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鎖定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是指承擔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和生物多樣性維護等重要生態功能,關係全國或較大範圍區域的生態安全,需要在國土空間開發中限制進行大規模高強度工業化城鎮化開發,以保持並提高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的區域。 [1]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於優化國土資源空間格局、堅定不移地實施主體功能區制度、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所提劃定的重點區域。
截至2016年09月29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市區數量為676個,佔國土面積的比例53%。 [2] 
中文名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外文名
National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
提出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
印發時間
2016年09月29日
縣市區數量
676個
佔國土面積
53%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總體要求

重要意義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是指承擔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和生物多樣性維護等重要生態功能,關係全國或較大範圍區域的生態安全,需要在國土空間開發中限制進行大規模高強度工業化城鎮化開發,以保持並提高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的區域。加強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環境保護和管理,是增強生態服務功能,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支撐;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礎;是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優化國土開發空間格局、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任務。
基本原則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以保障國家生態安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以增強區域生態服務功能、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重點,切實加強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環境保護和管理。
堅持生態主導、保護優先。把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作為首要任務,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實施生態系統綜合管理,嚴格管制各類開發活動,加強生態環境監管和評估,減少和防止對生態系統的干擾和破壞。
堅持嚴格准入、限制開發。按照生態功能恢復和保育原則,實行更有針對性的產業准入和環境准入政策與標準,提高各類開發項目的產業和環境門檻。根據區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堅持面上保護、點狀開發,嚴格控制開發強度和開發範圍,禁止成片蔓延式開發擴張,保持並逐步擴大自然生態空間。
堅持示範先行、分步推進。選擇有典型代表性的不同類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進行試點,探索限制開發區域科學發展的新模式,探索區域生態功能綜合管理的新途徑,創新區域保護和管理的新機制。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主要任務

嚴格控制開發強度
要按照《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範圍內各類開發活動進行嚴格管制,使人類活動佔用的空間控制並逐步縮小,以騰出更多的空間用於維繫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要依託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對較強的城鎮,引導城鎮建設與工業開發集中佈局、點狀開發,禁止成片蔓延式開發擴張。要嚴格開發區管理,原則上不再新建各類開發區和擴大現有工業開發區的面積,已有的工業開發區要逐步改造成低消耗、可循環、少排放、“零污染”的生態型工業區。國家發展改革委要組織地方發展改革委進一步明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開發強度等約束性指標。
加強產業發展引導
在不影響主體功能定位、不損害生態功能的前提下,支持重點生態功能區適度開發利用特色資源,合理發展適宜性產業。根據不同類型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要求,按照生態功能恢復和保育原則,國家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牽頭制定實施更加嚴格的產業准入和環境要求,制定實施限制和禁止發展產業名錄,提高生態環境准入門檻,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項目進入。對於不適合主體功能定位的現有產業,相關經濟綜合管理部門要通過設備折舊、設備貸款、土地置換等手段,促進產業梯度轉移或淘汰。各級發展改革部門在產業發展規劃、生產力佈局、項目審批等方面,都要嚴格按照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定位要求加強管理,合理引導資源要素的配置。編制產業專項規劃、佈局重大項目,須開展主體功能適應性評價,使之成為產業調控和項目佈局的重要依據。
