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鎖定
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是中國政府為建立完備的珍貴古籍檔案,確保珍貴古籍的安全,推動古籍保護工作,提高公民的古籍保護意識,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和合作。
2020年10月30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了《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共752部古籍入選。 [1] 
2023年8月2日,來自全國各有關公藏單位和民間藏家捐贈的12萬餘冊/件實物版本和42TB數字版本正式入藏國家版本館。 [6] 
中文名
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類    別
珍貴古籍檔案
目    的
提高公民的古籍保護意識
批    准
國務院

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簡介

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是中國政府為建立完備的珍貴古籍檔案,確保珍貴古籍的安全,推動古籍保護工作,提高公民的古籍保護意識,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和合作,而由文化部擬定,報國務院批准後公佈的一份名錄,主要收錄範圍是1912年以前書寫印刷的,以中國古典裝幀形式存在,具有重要歷史、思想和文化價值的珍貴古籍,以及少數民族文字古籍。迄今中國共有11375部國家珍貴古籍,分別於2008年3月1日2009年6月9日2010年6月11日、2013年3月8日公佈。
2023年2月8日,《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知識庫在國家圖書館正式發佈上線。綜合應用了數字人文的多項技術,將珍貴古籍名錄書目數據重構為知識庫,以多維度知識圖譜等多種可視化形式展示,以數字手段實現“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功能。 [5] 

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名錄列表

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第一批

《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2392部,2008年3月1日公佈;國務院批准文化部確定的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2392部)名錄和第一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51個)名單,現予公佈。 [2]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卷帙浩繁的文獻典籍。這些文獻典籍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人類文明的瑰寶,保護和利用好珍貴文獻典籍,對於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都具有重要意義。 [2] 
各地區、各部門要進一步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指導方針,以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第一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的公佈為契機,加強科學規劃,加大工作力度,切實做好珍貴古籍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使中華民族珍貴的文獻典籍永澤後世。 [2] 
第一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51個)
河南大學圖書館
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圖書館
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
-
-
-
-
-
[2] 

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第二批

《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4478部,2009年6月9日公佈;

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第三批

《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2989部,2010年6月11日公佈;

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第四批

《第四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1516部,2013年3月8日公佈。
國務院正式公佈第四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上海圖書館藏北宋拓本《三藏聖教序》、徐州市圖書館藏南宋刻本《四書章句集註》、青島市博物館藏清蒲松齡《鶴軒筆札》稿本等1516部古籍入選該名錄,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浙江省西泠印社、西藏自治區布達拉宮等16家單位成為第四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3] 
第四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收錄漢文古籍1218部,少數民族文字古籍286部,其他文字古籍9部,3種甲骨文。這是甲骨文首次進入《名錄》。《名錄》收錄宋元拓本71種,明清稿本76部、抄本177部;收錄輿圖43種,其中,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西漢地圖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紙質地圖,也是世界上最早用於書寫的紙張實物,還是西漢初即已發明造紙術的有力證明;收錄的民族文字古籍,涵蓋藏文、回鶻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滿文東巴文傣文水文古壯字布依文等12種民族文字。 [3] 
其中,西藏博物館藏元刻本《釋量論》,是繼元刻《因明正解藏論》之後發現的第二部元刻本藏文古籍。這兩部元刻本的發現,推翻了元代無刊印藏文文獻和明代以前無藏文印刷實物的舊説。 [3] 
在此次公佈的16家“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中,中國嵩山少林寺西藏博物館、西藏自治區布達拉宮、西藏自治區羅布林卡西藏自治區檔案館等5家為宗教、少數民族單位。 [3] 
截至目前,共有11375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166家單位成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3] 

