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朝漢學師承記

(清中葉江藩的經學史著作)

鎖定
清中葉江藩的經學史著作。 [1] 
中文名
國朝漢學師承記
創作年代
清代
《國朝漢學師承記》8卷。始撰於嘉慶十五年(1810),十七年稿成,送請著者亡友汪中之子喜孫作跋,評為名山之業,足以與顧炎武、錢大昕及汪中所著後先輝映。二十三年,應聘南下,作幕兩廣,得兩廣總督阮元贊助並撰序刊行。全書依漢代儒林家法為楷模,採取人物傳記彙編的形式,合清初迄嘉慶間經師為一堂,以記錄一代經學源流。著者鄙夷理學,崇尚經學,推尊漢儒,認為清代經學實是漢代儒學的復興,因而稱清學為漢學。在他看來,漢以後的經學,一壞於東西晉的清談,再壞於南北宋的理學,至元、明而頹然不振。直到清代康熙中葉以後,蘇州惠氏祖孫之學挺生,皖南江永、戴震諸家繼起,始成漢學昌明的局面。本此認識,全書上起清初黃宗羲、顧炎武,下迄嘉慶間尚健在的顧廣圻、劉逢祿等,將一代漢學諸儒統為一編,共著錄清代前期經師凡111人。書中著錄諸儒,若就年輩而論,理應以黃宗羲、顧炎武冠於卷首。而著者囿於政治上的避忌和學術上的偏見,以黃、顧二人當明清鼎革之際,“不順天命,強挽人心”,學術上“皆深入宋儒之室”(卷末《自跋》)為由,竟黜置卷末。所錄依次為卷一閻若璩、胡渭等12人,卷二惠周惕、惠士奇、惠棟及餘蕭客、江聲等10人,卷三王鳴盛、錢大昕等8人,卷四王昶、朱筠等20人,卷五江永、戴震等11人,卷六盧文弨、紀昀等24人,卷七陳厚耀、程晉芳等24人,卷八黃宗羲、顧炎武2人。著者將儒家判然中分為漢、宋兩家,揚漢抑宋,名清代經學為漢學,凡此皆為門户之見所拘,多可商榷。所以稿成之初,龔自珍即致書提出異議,主張改書名為《國朝經學師承記》。刊行之後,方東樹又撰為《漢學商兑》痛加攻駁。然而清人考論一代經學源流,本書實為首倡,發凡起例,功不可沒。
參考資料
  • 1.    中國孔子基金會.中國儒學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