全面劃定生態紅線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和《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要求,環境保護部要會同有關部門出台生態紅線劃定技術規範,在國家重要(重點)生態功能區、陸地和海洋生態環境敏感區、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紅線,並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制定生態紅線管制要求和環境經濟政策。地方各級政府要根據國家劃定的生態紅線,依照各自職責和相關管制要求嚴格監管,對生態紅線管制區內易對生態環境產生破壞或污染的企業儘快實施關閉、搬遷等措施,並對受損企業提供合理的補償或轉移安置費用。
加強生態功能評估
國家和省級環境保護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調查與評估工作,制定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調查與評價指標體系及生態功能評估技術規程,建立健全區域生態功能綜合評估長效機制,強化對區域生態功能穩定性和生態產品提供能力的評價和考核,定期評估區域主要生態功能及其動態變化情況。環境保護和財政部門要加大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力度,完善考核機制,考核結果作為中央對地方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分配的重要依據。區域生態功能評估結果要及時送發展改革、財政和環境保護部門,作為評估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重要依據,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同時作為產業佈局、項目審批、財政轉移支付和環境保護監管的重要依據。
強化生態環境監管
地方各級環境保護部門要從嚴控制排污許可證發放,嚴格落實國家節能減排政策措施,保證區域內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專項規劃以及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等文件,要設立生態環境評估專門章節,並提出可行的預防措施。要強化監督檢查,建立專門針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生態紅線管制區的協調監管機制。各級環境保護部門要對重點生態功能區和生態紅線管制區內的各類資源開發、生態建設和恢復等項目進行分類管理,依據其不同的生態影響特點和程度實行嚴格的生態環境監管,建立天地一體化的生態環境監管體系,完善區域內整體聯動監管機制。地方各級政府要全面實行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制度,嚴格按照提取標準收提並納入税前生產成本,專户管理和使用,全面落實企業和政府生態保護與恢復治理責任。嚴禁盲目引入外來物種,嚴格控制轉基因生物環境釋放活動,減少對自然生態系統的人為干擾,防止發生不可逆的生態破壞。要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加大懲罰力度。對於未按重點生態功能區環境保護和管理要求執行的地區和建設單位,上級有關部門要暫停審批新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規劃,適當扣減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等資金,環境保護部門暫停評審或審批其規劃或新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後果的,除責令其修復和損害賠償外,將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健全生態補償機制
加快制定出台生態補償政策法規,建立動態調整、獎懲分明、導向明確的生態補償長效機制。中央財政要繼續加大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並會同發展改革和環境保護部門明確和強化地方政府生態保護責任。地方各級政府要依據財政部印發的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辦法,制定本區域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的相關標準和實施細則,推進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政績考核體系的配套改革。地方各級政府要以保障國家生態安全格局為目標,嚴格按照要求把財政轉移支付資金主要用於保護生態環境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等。鼓勵探索建立地區間橫向援助機制,生態環境受益地區要採取資金補助、定向援助、對口支援等多種形式,對相應的重點生態功能區進行補償。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保障措施

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各部門要加強組織管理和協調,編制重點生態功能區區域規劃和生態保護規劃,明確相應的政策措施、資金投入等要求。地方各級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協調溝通,切實建立和完善生態保護優先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落實對轄區內重點生態功能區環境保護和管理的目標責任。
完善配套政策體系
