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

鎖定
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是2002年6月1日中共中央編制辦公室批准中國氣象局組建的內設機構。
主要任務是規劃中國地基空間天氣的監測台站的佈局、空基空間天氣監測的佈局、監測設備應該滿足的技術指標,建立監測數據的實時收集、處理系統等。 [1] 
中文名
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
成立時間
2002年6月1日
所屬單位
中國氣象局

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發展歷程

2002年6月1日中共中央編制辦公室批准中國氣象局組建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
2004年6月完成了中國氣象局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一期項目。
2004年7月1日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開始進行空間天氣的日常預報,不定期發佈災害性空間天氣的現報、警報,此外,還定期發佈空間天氣的週報、月報。
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與北京大學空間物理與應用技術研究所、南京大學天文系、武漢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中國科學院地址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航天科技集團、信息產業部22所、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極地研究中心開展合作。 [1] 

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主要任務

主要任務是規劃中國地基空間天氣的監測台站的佈局和空基空間天氣監測的佈局以及監測設備應該滿足的技術指標,建立監測數據的實時收集、處理系統,實時發佈空間天氣現報、警報與預報,為中國衞星發射、在軌衞星安全、衞星返回安全、載人航天活動的安全、地面技術系統的安全、導航、通訊等應用部門服務,為國家安全服務,同時,為科學研究部門提供科學的觀測數據。 [1] 

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監測預警

發生小到中等地磁暴
北京時間2023年12月1日17時到12月2日8時,受太陽日冕物質拋射(CME)爆發影響,地球出現3小時Kp為7的大地磁暴,3小時Kp為6的中等地磁暴,以及9小時小地磁暴,地磁活動還在持續中(Kp指數即全球磁場指數,其反映的是每三小時地球磁場活動的情況,數值越大對應的地磁活動越強)。受地磁暴影響,我國黑龍江、內蒙古、新疆等地均出現極光活動,甚至北京此次都有清晰的極光目擊和觀測記錄。受太陽冕洞高速太陽風和12月1日CME的共同影響,2023年12月4日可能發生小到中等地磁暴。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