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民革命軍第二軍

鎖定
國民革命軍的陸軍番號之一。1925年,湘軍系統第二軍成立,後參加北伐,於1928年縮編。1927年,西北軍國民軍系統第二軍成立,參加北伐,於1928年縮編。1927年,晉綏軍系統第二軍成立,次年縮編。1929年-1930年間,中央軍系統第2軍多次編成,參加新軍閥混戰。1937年抗戰爆發後,第二軍再次編成,先後參加淞滬、徐州、棗宜、第二次長沙會戰等戰役。解放戰爭期間,於四川起義。 [1] 
中文名
國民革命軍第二軍
別    名
國民革命軍第2軍
軍    長
譚延闓
參謀長
參謀長
隸    屬
國民政府軍委會

國民革命軍第二軍湘軍譚延闓部組成的第2軍

沿革
1925年8月湘軍譚延闓部在廣東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軍,下轄第4、第5、第6師,師長分別為張輝瓚、譚道源、戴嶽。1926年春,增設教導師,陳嘉佑任師長。7月,副軍長魯滌平率領第4、第6師參加北伐。軍長譚延闓率第5師和教導師留守廣東南雄、始興、馬壩等地。1926年7月24日,第4、第6師集中湖南茶陵屬,右翼軍。9月6日轉向江西,收復鄉、宜春、分宜、安福、樟樹等地。12月24日,移上饒、餘干。11月下,第6師由贛東進入福建邵武。1927年1月該軍在東路軍編成內,由樂平德興進入浙江,經淳安、桐廬富陽直趨杭州。2月,編入江右軍第2縱隊,經安徽廣德、江溧水向南京進攻。3月24日,進佔南京。4月向江北進攻,佔安徽滁縣。旋即經湖北撤入湖南,隸屬武漢國民政府指揮。1927年5月,第2軍留守廣東的第5師、教導師等部進入湖南合編為第13軍。第2軍改轄第4、第6、第13師,師長王捷俊、戴嶽、朱耀華。10月,討代唐生智。1928年1月31日,攻佔湖北宜昌。2月18日,進攻湖南津市、澧縣。2月22日,第13師改番號為第23師,9月,該軍縮編為第18師。
歷任軍長:
譚延闓(1925.8.26-1927.5.6)
魯滌平(1927.5.6-)

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西北軍系統第2軍

1927年5月,國民軍聯軍第2軍改稱第2集團軍第2軍,下轄第8、第10師,師長張麟祥、劉汝明(兼任)。1928年4月,隸屬第9方面軍,參加北伐,自河南禹縣調豫北,在安陽方面作戰。10月,縮編為第29師。
歷任軍長:
劉汝明

國民革命軍第二軍晉綏軍系統第2軍

1927年7月9日國民政府發表楊愛源為北方國民革命軍第2軍軍長,下第2、第6、第12師,騎兵第7師,第1、第2混成旅(師長趙承綬、孫楚、楊效歐、李德懋,旅長黃守清、齊用宏)。1928年5月下轄第2、第6、第12、第16、第17師,師長趙承綬、孫楚楊效歐、高鴻文、孟富英。10月,縮編為第33、第35、第39師。
歷任軍長:
楊愛源(1927.7.9-)