地方各級政府要建立健全有利於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環境保護和管理的各項政策措施及法律法規,統籌協調各類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資金的分配和使用,發揮各項政策和資金的合力,促進區域整體生態功能改善。地方各級發展改革、財政和環境保護部門要制定實施有利於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的財政、投資、產業和環境保護等配套政策,支持開展有利於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保護和恢復的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研究,推廣適宜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生態保護和恢復治理技術,加強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
加強監督評估工作
發展改革部門要加強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整體進展成效的督檢查和綜合評估工作。環境保護部門要建立健全專業隊伍和技術手段,強化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專項評估和監管工作,並將評估與監管結果向全社會公佈。有關部門要加強相互配合,相互支撐,形成合力。
鼓勵開展試點示範
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財政部、環境保護部等部門在不同類型的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中,選擇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地區進行試點示範,指導地方政府研究制定試點示範方案,引導限制開發區域探索科學發展的新模式。國家從政策、資金和技術上對試點示範地區給予支持和傾斜,並及時總結經驗,促進交流和推廣,發揮試點示範地區在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方面的先行和導向作用。
國家發展改革、財政和環境保護等有關部門以及地方各級政府,要加強銜接協調,切實把實施主體功能戰略、加強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和建設作為推進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戰略舉措,進一步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強化責任,貫徹落實好相關政策舉措,提升區域整體生態功能水平,全面建設生態文明。 [1]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未來發展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按照國務院部署,會同有關部門加大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財政、投資等政策支持,並督促指導新納入的縣(市、區、旗)儘快制定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在享受財政轉移支付等優惠政策的同時,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謀劃經濟社會發展,強化生態保護和生態功能。同時,對相關縣(市、區、旗)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和建設情況開展定期監督檢查,建立相應激勵和懲戒機制,並進一步規範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範圍調整標準和程序,推進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範圍調整工作制度化和規範化。 [2]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名單

第一批名單
區域
範圍
面積(平方公里)
人口(萬人)
大小興安嶺森林生態功能區
內蒙古:牙克石市、根河市、額爾古納市、鄂倫春自治旗、阿爾山市、阿榮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扎蘭屯市
黑龍江省:北安市、遜克縣、伊春區、南岔區、友好區、西林區、翠巒區、新青區、美溪區、金山屯區、五營區、烏馬河區、湯旺河區、帶嶺區、烏伊嶺區、紅星區、上甘嶺區、鐵力市、通河縣、甘南縣、慶安縣、綏稜縣、呼瑪縣、塔河縣、漠河縣、加格達奇區、松嶺區、新林區、呼中區、嘉蔭縣、孫吳縣、愛輝區、嫩江縣、五大連池市、木蘭縣
346997
711.7
長白山森林生態功能區
吉林省:臨江市、撫松縣、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渾江區、江源區、敦化市、和龍市、汪清縣、安圖縣、靖宇縣
黑龍江省:方正縣、穆稜市、海林市、寧安市、東寧縣、林口縣、延壽縣、五常市、尚志市
111857
637.3
阿爾泰山地森林草原生態功能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市、布爾津縣、富藴縣、福海縣、哈巴河縣、青河縣、吉木乃縣(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所屬團場)
117699
60
三江源草原草甸濕地生態功能區
青海省:同德縣、興海縣、澤庫縣、河南蒙古族自治縣、瑪沁縣、班瑪縣、甘德縣、達日縣、久治縣、瑪多縣、玉樹縣、雜多縣、稱多縣、治多縣、囊謙縣、曲麻萊縣、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
353394
72.3
若爾蓋草原濕地生態功能區
四川省:阿壩縣、若爾蓋縣、紅原縣
28514
18.2
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
甘肅省:合作市、臨潭縣、卓尼縣、瑪曲縣、碌曲縣、夏河縣、臨夏縣、和政縣、康樂縣、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
33827
155.5
祁連山冰川與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
甘肅省:永登縣、永昌縣、天祝藏族自治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不包括北部區塊)、民樂縣、肅北蒙古族自治縣(不包括北部區塊)、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中牧山丹馬場、民勤縣、山丹縣、古浪縣
