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鎖定
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依託華南農業大學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優質、抗逆”為特色,通過航天誘變、分子生物技術和傳統技術相結合,定向培育優質、抗逆、高產植物新品種和特異新種質。
中文名
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外文名
The national plantbreeding in space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成立時間
2009年11月
批准單位
科技部

目錄

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簡介

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9年11月獲科技部批准立項建設。
依託單位:華南農業大學
“中心”以航天誘變為主要技術手段,結合現代生物技術,創建和評價特異基因資源,並培育各類優良作(植)物新品種,“中心” 已成為我國植物航天育種技術研發與創新的核心平台。
“中心”現擁有實驗室用房面積近1200 m2;建有高標準的航天育種基地100畝;擁有DNA遺傳分析系統、PCR儀、熒光定量PCR儀、化學發光凝膠成像系統、研究級熒光顯微鏡、核酸濃度測定儀、酶標儀等高端研究設備。

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發展歷程

“國家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是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陳志強教授。“中心”依託作物遺傳育種、蔬菜、觀賞園藝、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科和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等國家、省重點學科。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始航天搭載試驗研究,是廣東省最早率先開展作(植)物航天育種研究的單位。2003年,我校建立“華南農業大學植物航天育種研究中心”;2007年,我校“植物航天育種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獲教育部立項建設。多年來,“中心”研究團隊共獲得國家863計劃、973計劃、948計劃、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直接有關航天育種課題27項,經費總額1500多萬元。獲國家、省部級等科技獎勵35項;受理發明專利和植物新品種保護權10項,其中授權專利6項;培育植物新品種62個,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共13個;出版專著、教材34部,發表學報級以上相關論文303篇;培養博士、碩士400餘名以及外國留學生、進修生100餘名。    “中心”的建立將在航天誘變新種質資源創建、評價和利用、航天誘變機理、新品種和配套工程化技術研究和產業化等領域開展深入研究,對整合我國航天育種研究力量,提高航天技術更好地服務於現代農業生產的能力,促進我國航天育種研究成果的轉化及產業化,推動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