國民革命軍第二軍中央軍系統第2軍

1929年3月2日,以第8、第13師及獨立第1旅組成第2軍,討伐新桂系軍閥,軍長朱紹良。
1929年6月16日,以第8、第48、新編第1師編成第2軍,討伐西北軍,軍長朱紹良。1929年10月,以第6、第9、第11師及獨立第4旅組成第2軍,軍長蔣鼎文,集中湖北樊城、襄陽、老河口,討伐西北軍。
1930年4月以第6、第9師組成第2軍,軍長蔣鼎文,屬第3軍團,參加中原大戰。
1937年8月,在福建編組第2軍,下轄第3、第9、第80、師,9月第80師脱離建制,軍部率第3、第9師北上參加淞滬會戰(1937年8月13日至11月下旬),戰後開赴湖北。1938年5月,從漢口北上參加徐州會戰後期作戰(1938年5月3日至5月28日),在邳縣(今邳州)以東,剡城西南掩護主力部隊撤退。6月返回武漢。
1938年6月,第3師撥入第8軍,第57師編入,該軍改轄第9、第57師。7月該軍開廣濟田家鎮,屬第9戰區第2兵團第11軍團,參加武會戰(1938年6月中旬至11月中旬)。9月,第57師脱離建制。11月,該軍調湖南衡陽。年底,第103師撥入,該軍改轄第9、第103師,開赴四川秀山等地整訓。1939年11月,增轄第76師,軍部率第9、第76師開赴廣西賓陽,參加桂南會戰(1939年11月15日至1940年2月8日)。1940年1月攻佔崑崙關。2月3日,副軍長兼第9師師長鄭作民陣亡。2月移駐湖北宜,屬第6戰區。軍部率第9、第76、第103師參加棗宜會戰(1940年5月1日至7月4日)。
1940年7月,第103師與新編第1軍所轄新編第33師對調,該軍改轄第9、第76、新第33師。1940年冬,開赴重慶。1941年春,到瀘州。10月,進入鄂西建始、巴東反攻宜昌,策應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7日至10月12日)。10月10日克復宜昌。11月調四川永川、榮昌、璧山。1942年3月,軍部及第9師移駐樂山,第76、新編第33師移駐西昌、隆昌。9月,移駐貴州。1943年1月,進駐雲南。1944年隸屬遠征軍第11集團軍,參加滇西方面作戰(1944年5月11日至1945年1月27日)。
1945年1月,撤銷新編第33師,2月預備第2師撥入,該軍改轄第9、第76、預備第2師,駐守大理、彌渡、保山、祿豐。11月,屬雲南警備總司令部。1946年5月整編為整編第9師,轄整編第9旅、整編第76旅、預備第2旅。1947年1月集結昆明。3月經漢口開赴河南新鄉,隸屬陸總鄭州指揮所,參加豫北地區作戰(1947年3月底至5月底)。4月轉運魯南戰場,主力駐宿遷新安鎮,預備第2旅到臨近。4月24日,主力由新安鎮車運滕縣(今滕州),續開兗州。5月,主力在大汶口、南驛。6月底,主力在蒙陰以東。7月上,佔沂水。
1947年7月,預備第2旅脱離建制。8月5日該整編師佔益都。8月底在膠濟路中段的昌樂、朱陽地區。9月,在濰縣(今濰坊)與高密之間的岞山,隸屬膠東兵團參加膠東作戰(1947年9月上至12月中)。9月8日佔平度,9月18日到招遠以南。11月底,該整編師由山東城陽船運上海轉赴武漢。12月1日在漢口登岸,隸屬國防部九江指揮部,自廣濟經水向北參加大別山“進剿”作戰(1947年11月27至1948年2月底),12月底從大別山回援平漢路,進攻信陽以北地區。1948年1月第9旅在確山主力由武漢經河南南陽到鄧縣,旋即駐守南陽。9月,恢復第2軍番號,下轄第9、第76師。11月放棄南陽開赴湖北襄陽。12月,開赴荊沙。增轄第164師。1949年7月16日,由宜昌向川鄂邊境山區轉進。10月,駐防建始、恩施一線。11月初,西撤入川。11月28日,該軍大部在南川以北山地被殲滅。12月24日,第9師師長蔣治英在郫縣起義。12月26日,第76師殘部在貴州省正安縣起義。第9師副師長黃惜時、第164師師長李霜率殘部至川黔滇邊界,1950年初就地起義。第76師一部撤往西康會理,1950年3月23日被殲滅。 [2] 
歷任軍長(整編師師長):
朱紹良(1929.3.2-1929.10)
蔣鼎文(1929.10-)
李延年(1937.8.2-1942.6)
王凌雲(1942.6.25-1947.12)
張金廷(?-1948.8.1)
陳克非(1948.8.1--1949.4.1)(兼任) [1] 
參考資料
  • 1.    李寶明.國民革命軍陸軍沿革史:中華書局,2018:6-9
  • 2.    蔡惠霖,孫維吼編,光榮的抉擇 原國民黨軍起義將領回憶錄 下,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出版社,1986.12,第5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