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七軍

鎖定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七軍是國民革命軍的番號。它在大革命到解放戰爭期間多次改編、重組,其源頭有東北義勇軍、收編偽軍等。
中文名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七軍
別    名
新七軍
組建時間
1927年
結束時間
1948年 [1] 
首任軍長
鈕永建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七軍歷史沿革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七軍大革命到抗戰時期

國民大革命末期,南京政府曾任命鈕永建為新編第七軍軍長,但實際上該軍未成立。 [1] 
新編第七軍參加北伐後隸屬左翼軍,在湘鄂西一帶作戰。1927年4月13日改稱第四十三軍,李樂為軍長,胡剛為副軍長。下轄第一師,師長楊光琛;第二師,師長張廷光;第三師,師長雷世光;教導師,為年初收編的原彭漢章第九軍第三師,師長先為謝沛生,後為楊其昌。該軍隸屬武漢政府,10月,李宗仁西征討唐,改受李宗仁節制。 [1] 
1939年1月,第二十七、第九十軍合編成立,隸屬第十戰區,以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兼任總司令,胡宗南為副總司令。8 月蔣辭總司令職,胡宗南升任總司令新編第38師、暫編第56師、暫編第61師組成該軍由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軍新編第38師與暫編第56師、暫編第61師組成。1940年 1 月 、6 月樊宓甫、陶峙嶽升任副總司令。5 月第十戰區撤銷,隸屬第一戰區;1941年轉隸第八戰區。5 月轄第一、第十六、第三十六、第七十六軍和新編第七軍。 [1] 
1942年 6 月以第三十六、第八十軍和新編第七軍編成第三十七集團軍,陶峙嶽為總司令,李鐵軍、韓錫侯為副總司令。 [1] 
該軍原為堅持抗日的東北義勇軍、抗日同盟軍殘部編成。抗日戰爭開始後,該部由華北退至豫、鄂 、皖北,由張人傑、宋克賓、李忠義、曹大中等人率領堅持抗日遊擊戰。1940年 7 月將收編反正偽軍與上述各部編成暫編第二十四、暫編第二十五、暫編第二十六師,3 個師並編為該軍。以張人傑任軍長職,隸屬第一戰區。1941年 4 月免張人傑軍長,由彭傑如任軍長。是年改隸第三十四集團軍。1942年下半年改隸第三十七集團軍,1944年吉章簡一度代理軍長,1945年 4 月鍾松接彭傑如任軍長。7月鍾松調離,該軍裁撤。暫編第二十四師,前身為偽軍 “剿共”軍第二路張嵐峯一部的“和平救國軍”。 [1] 
該軍前身是和平救國軍第1軍第3師和汪偽軍張嵐峯部。汪偽和平軍是汪精衞賣國集團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支柱。這支規模巨大的漢奸軍隊是在日本侵略軍的卵翼下,按照汪精衞“和平反共建國”的方針,伴隨着汪偽傀儡政權組件和發展起來的。它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政策的產物。 [2] 
撥亂反正後於1940年 6 月編成該師。李忠義所率原東北抗日義勇軍也編入,副軍長李忠義兼任師長。1943年 8 月李忠義調任第四十二軍副軍長,夏季屏接任師長;1944年 4 月宋子英任師長。暫編第二十五師,1940年6 月以豫皖邊區一帶反正的汪偽官兵共8000餘人編成,曹大中為師長。1942年 6 月曹大中升任副軍長,劉英接任師長。暫編第二十六師,1938年時為河南第二區保安第二縱隊,直 轄 4 個總隊共10個大隊。1939年2月改編為冀察戰區第一軍第一師,後投汪偽,被改編為和平救國軍第一軍第三師。1940年 6 月在豫東反正,改編為該師,以宋克賓為師長。1 1月蔡鴻範接宋任師長。1942年2月以暫編第二十五師一部撥補本師。1943年8月蔡鴻範升任副軍長,李樹榛任師長。 [1]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七軍解放戰爭時期

1947年10月在長春以新編第一軍的新編第三十八師和暫編第五十六、暫編第六十一師編成該軍,李鴻任軍長。新編第三十八師,師長原為李鴻,李升任軍長後,史説任師長,1948年 7 月史説調任副軍長,陳鳴人接任師長;暫編第五十六師,該部原為偽滿部隊,抗戰時調關內,日軍投降後,國民黨首先把該部空運到長春,1946年4月東北民主聯軍進攻長春,該部被殲,後由劉德溥收羅殘兵編成一個保安區,1947年 1 0月編成該師,劉德溥任師長;暫編第六十一師,1947年10月由東北保安第十二支隊改編而成,鄧士富任師長;暫編第六十二師,1947年 5 月編成,師長劉梓皋。 [1] 
1948年6月史説升任副軍長,陳鳴人接任師長,9 月改番號為第二五三師;暫編第五十六師,師長張炳言,9 月改番號為第二九O 師;暫編第六十一師,師長鄧士富,9 月改番號為第二九五師。10月19日該軍在長春放下武器,所屬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 [1] 
參考資料
  • 1.    戚厚傑;劉順發;王楠.國民革命軍沿革實錄.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764
  • 2.    石源華:《汪偽和平救國軍的建立、發展和消亡》,《軍事歷史研究》1987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