖南長沙、岳陽等地。11月轉芷江,“追剿”紅二、六軍團。1936年3月,該軍進入山西聞喜,隸屬太原綏靖公署第1路第7縱隊,阻止紅一方面軍東征。5月,由晉西轉戰陝北綏德。11月,在綏遠作戰。戰後駐守集寧、豐鎮。
1937年7月,在集寧、豐鎮、平地泉向張家口進軍,在南口參加平綏路東段方面作戰(1937年8月8日至9月11日)。隸屬第1戰區第20軍團,參加平漢路北段作戰(1937年10月至1938年1月),戰後轉河南安陽整補。11月1日,開赴晉東南阻擊日軍沿同蒲路南下。11月至12月在祁縣子洪口作戰。
1937年12月,所轄兩個師撥隸第85軍,改轄第23、第110、新編第35師。1938年,開赴魯南參加徐州會戰後期作戰(1938年5月3日至5月28日)。5月14日,第23師師長李必潛在荷澤陣亡。軍部率第23、第89、新編第35師,隸屬第31集團軍在鄂南、贛北參加武漢會戰(1938年6月中旬至11月中旬)。
1938年12月,調湖南平江整補,第23師撥隸第85軍,新編第35師改稱第128師脱離該軍建制。1939年1月,第193師撥入,該軍改轄第89、第110、第193師。調鄂北,參加隨棗會戰(1939年5月1日至6月1日)。6月,經豫西內鄉、浙川、湖北郎陽進駐陝南城固。12月,返回隨棗地區。
1940年2月,新編第1師撥入。4月,第193師撥隸新編第2軍,該軍改轄第89、第110、新編第1師。參加棗宜會戰(1940年5月1日至7月4日)、豫南會戰(1941年1月22日至2月11日)。1941年至1942年初,在新野、三合、舞陽三度擊敗日軍,並一度追擊日軍至棗陽城下。
1942年7月,所屬第110 師與第85軍所屬第4 師對調,該軍改轄第4、第 89、新編第1師。1944年3月,新編第1師與第 89 軍所屬第117 師對調,該軍改轄第4、第 89、第117師,隸屬第1戰區副司令長官(湯恩伯)部第 31 集團軍,在登封、臨汝參加豫中會戰(1944 年4月中旬至6月中旬)。
1944 年9月,第117 師改暫編第1軍,暫編第16 師撥入,該軍改轄第4、第89、暫編第16師。10 月,調往重慶,旋調防貴州,隸屬黔桂邊區總司部。換裝美械。年底駐紮貴築縣、貴陽、惠水整訓。1945 年初,暫編第 16 師番號撤銷,第 54 師撥入,該軍改轄第 4、第 54、第 89 師屬第3方面軍。8月,進入廣西蒙江、藤縣、平南、丹竹、梧州等地。9 月,進駐香港九龍附近。10月,由香港海運秦皇島,隸屬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11 月13 日攻佔山海關,11月26 日佔錦州。1946年1月4日,第 54 師攻佔北票。2月上旬,由阜新、彰武沿法庫方向進攻。2月13 日至14 日,第89 師4個營在秀水河子被殲滅。8月,由凌源、天義、八里罕向熱河承德進攻,攻佔寧城、平泉。8月28 日,佔承德。1946年9月,策應張垣(張家口)戰役(1946年9月20日至11月11日)9月11日攻佔豐寧,9月20日攻佔興隆,10月7日佔圍場,12日佔多倫,17 日佔沽源,進出獨石口、赤城。11月5日到察哈爾懷來,旋返回熱河。
1947 年3月,第4師留守承德隆化,第 5、第 89 師北上增援,進至吉林農安德惠地區。4月3日,第89 師及第54 師所屬第 162團共7500 人在柳河縣三源浦西南紅石鎮地區被殲滅,第 89 師代理師長張孝堂被俘,戰後第 89 師返回熱河整補。5 月第54 師在東豐清泉,參加四平戰役(1947年5月上至7月上)。9月,第54 師撥隸新編第3軍,1947年8月1日,該軍改隸張垣綏靖公署,駐守承德、平泉、隆化、豐寧。10月,增轄暫編第63師。1948年9月,暫編第63 師改稱第 297師。10月增轄第 155第299 師,該軍下轄第4、第89第 155、第 297師、第 299 師。11月12日,由承德撤向河北密雲通縣(今北京通州)。12月5日,第155師2個團、第 297師1個團在密雲被殲滅。1949 年1月21日,在北平接受和平改編,部分軍官撤至南京。2月19 日,第4、第 89、第 299、第 297 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第47、第46、第 48、第 50 師。2月26日,分別併入解放軍第44、第 63、第45、第47軍,軍部編入解放軍第44 軍軍部。 [2] 
歷任軍長:
湯恩伯(1935.9.30-),
張軫(1938.5.11-1939.8),
張雪中(1938.7代理-1940.1實任-),
石覺(1942.7代理-1943.5實任-1948.5.19兼任-1948.12.1免兼),
駱振韶(1948.12.1代理-),
鄭邦捷(代理-1949.1.21起義) [1] 
參考資料
  • 1.    李寶明.國民革命軍陸軍沿革史:中華書局,2018:39-42
  • 2.    王飛:《北平和平解放前後的第十三軍》,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文史資料存稿選編》10 全面內戰中,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08,第834-838頁
  • 3.    王成斌等主編,民國高級將領列傳 5,解放軍出版社,1999.01,第5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