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第五批

第五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於2016年5月24日由文化部正式公佈。 [4] 
附:第五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特色古籍、部分重點單位介紹
一、特色古籍
(1)甲骨
旅順博物館所藏甲骨資料精湛宏富,是最近的研究成果。在這批甲骨中,發現新字及新字形30多個,如第733號(9.37反)從舌從亟的字等,大大充實了甲骨文字庫,同時該館所藏甲骨還發現一批新資料、新辭例與新見用詞,殊足珍異。
(2)傅説之命三篇 戰國中晚期 竹簡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
清華簡中《傅説之命三篇》為《尚書》文本,今古文《尚書》中均未有此三篇文字,為古史研究和傳統文化研究提供了早期史料,極具學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3)芮良夫毖 戰國中晚期 竹簡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
《芮良夫毖》最有可能是成文於魯昭公十年春正月之後、夏五月之前的一篇齊地文獻,且與管子學派頗有淵源。此批簡帛學術重要性和文物重要性已經得到學界和社會的廣泛認可。
(4)因明論理門十四過類疏一卷 (唐)釋窺基撰 金皇統九年至大定十三年(1149-1173)刻元重修趙城金藏本 河北大學圖書館
《因明論理門十四過類疏》為佛教因明類著作,僅存於《趙城金藏》。上世紀30年代曾經單卷模擬複製,並影印收入《宋藏遺珍》。但其後遺失。遺失的具體時間,應在1935年複製歸還廣勝寺之後,1949年送交北平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之前。由於《趙城金藏》在輾轉搬遷的過程中曾經石門(今石家莊)、保定,故今在河北大學圖書館發現本卷,亦在情理之中。現雖缺失原卷之第8紙以後部分,但滄海遺珠,再現世人,令人驚喜。
(5)史記一百三十卷 (漢)司馬遷撰 (南朝宋)裴駰集解 (唐)司馬貞索隱 宋乾道七年(1171)蔡夢弼東塾刻本(卷七至九、一百二十四至一百三十配宋淳熙三年張杅桐川郡齋刻八年耿秉重修本,卷一至六、十九至二十一、二十三至二十六、三十一至三十三、三十九至六十、七十一至八十、九十至一百十六配宋刻十四行本,卷十至十五、二十七至三十、六十二至七十配另一宋刻本) 袁克文跋 國家圖書館
國家圖書館所藏宋乾道七年(1171)蔡夢弼東塾刻本《史記》一百三十卷補配三部宋刻本,為研究《史記》的宋刻版本提供了寶貴依據。
(6)本草品彙精要四十二卷 (明)劉文泰 徐鎮等撰 明抄彩繪本 國家圖書館
《本草品彙精要》為明孝宗時期太醫院判劉文泰等奉敕編繪,是明代唯一的官修本草,也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彩色本草圖譜。該書完稿後,因孝宗駕崩,存於內府,此後近四個多世紀一直未能刊行,但不乏有精抄彩繪本出現並傳世。此次入選的明抄彩繪本《本草品彙精要》四十二卷,存十一卷,雖為殘帙,但反映了該書原貌。此本約在明嘉靖年間流出內宮,萬曆初歸項子京,後經毛晉錢曾季振宜等遞藏,今藏國家圖書館
(7)欽定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目錄四十卷 (清)蔣廷錫 陳夢雷等輯 清雍正四年(1726)內府銅活字印光緒間描潤本 清華大學圖書館
清華大學申報的清雍正四年內府銅活字印本光緒間描潤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十不存一,歷經抗日戰爭南遷、日本敵軍轟炸、焚餘古籍修補,是抗戰時期古籍保護和今日古籍保護的一個見證,其經歷不同尋常,有着特殊的研究價值。
(8)南三閣四庫全書
