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家環境保護清潔煤炭與礦區生態恢復工程技術中心

鎖定
國家環境保護清潔煤炭與礦區生態恢復工程技術中心依託中國礦業大學,屬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批准建立的在煤炭開採與加工領域內開展環境保護工作的技術研發機構,以中國礦業大學“礦物加工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及“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工程”、“土地資源管理”等相關學科為依託,以雄厚的學術力量和先進的測試分析手段為基礎,形成了以煤炭清潔加工利用和礦區生態恢復兩大領域為核心的多個優勢和特色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
中文名
國家環境保護清潔煤炭與礦區生態恢復工程技術中心
創辦時間
2006年03月
主管部門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主要獎項
(1)煤炭清潔加工利用
(2)礦區生態恢復
國家技術發明獎2項
主要獎項
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
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0多項
依託單位
中國礦業大學
重點學科
礦物加工工程國家重點學科
科研團隊
教授30人、副教授及高工38人
兩院院士
陳清如院士、劉炯天院士
發展目標
重基礎研究、國內外一流

國家環境保護清潔煤炭與礦區生態恢復工程技術中心工程中心-依託

國家環境保護清潔煤炭與礦區生態恢復工程技術中心 [1]  (Engineering and Technique center for clean coal and Ecological Recovery of Mines of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依託:中國礦業大學
工程中心是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批准建立的在煤炭開採與加工領域內開展環境保護工作的技術研發機構。

國家環境保護清潔煤炭與礦區生態恢復工程技術中心工程中心-團隊

工程中心常設機構有:中心主任、中心副主任、辦公室、管理委員會和技術委員會等。
中心名譽主任:陳清如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心主任:劉炯天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心現有正式員工78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教授30人,副教授及高級工程師38人,具有博士學位42人。中心研究人員中2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1人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人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3入列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8人獲江蘇省333工程”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15人獲煤炭系統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是一支高素質、有朝氣、具有創新意識和奉獻精神的科研隊伍。工程中心依託學科羣的優勢進行高層次人才的培養與交流,研究生規模在220-250人。如今已與世界上20多個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廣泛的科研合作與學術交流活動,已聯合培養研究生10餘名。工程中心聘請的客座研究人員在10-15人。

國家環境保護清潔煤炭與礦區生態恢復工程技術中心工程中心-學科

中心以“礦物加工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及“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工程”、“土地資源管理”等相關學科為依託,以雄厚的學術力量和先進的測試分析手段為基礎,全面系統地研究煤炭的清潔生產、加工利用及礦區生態環境等方面的重大基礎理論和工程技術關鍵問題,為我國煤炭資源的清潔生產、潔淨高效利用、減少環境污染和礦區的生態重建提供科學依據。

國家環境保護清潔煤炭與礦區生態恢復工程技術中心工程中心-成果

工程中心形成了以煤炭清潔加工利用和礦區生態恢復兩大領域為核心的多個優勢和特色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幾年來,獲國家技術發明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0多項、鑑定成果50餘項,授權專利38多項;出版專著16部、發表學術論文6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120餘篇。

國家環境保護清潔煤炭與礦區生態恢復工程技術中心工程中心-職能

工程中心所從事的技術研發與服務內容包括:
(1)清潔煤炭成套技術開發與工程實施
(1)高硫煤脱硫與煤炭調質(成型)技術開發與工程實施。
(2)煤炭深度降灰與潔淨煤製備技術開發與工程實施。
(3)煤炭幹法分選技術開發與工程實施。
(4)煤炭地下氣化技術開發與工程實施。
(2)煤礦環境保護與生態恢復技術開發與工程實施
(1)煤礦矸石與煤泥綜合利用技術開發與工程實施。
(2)煤礦(選煤廠)廢水淨化技術開發與工程實施。
(3)礦區生態恢復技術開發與工程實施。

國家環境保護清潔煤炭與礦區生態恢復工程技術中心工程中心-目標

工程中心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利用學校在煤炭開採與加工領域的學科平台與技術優勢,組建一支在清潔煤炭與礦區生態建設領域專門從事成果轉化與工程技術開發的專業隊伍與機構,重點解決我國清潔煤炭生產、煤礦固體廢物處理和礦區生態恢復方面的工程技術領域的重大技術難題,形成集技術研發、成果推廣、工程化實施為一體的高新技術開發與服務實體。加速技術集成和成果轉化,為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服務,為我國的環境管理污染控制生態保護服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