青海省:天峻縣、祁連縣、剛察縣、門源回族自治縣
185194
240.7
南嶺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
江西省:大餘縣、上猶縣、崇義縣、龍南縣、全南縣、定南縣、安遠縣、尋烏縣、井岡山市
湖南省:宜章縣、臨武縣、寧遠縣、藍山縣、新田縣、雙牌縣、桂東縣、汝城縣、嘉禾縣、炎陵縣
廣東省:樂昌市、南雄市、始興縣、仁化縣、乳源瑤族自治縣、興寧市、平遠縣、蕉嶺縣、龍川縣、連平縣、和平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資源縣、龍勝各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縣
66772
1234
黃土高原丘陵溝壑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
山西省:五寨縣、岢嵐縣、河曲縣、保德縣、偏關縣、吉縣、鄉寧縣、蒲縣、大寧縣、永和縣、隰縣、中陽縣、興縣、臨縣、柳林縣、石樓縣、汾西縣、神池縣
陝西省:子長縣、安塞縣、志丹縣、吳起縣、綏德縣、米脂縣、佳縣、吳堡縣、清澗縣、子洲縣
甘肅省:慶城縣、環縣、華池縣、鎮原縣、莊浪縣、靜寧縣、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通渭縣、會寧縣
寧夏回族自治區:彭陽縣、涇源縣、隆德縣、鹽池縣、同心縣、西吉縣、海原縣、紅寺堡區
112050.5
1085.6
大別山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
安徽省:太湖縣、嶽西縣、金寨縣、霍山縣、潛山縣、石台縣
河南省:商城縣、新縣
湖北省:大悟縣、麻城市、紅安縣、羅田縣、英山縣、孝昌縣、浠水縣
31213
898.4
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態功能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林縣、馬山縣、都安瑤族自治縣、大化瑤族自治縣、忻城縣、凌雲縣、樂業縣、鳳山縣、東蘭縣、巴馬瑤族自治縣、天峨縣、天等縣
貴州:赫章縣、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平塘縣、羅甸縣、望謨縣、冊亨縣、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
雲南省:西疇縣、馬關縣、文山縣、廣南縣、富寧縣
76286.3
1064.6
三峽庫區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
湖北省:巴東縣、興山縣、秭歸縣、夷陵區、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五峯土家族自治縣
重慶市:巫山縣、奉節縣、雲陽縣
27849.6
520.6
塔里木河荒漠化防治生態功能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嶽普湖縣、伽師縣、巴楚縣、阿瓦提縣、英吉沙縣、澤普縣、莎車縣、麥蓋提縣、阿克陶縣、阿合奇縣、烏恰縣、圖木舒克市、葉城縣、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墨玉縣、皮山縣、洛浦縣、策勒縣、于田縣、民豐縣(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所屬團場)
453601
497.1
阿爾金草原荒漠化防治生態功能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且末縣、若羌縣(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所屬團場)
336625
9.5
呼倫貝爾草原草甸生態功能區
內蒙古: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
45546
7.6
科爾沁草原生態功能區
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巴林右旗、翁牛特旗、開魯縣、庫倫旗、奈曼旗、扎魯特旗、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右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
吉林省:通榆縣
111202
385.2
渾善達克沙漠化防治生態功能區
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豐寧滿族自治縣、沽源縣、張北縣、尚義縣、康保縣
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多倫縣、正鑲白旗、正藍旗、太僕寺旗、鑲黃旗、阿巴嘎旗、蘇尼特左旗、蘇尼特右旗
168048
288.1
陰山北麓草原生態功能區
內蒙古:達爾汗茂明安聯合旗、察哈爾右翼中旗、察哈爾右翼後旗、四子王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
96936.1
95.8
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
四川省:天全縣、寶興縣、小金縣、康定縣、瀘定縣、丹巴縣、雅江縣、道孚縣、稻城縣、得榮縣、鹽源縣、木裏藏族自治縣、汶川縣、北川縣、茂縣、理縣、平武縣、九龍縣、爐霍縣、甘孜縣、新龍縣、德格縣、白玉縣、石渠縣、色達縣、理塘縣、巴塘縣、鄉城縣、馬爾康縣、壤塘縣、金川縣、黑水縣、松潘縣、九寨溝縣
雲南省:香格裏拉縣(不包括建塘鎮)、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福貢縣、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勐海縣、勐臘縣、德欽縣、瀘水縣(不包括六庫鎮)、劍川縣、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屏邊苗族自治縣
302633
501.2
秦巴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
湖北省:竹溪縣、竹山縣、房縣、丹江口市、神農架林區、鄖西縣、鄖縣、保康縣、南漳縣
重慶市:巫溪縣、城口縣
四川省:旺蒼縣、青川縣、通江縣、南江縣、萬源市
陝西省:鳳縣、太白縣、洋縣、勉縣、寧強縣略陽縣、鎮巴縣、留壩縣、佛坪縣、寧陝縣、紫陽縣、嵐皋縣、鎮坪縣、鎮安縣、柞水縣、旬陽縣、平利縣、白河縣、周至縣、南鄭縣、西鄉縣石泉縣、漢陰縣
