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家機器

鎖定
國家機器(state apparatus)是一個政治術語。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解釋,國家機器是一個階級統治另外一個階級的工具。
其含義是,統治階級必須建立一整套法律制度執行機構,並依賴於這些法律、制度和執行機構才能實現對被統治階級的統治。
軍隊警察法庭監獄專政機關都是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文名
國家機器
外文名
state apparatus
屬    性
政治術語
所屬部門
立法部門司法部門
所屬觀點
馬克思列寧主義
組成部分
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
註    釋
國家是某階級統治另一階級的工具

國家機器術語簡介

國家機器的運行,保證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的統治,從而保證統治階級的利益。
當被統治階級對統治階級的不滿達到一定程度,階級間矛盾激化而發生反抗時,統治階級所掌握的國家機器就會對反抗者進行鎮壓
在眾多的國家機器組成中,軍隊是比較特殊的。因為它不僅是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實行專政的工具之一,它還是統治階級對外擴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的工具。也就是説,軍隊具有對內對外兩個職能。而其他的專政機關通常只具備對內統治職能。

國家機器具體分析

“國家機器”已經突破其傳統政治範疇的侷限,是指國家在實施其大戰略活動過程中擔負職責和功能的載體,主要用於維護實現國家大戰略一切活動的有序化。國家機器包括國家體制、政府機構、立法與司法、國家職能等。
(一)國家體制資本主義國家依據啓蒙思想家“約翰·洛克-孟德斯鳩”的分權制衡學説,形成三權鼎立的權力結構、政權組織形式,三權分立與制衡成為資本主義國家設計與組建機構的理論原則和法制原則。所謂三權分立與制衡的基本原則的基本含義是:國家權力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三種權力,由三個不同的國家機關掌握,各自獨立行使,形成鼎立之勢,而又互相制約和平衡。
(二)國家體制與政府機構設置國家機構,又稱為國家權力組織、國家機器、國家政權機關,是國家機關體系的總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軍隊、警察武裝力量以及全部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是統治階級在實現其階級統治的政治組織中,最主要最強有力的政治組織,是一個縱向層次和橫向部分的政治統治組織系統、複雜嚴整而有活力的政治統治組織體系。社會福利國家的原則是德國對傳統國家思想的一個補充。這個原則從國家制度上要求國家保護社會上的弱者,並且不斷地謀求社會公正。德國法律充分體現了這個原則。社會福利國傢俱體表現在國家對老年、傷殘、疾病以及失業提供的福利金、為窮人提供的社會救濟、住房補貼和子女補貼、勞動保護法和工作時間法等方面。
(三)立法與司法
1、立法部門 2、司法部門
(四)國家職能的四維特性國家職能就是與國家根本任務相適應的國家活動的基本方向和最主要方面。它所回答的問題,是國家活動的總的方向以及國家的使命和目的問題。國家職能是由國家本質決定的,它是國家本質的外部表現。國家職能,一般可分為對內和對外兩個方面。對內職能是主要的,對外職能是對內職能的延續。國家的對內職能,執行着統治階級的路線和政策;國家的對外職能,在與其它國家的相互關係上、在國際事務中,執行着國家的外交路線和對外政策。
首先,國家職能是隨時間而演化的,具有時間維特徵。社會經濟結構是決定國家職能的重要變量。而社會經濟結構是隨時間而變革的。所以,從時間維角度看,不存在固定的國家職能模式。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將要求相應的政府職能模式。是自由主義還是干預主義,本質取決於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客觀需要。
其次,國家職能具有空間維特徵,即處在不同地域空間的國家,其國家職能也應有所差別。這裏主要原因是:不同地域空間的國家會有不同的生產力要素結構,這將導致不同的職能需求;不同地域空間的國家其周邊環境是不同的。
再次,國家職能具有價值維特性。在國家內部,必有佔優勢方的利益集團,所以國家職能的界定,必定要體現優勢利益集團的價值偏好,並儘可能地為其提供服務。利益集團的存在是以一部分人攫取另一部分人的勞動成果為前提的。這需要一種機制來保障資源向特定的一部分人流動。為了使這種機制固定化,享有大部分資源的人就必須成為統治的階級,那種保障資源流動方式的機制也在國家體制的名義下合法化。
最後,國家職能具有領域維特徵。即:國家職能在不同的領域應有不同的要求。
(1)在政治領域,國家體現的基本職能應是保證社會公正的實現。公正是當政者應堅持的基本原則,沒有公正性,執政者就沒有存在的合理性。
(2)在經濟領域,國家應體現的基本職能是促進競爭。競爭是社會發展的活力源,在促進競爭中,國家職能的核心是要堅持效率原則。
(3)在文化領域,國家應體現的基本職能是為公眾提供價值體系。國家與文化是互相作用的一對範疇。一方面,文化作用於國家,影響和制約國家的類型和形式;另一方面,國家又反作用於文化,影響和制約文化的生成和演進。
(4)在社會領域,國家應體現的基本職能是提供秩序。秩序是社會正常運轉的基本保證,沒有秩序,就沒有社會。
(5)在軍事領域,國家應體現的基本職能是提供國家安全。這裏一方面對內應懲治犯罪分子;另一方面對外應防止入侵者。
(五)解讀中國歐洲的歷史過程--以國家機器的強化和職能擴張為管控中心在國家機器的逐步走向強化的方向上,中國與歐洲是一致的。但是起點與方法是大不相同的,中國國家機器的強化過程,首先是服務於防禦性質的公共安全目標,其次是在列國爭霸過程中間陷入安全困境,最後為了降低安全成本而追求統一的;而歐洲近代國家的統一過程,則是服務於進攻性質的對外爭霸的需要。在國家職能上,中國國家機器完善之後,首在緩和國內矛盾;而西方國家機器建設過程始終服務於把內部矛盾向外轉嫁。在這個意義上,西方國家機器的對外競爭特色非常明顯,是作為一個對外的競爭實體而存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才逐步引入對外緩和階級矛盾的職能。在國家機器的建設與強化過程中間,歐洲是資本家羣體和國王的合謀起着決定性的作用,目的是內部市場的統一和外部爭霸的需要,是新貴損害舊貴的利益建設新的利益格局。中國是諸侯和他周邊的助手共同完成的,結果是通過實現政治統一來解脱安全困境,消除無價值的高安全成本,受益者是精英階層和平民階層。

