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家政權

鎖定
國家政權是指掌握國家主權政治組織及其所掌握的政治權力,以維護對社會的統治和管理。國家政權是國家的具體化身,通常都是通過國家政權來理解國家的。
中文名
國家政權
含    義
指掌握國家主權的政治組織
概    述
國家政權具有相對自主性
形    態
城邦國家

國家政權政權介紹

國家政權具有相對自主性。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其自主性程度也不同。對自主性的影響包括了社會危機,社會結構行政權力
對政權本質的探討是政治學中的一個古典問題。早期的政治學者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認為政權的本質是至善。到了中世紀,奧古斯丁將政權視為“世俗之城”,認為世俗世界沒有善。這種觀念一直影響到了馬基雅維裏,而從洛克到潘恩,國家政權蜕變為“必要的惡”。馬克思主義則從階級的觀點探討政權的本質,認為國家的本質就是階級的本質,國家政權是階級利益衝突不可調和的產物。

國家政權國家政權形態

國家政權城邦國家

蘇美爾人所建立的城邦國家普遍被認為是國家的初期形態,後來亦眾多地中海民族所仿效,其中猶以古希臘雅典最具特色,但實際以羅馬共和國最有代表性,其他的城邦多為君主或貴族制,例如古希臘的斯巴達和北非的迦太基等。
古希臘人認為人是不能被他人管理的,只能由城邦所信奉的神管理。具有一定財產的成年男子具有公民資格,可以參與城邦的政治生活。城邦的公共生活是一種義務,沒有報酬。只有參與城邦事物的管理,才能成為真正的人。
城邦的政治活動是在廣場的公開集會中進行事務的討論,每個公民都有平等的發言權。這種集會也是城邦的立法機構。在集會上,公民通過説服來完成權力的運作。但是這種方式可能受到政客操縱,形成多數者的暴政。城邦公職的產生,或者是通過直接選舉,或者是通過抓鬮抽籤。公職的分配則是通過輪流執政實現。

國家政權君主制國家

大部分古代社會都是君主專制國家,通常接受君權神授論,但其權力的性質和範圍又在不同時代和地方有一定分別。
威權國家羅馬帝國是權威國家的代表,其政權的中心觀念就是權威,強調城邦的利益高於個人利益。任何政治事務的決定都要追溯權威的來源。元老院代表了這種權威,用於賦予政權的合法性。
權威國家的權威是永恆不變的,而權力體制則是在不斷的變化。
封建國家羅馬帝國瓦解後,在歐洲出現一大批封建制的王國。這些封建國家把私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緊密結合,公共權力完全服務於私人利益的訴求。由於長年的征戰,王權衰落,領主權力大幅提高,形成歐洲中世紀封建制度。
封建國家的主要特徵是國王、貴族、騎士以服兵役為主要條件,把土地同行政司法權以契約的方式層層分封,形成領主-附庸關係。
某程度上古代日本和印度的國家,中國在先秦時代,亦常被視為封建國家。
政教合一國家出於中東波斯和北非的埃及等地,建立在信仰上的教權政體,君主被視為神的化身而不只是神的使者,亦有統合政治的權力。其神權政治普遍地被認為國家的另一起源,後來在美洲和非洲出現的早期原民國家,多亦和其類似。
專制國家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是皇帝專制制度。這類國家形態採用中央集權制度,國家權力機構呈現金字塔式的分佈;君主在大部分時候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並通過世襲制來維持;官僚機構分工明確;臣民一般沒有或保有很少的私人領域,東亞國家受儒家思想教育,普遍認同“忠君”的思想。
專制國家的君主形式上擁有絕對的權力,但是思想上會受到傳統禮制的制約,權力運行上則受到官僚機構的制約。
絕對主義國家歐洲中世紀晚期,教會在世俗事務中的影響日益式微,君主權力不斷強化。法國的路易十三,英國的亨利七世都建立行政集權體制。同時,貴族力量式微,市民、知識分子地位上升。市民階層通過官僚機構和等級議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公共政策。主權觀念由此產生。君主以絕對權威統治社會,法國路易十四更稱“朕即國家”。 具體而言,所謂絕對主義國家,是指在這些國家之中,君權具有絕對性,君主大權獨攬,將立法、行政、司法、軍事等權力集中於一身,而君主作為主權的化身,凌駕於法律之上,成為一切法律的合法性源泉。這樣一來,君權基本上不受任何約束而自行其是;同時君主依靠理性化的官僚機構和軍事機構,去實施自己對民間社會的一元化專制統治。
蘇丹制國家伊斯蘭教興起後,由哈里發制衍生的國家,繼承古老的政教合一制度,以伊斯蘭教法成立眾多蘇丹國家。

