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家305項目

鎖定
國家305項目,因1985年3月4日,國家計委、國家科委以計、科(1985)305號的文件批覆而得名。該科技攻關項目旨在加速查明新疆礦產資源的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綜合研究。
中文名
國家305項目
外文名
The national 305 project
建    立
1985年3月4日
機    構
國家計委、國家科委以計
目    的
加速查明新疆礦產資源的地質
範    圍
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

國家305項目提出背景

新疆位居歐亞大陸腹地,面積達16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國土面積的1/6,橫跨全球三大成礦域的兩個,即中亞成礦域和特提斯成礦域,成礦地質條件十分有利,礦產資源的遠景很好,特別是有色金屬和貴重金屬礦產找礦潛力很大。 [1] 
20世紀80年代初,中央提出了把新疆和整個大西北建設成為21世紀我國經濟建設重要基地的宏觀戰略設想,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敏鋭地認識到,加快新疆資源勘查研究,摸清資源家底,解決“具體資源不清”問題對於落實中央這一戰略部署,開發建設新疆所具有的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明確提出了把能源和礦業作為新疆實施“全方位開放,東聯西出”和參與國內外經濟大循環的重中之重,優先發展的方針,制定了地質科研先行的工作方案和將新疆建設成為國家礦產資源戰略接替基地的目標。 [1] 
經過反覆論證和醖釀,1984年5月,自治區人民政府聯合中國科學院和國家地礦部在北京召開了“關於加速查明和開發新疆礦產資源科技攻關”的可行性論證會。80多位國內知名的地學專家和國家有關部委領導同志參加了論證,並取得一致意見。依據專家們的建議,把這一科技攻關項目稱為“加速查明新疆礦產資源的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綜合研究”。論證會後,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向國家申報科技攻關項目,1985年3月4日,國家計委、國家科委以計、科(1985)305號文件批覆,將該項目列為國家“七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隨後,在國家計委、國家科委的指導下,由自治區政府主持,聯合國家地質礦產部、中國科學院、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和國家教委共同組織實施了這一重大項目。“八五”至今,國家連續設立了“新疆貴重、有色金屬大型礦產資源基地的綜合研究”、“新疆優勢礦產資源及大型礦牀的綜合研究”、“新疆優勢礦產資源勘查評價研究”、“新疆大型礦集區預測與勘查關鍵技術研究”和“中國新疆與中亞鄰國礦產資源對比研究與高效勘查技術集成”項目。“國家305項目”就是前後相繼、持續深化的這些國家科技重點項目簡明的總稱。 [1] 
國家305項目共組織實施課(專)題355項,集成全國科研、勘查和教育系統中的優秀科技資源,堅持科研—勘查—開發一體化的研究道路,在基礎地質、礦產地質、勘查技術方法、礦產開發取得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是自治區優勢礦產資源轉換戰略的一項重大的科技先導工程。它堪稱全國固體礦產研究領域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全國21個省市、103個單位、科研人員20000人次參加)、持續時間最長(1985年至今)、科研投資最多(總投資為人民幣3.8365億元,其中投入國家23102萬元,聯合實施部門投入8410萬元,自治區政府投入6400萬元)、智力密集、精英薈萃、多學科聯合攻關、新技術和新方法優化組合、科研成果高質量高水平、輻射帶動力強(依託項目成果,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研究機構和礦業公司開展合作研究、風險勘探、技術援助、技術培訓,吸引外資2.6億人民幣)的國家級科技計劃項目,也是全國唯一的由一個地方政府連續在五個五年計劃期間主持的國家級項目。 [1] 

國家305項目主要職責

(一)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和項目協調委員會,負責國家科技公關項目的日常管理和組織協調工作。
(二)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負責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項目的申報、論證、設計等工作。
(三)負責開展國內外地礦科技合作與交流工作;負責承擔與“305”項目有關的各項工作。
(四)協調區內外資源與環境方面的科技力量,加強我區在該領域的科研工作;籌劃和組織實施該領域重大科研項目,為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持。

國家305項目主要領導

主任:馬華東
副主任:艾尼瓦爾·吐爾遜
副主任:朱炳玉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