國家機器馬列觀點

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在提到國家時,如果是討論國家的對內職能,他們通常會使用“國家機器”這一詞彙來代替“國家”一詞,從而強調“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這一理論。馬克思列寧主義者還認為,由於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那麼國家一定是隨着階級的產生而產生的,它也必然是隨着階級的消亡而消亡。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相信,當生產力高度發達、人類進入共產主義階段的時候,階級將不復存在,國家也就不復存在。
馬克思贊成取消國家機器的原因
(1)國家機器是捐税國債的温牀,存在國家機器必須養活大量寄生蟲;國家機器與議會制是統治階級進行統治的總機構;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和機器,是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矛盾運動發展的結果,是私有制出現、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形成後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 [1]  ,是統治階級控制社會的鎮壓力量,是壓迫性的,是社會主人而不是社會公僕;舊的軍隊、警察、政府和法庭是少數人的私有財產,少數人是他們的固定主人;
(2)歷次統治階級中輪流爭奪霸權時,都把龐大的國家機器看作是勝利的主要掠奪品;每次革命勝利後,人民剛剛放下手中的武器,這些武器就被用來反對自己;這一次巴黎人民之所以能反抗,能取得政權,就是因為巴黎擺脱軍隊,武器在人民手中。總之,對國家機器來説,工人階級不可能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因此,為達到解放的目的,必須找到勝利後把權力保持在人民手中的辦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