國家政權資本主義國家

從經濟學的角度,資本主義國家奉行市場經濟。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及銷售完全由自由市場的自由價格機制所引導,而不是像計劃經濟一般由國家所引導。從冷戰陣營的角度,資本主義國家指以美國為首、與蘇聯為敵的西方陣營國家。
早期資本主義國家當專制君主逐漸成為虛位君主或被革命所取代,形成代議制三權分立,以保證在人口眾多國家中人民民主的實現,同時以人民民主和精英統治相結合,避免多數暴政。這就形成早期資本主義國家,它被視為是資本主義國家政權的理想形態。
早期資本主義國家從憲法和法律上明確私人領域公共領域的區分。同時政黨逐漸走向成熟,成為議會鬥爭和選舉的工具,並進一步成為控制整個國家政權的政治力量。人們則通過加入政黨,實現政治參與
到1870年後,資本主義國家的立國之本古典自由主義遭到民族主義的挑戰,資源和市場掠奪也使得早期資本主義國家面臨憲政危機。世界大戰的爆發和德國極權主義的興起,則把早期資本主義國家的自由主義理想徹底摧毀。
晚期資本主義國家晚期資本主義國家也就是福利國家,或國家資本主義。為彌補自由市場導致的有效需求不足,國家政權全面干預市場社會。典型的代表有1930年代美國的羅斯福新政,1948年英國工黨宣佈建立福利國家。
國家政權以民眾福利為目標。公民權得到擴張。三權分立由於社會管理的複雜化和行政職能的深化和泛化被削弱,行政權力日益擴大,從以議會為中心的權力結構轉變為行政為中心的權力結構,這也被稱為行政集權民主制。

國家政權社會主義國家

社會主義國家的國家政權和政府的權力一般很強大。經濟以公有制為主體。共產黨作為這些實行一黨制國家的執政黨

國家政權社會基礎

國家政權與社會的互相影響,造成了通過公民權來限制國家權力。又通過政黨、利益集團等影響政府決策。而社會管理的複雜與專業化,形成了精英集團對政府決策的駕馭;公民則通過大眾傳媒等公共輿論對政府政策進行自由公開的討論,以此監督國家權力的合法性,並使政府政策契合民意。
政治學中有多種模式以此解釋國家政權。

國家政權自由主義國家

自由主義者堅持有限國家模式。認為通過憲法來決定公民的權利,反對國家政府部門職權的擴張,以及對社會經濟事物的干涉。其理想模型是早期資本主義國家,堅持自由自發的自由市場秩序,這被認為是最合理,最不容易被壓制,最容易為人們所接受的制度。弗裏德曼形容為“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布坎南在公共選擇理論中提出了“政府失敗”的觀點,認為由於政府缺乏競爭和壓力,政府官員追求的是個人影響而不是公共利益,因此政府對經濟活動的過度干預將降低市場資源配置的效率。

國家政權多元主義國家

多元主義者認為國家主權是多元的,國家不能獨佔主權。國家只是人類組成的一種團體,與其他團體沒有實質差別。國家的多數決策是國家與各種利益團體協商的結果。多元主義者主張通過議會政治和多黨政治實現對國家政權的多頭控制,以此實現民主。
查爾斯·林德布洛姆認為實業家實際掌控了政治的決策權,實業家在多頭政治中充當主要領導,政府官員更多的依從實業家。因此多投政治由實業界和財產關係以非民主的方式控制,經濟的私有化並不能夠必然導致民主。

國家政權精英主義國家

精英主義者認為任何社會都存在着統治者和被統治者。少數統治者壟斷了政治權力,並享受着權力帶來的利益。這一類型的國家反對民主這一手段,將權力限制在少數有實力的人羣中,或者是給予有限度的民主形式,但是採取兩黨制輪流執政的方式統治國家。美國是一個精英主義國家。
精英主義者認為各種工會、行業協會、羣眾運動都是少數人統治。因為很少有人有時間積極從事工作,控制權便落在少數積極分子手中,不積極的人則把他們當作代理人接受他們的權威。這稱作“寡頭統治鐵律”。由此,精英主義者認為代議民主制不過是專制制度的現代翻版。因而他們認為民主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民主是公民通過競選取得政治決策權的制度。