南三閣《四庫全書》零種二十六部此次同時申報入選。眾所周知,鎮江文宗閣與揚州文匯閣及所藏《四庫全書》皆毀於太平天國的戰火,杭州文瀾閣亦遭塗炭,僅留半部《四庫全書》,今存浙江圖書館。這次華東師範大學四川師範大學吉林省圖書館等申報的南三閣《四庫全書》雖為零種,存卷不全,卻是珍貴的遺存。
(9)量理寶藏詮釋 薩迦·貢嘎堅贊撰 元大都刻本 西藏自治區尼木縣切卡曲德寺
尼木縣切卡曲德寺發現元大都刻本《量理寶藏詮釋》,成為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又一部元刻本藏文典籍。 [4] 
(10)《華山廟碑》
華山廟碑》被朱彝尊稱為“漢隸第一品”。該碑原石於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陝西大地震後損毀失佚,原石拓本流傳極少,至今所知僅存四本。此次香港申報的宋拓“順德本”捶拓年代最早,又有孫星衍、伊秉授等數十人題跋,鈐印眾多。根據諸家著錄,該《華山廟碑》“順德本”於民國時期流入香港,今知該拓本由香港北山堂收藏,後捐贈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11)遊似藏蘭亭序
《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巔峯之作,後人摹寫甚盛。香港中文大學申報的三部宋拓《蘭亭序》為南宋名相遊似舊藏,十分稀見。世傳遊似藏蘭亭百種,每種據入藏先後,統一裝裱,以天干編次,並以版本特徵命名。今存世二十餘種,分藏於故宮博物院上海圖書館、加拿大菲爾德博物館等地。此次香港中文大學面世的甲之二“御府領字叢山本”、乙之五“錢塘許氏本”、庚之三“莫知所出本”,是存世遊藏《蘭亭序》的珍貴品種。值得一提的是,國家圖書館同時申報入選的明永樂十五年(1417)朱有燉摹勒上石縮刻的《蘭亭圖》初拓本,採用鑲拓法拓制,濃墨相間,清雅可愛,與三部宋拓《蘭亭序》相映成趣。
(12)積古圖 (清)阮元輯 清嘉慶八年(1803)金石集拓本 翁方綱題端 阮元跋 周瓚繪圖 國家圖書館
積古圖》為清嘉慶年間(1796—1820)拓本暨鈐印本,內為阮元手拓家藏曆代鐘鼎彝器、鏡、洗、泉布及磚硯等91件金石文物的銘文以及秦漢以來璽印91方的鈐印。阮元撰《積古齋記》並正書,翁方綱題引首,周瓚繪圖,翁方綱撰《積古圖記》並正書。有伊秉綬、趙魏題跋。此本傳拓精美,裝裱講究,雖然版本不早,但是內容豐富,傳本極其罕見,且圖文並茂,拓本和墨跡交相輝映。
(13)滿漢清代皇帝實錄、聖訓、豎格玉牒
遼寧省檔案館的四十三部清代皇帝實錄、聖訓和豎格玉牒,有滿文、漢文寫本同時入選,裝幀舒朗大氣,盡顯皇家風範。
清《實錄》是清歷朝皇帝統治時期的大事紀。用編年體詳細記載了有清近三百年的用人行政和朝章國故,內容十分豐富,對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民族、宗教等許多方面的重大活動多有記述。各朝實錄均按時間順序逐條記述史實,不加分類。清代歷朝實錄只繕寫了五部,並未全部流傳於世。
清代《聖訓》是清朝皇帝重要諭旨的彙編。清代凡嗣皇帝繼位,遂依例開設實錄館為前朝皇帝纂修《實錄》,纂修完成後,由原班人員纂修該帝《聖訓》。每朝聖訓修纂完畢恭呈御覽後聖訓館即行撤銷。遼寧省檔案館所藏清代聖訓為精寫本,自太祖至穆宗十朝,由始至終,時間完整。
我國自唐代起皇室即開始纂修玉牒,即皇室族譜。清代由順治十八年起每十年纂修玉牒一次,共修28次。每次抄寫兩部,每部滿文、漢文各一份,一部藏北京,一部送往盛京故宮尊藏,現僅存清代玉牒兩部。其記載翔實,信息藴涵豐富,是研究清代皇室人物及人口發展極其珍貴的史料。 [4] 
這些實錄、聖訓、玉牒裝幀華麗,書寫精美,信息豐富,版本獨特,年代久遠,成書部數少,堪稱珍品。
二、重點保護單位介紹
1、旅順博物館