甘肅省:康縣、兩當縣、迭部縣、舟曲縣、武都區、宕昌縣、文縣
140004.5
1500.4
藏東南高原邊緣森林生態功能區
西藏自治區:墨脱縣、察隅縣、錯那縣
97750
5.8
藏西北羌塘高原荒漠生態功能區
西藏自治區:班戈縣、尼瑪縣、日土縣、革吉縣、改則縣
494381
11
三江平原濕地生態功能區
黑龍江省:同江市、富錦市、撫遠縣、饒河縣、虎林市、密山市、綏濱縣
47727
142.2
武陵山區生物多樣性與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
湖北省:利川市、建始縣、宣恩縣、咸豐縣、來鳳縣、鶴峯縣
湖南省:慈利縣、桑植縣、瀘溪縣、鳳凰縣、花垣縣、龍山縣、永順縣、古丈縣、保靖縣、石門縣、永定區、武陵源區、辰溪縣、麻陽苗族自治縣
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武隆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65571
1137.3
海南島中部山區熱帶雨林生態功能區
海南省:五指山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
7119
74.6
總計
436個縣級行政區
3858797
11354.7
新增名單
河北省(22個):靈壽縣、贊皇縣、青龍滿族自治縣、邢台縣、阜平縣、淶源縣、易縣、曲陽縣、順平縣、宣化區、蔚縣、陽原縣、懷安縣、萬全區、懷來縣、涿鹿縣、赤城縣、崇禮區、承德縣、興隆縣、灤平縣、寬城滿族自治縣。
內蒙古自治區(8個):清水河縣、固陽縣、化德縣、東烏珠穆沁旗、西烏珠穆沁旗、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
遼寧省(4個):新賓滿族自治縣、本溪滿族自治縣、桓仁滿族自治縣、寬甸滿族自治縣。
吉林省(2個):東昌區、集安市。
浙江省(11個):淳安縣、文成縣、泰順縣、磐安縣、常山縣、開化縣、龍泉市、遂昌縣、雲和縣、慶元縣、景寧畲族自治縣。
安徽省(9個):黃山區、歙縣、休寧縣、黟縣、祁門縣、青陽縣、涇縣、績溪縣、旌德縣。
福建省(9個):永泰縣、泰寧縣、永春縣、華安縣、武夷山市、屏南縣、壽寧縣、周寧縣、柘榮縣。
江西省(17個):浮樑縣、蓮花縣、蘆溪縣、修水縣、石城縣、遂川縣、萬安縣、安福縣、永新縣、靖安縣、銅鼓縣、黎川縣、南豐縣、宜黃縣、資溪縣、廣昌縣、婺源縣。
山東省(13個):博山區、沂源縣、台兒莊區、山亭區、長島縣、臨朐縣、曲阜市、泰山區、五蓮縣、沂水縣、費縣、平邑縣、蒙陰縣。
河南省(8個):盧氏縣、西峽縣、內鄉縣、淅川縣、桐柏縣、溮河區、羅山縣、光山縣。
湖北省(2個):通城縣、通山縣。
湖南省(19個):茶陵縣、南嶽區、綏寧縣、新寧縣、城步苗族自治縣、安化縣、資興市、東安縣、江永縣、江華瑤族自治縣、洪江市、沅陵縣、會同縣、新晃侗族自治縣、芷江侗族自治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通道侗族自治縣、新化縣、吉首市。
廣東省(10個):翁源縣、新豐縣、信宜市、大埔縣、豐順縣、陸河縣、連州市、陽山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連南瑤族自治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11個):陽朔縣、灌陽縣、恭城瑤族自治縣、蒙山縣、德保縣、那坡縣、西林縣、富川瑤族自治縣、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金秀瑤族自治縣。
四川省(14個):沐川縣、峨邊彝族自治縣、馬邊彝族自治縣、石棉縣、寧南縣、普格縣、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越西縣、甘洛縣、美姑縣、雷波縣。
貴州省(16個):赤水市、習水縣、江口縣、石阡縣、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黃平縣、施秉縣、錦屏縣、劍河縣、台江縣、榕江縣、從江縣、雷山縣、荔波縣、三都水族自治縣。
雲南省(21個):東川區、巧家縣、鹽津縣、大關縣、永善縣、綏江縣、永勝縣、寧蒗彝族自治縣、景東彝族自治縣、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西盟佤族自治縣、雙柏縣、大姚縣、永仁縣、麻栗坡縣、景洪市、永平縣、漾濞彝族自治縣、南澗彝族自治縣、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西藏自治區(22個):當雄縣、定日縣、康馬縣、定結縣、仲巴縣、亞東縣、吉隆縣、聶拉木縣、薩嘎縣、崗巴縣、江達縣、貢覺縣、類烏齊縣、丁青縣、措美縣、洛扎縣、隆子縣、浪卡子縣、嘉黎縣、普蘭縣、札達縣、措勤縣。
陝西省(3個):宜川縣、黃龍縣、洛南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7個):烏什縣、柯坪縣、疏附縣、疏勒縣、和田縣、博樂市、温泉縣、博湖縣、鞏留縣、新源縣、昭蘇縣、特克斯縣、尼勒克縣、塔城市、額敏縣、托里縣、裕民縣。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個):北屯市、崑玉市。
內蒙古、龍江、大興安嶺、吉林、長白山森工(林業)集團所屬林業局(87個):阿爾山林業局綽爾林業局綽源林業局烏爾旗漢林業局庫都爾林業局圖里河林業局伊圖里河林業局克一河林業局甘河林業局吉文林業局阿里河林業局根河林業局金河林業局阿龍山林業局滿歸林業局得耳布爾林業局莫爾道嘎林業局大楊樹林業局畢拉河林業局臨江林業局三岔子林業局灣溝林業局松江河林業局泉陽林業局露水河林業局白石山林業局紅石林業局黃泥河林業局敦化林業局、大石頭林業局、八家子林業局、和龍林業局、汪清林業局、大興溝林業局、天橋嶺林業局、白河林業局、琿春林業局、大海林林業局、柴河林業局、東京城林業局、穆稜林業局、綏陽林業局、海林林業局、林口林業局、八面通林業局、樺南林業局、雙鴨山林業局、鶴立林業局、鶴北林業局、東方紅林業局、迎春林業局、清河林業局、雙豐林業局、鐵力林業局、桃山林業局、朗鄉林業局、南岔林業局金山屯林業局美溪林業局烏馬河林業局翠巒林業局友好林業局、上甘嶺林業局、五營林業局、紅星林業局、新青林業局、湯旺河林業局、烏伊嶺林業局、山河屯林業局、葦河林業局、亞布力林業局、方正林業局、興隆林業局、綏稜林業局、通北林業局、沾河林業局、帶嶺林業局、松嶺林業局、新林林業局、塔河林業局、呼中林業局、阿木爾林業局、圖強林業局、西林吉林業局、十八站林業局、韓家園林業局、加格達奇林業局。 [3-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