旅順博物館始建於1915年的滿蒙物產陳列所。1916年定名為關東都督府滿蒙物產館,1917年4月對外開放。之後,殖民當局又將沙俄佔領時期擬建的陸軍將校俱樂部改建成博物館主館,1918年竣工。館舍建築為歐洲近代折衷主義風格,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順博物館收藏古籍藏品數量40000餘冊(件),善本5000餘冊(件)。內容包括佛教典籍、社會文書、線裝善本、明清宮廷檔案、名人手札、碑帖拓片,等等。包括羅振玉舊藏古籍善本。另外還收藏日本大谷光瑞探險隊的古籍善本,主要包括佛經殘片、寫經卷、社會文書三大類。其中,佛經殘片館藏共26000餘片,均來自於新疆吐魯番地區,時代自西晉至隋唐。
有19部古籍善本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43部入選《遼寧省珍貴古籍名錄》。2011年,該館又將館藏古籍善本編輯成書,出版《旅順博物館館藏珍稀本文獻敍錄》。
旅順博物館有專門的古籍善本庫房,總面積600餘平方米。該館對古籍善本進行科學管理,收藏珍貴善本的三個庫房都做到了恆温恆濕環境控制,並具備自動滅火系統、火災報警系統、庫房監控報警系統、防紫外線措施、空氣淨化裝置,每個庫房均無輸水管線、配備了温濕度監測儀、有防蟲殺蟲措施,有專用的書櫃、書盒或函套條件。
2、遼寧檔案館
遼寧省檔案館是國內首批對外開放的檔案館之一。現館藏檔案192萬卷,檔案種類多,內容豐富。館內保管檔案在時間上上至公元714年,下至20世紀末。語種以漢文為主,並有大量的滿文、日文等檔案。遼寧省檔案館所藏古籍10905冊,善本10805冊,其中用滿文書寫的5298冊。這些古籍絕大多數是清朝官修史籍——滿文老檔、滿洲實錄、清實錄、清聖訓、清玉牒的精寫本。
2014年5月遼寧省檔案館新館落成並投入使用。新館專門修建9個貯藏古籍的庫房,總面積1716.32平方米。新庫房嚴格按照“十防”要求設計,並配備15個防火防盜金庫門,確保古籍檔案安全。另外,還為這些珍貴的古籍製作了新型的實木裝具,新制裝具不但防潮防蛀,更方便取出和放入,減少了對珍貴古籍造成的損害。該館專門配備了珍貴古籍閲覽室221.36平方米,並有專門人員負責古籍的安全保護和利用。
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少數民族古籍蒐集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
新疆少數民族古籍辦收藏古籍6169冊(件),善本5000冊(件),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28種。這些古籍就文種而言,有阿拉伯文滿文錫伯文、烏茲別克文、波斯文、察合台文維吾爾文哈薩克文託忒蒙古文、塔塔爾文藏文等。其文種之多,內容之豐富在全國首屈一指,並且均已編目。其中還有不少是新發現的孤本、珍本。
自新疆少數民族古籍辦新辦公室落成之際,建成了200多平米的“自治區少數民族古籍特藏書庫”,古籍保護的硬軟件條件都得到極大改善。古籍辦古籍書庫面積達200平米,閲覽室50平米,裝有空調系統、自動滅火系統、火災報警系統、庫房監控報警系統、温濕度監測儀、有防蟲措施等。
新疆民委古籍辦曾經連續三次申報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為達到古籍庫房要求,該館這些年不斷增加經費投入、改善古籍庫房條件,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使古籍保護工作真正做到有章可循。該館入選“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體現了名錄申報制度對古籍保護工作的重要帶動作用。 [4] 

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第六批

2020年10月30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了《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共752部古籍入選。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